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 四明清文言小说(第2页)

四明清文言小说(第2页)

⒅靳惜:吝啬。

⒆周遮:唠叨。

⒇匪伊朝夕:不止一朝一夕。

(21)殂谢:死亡。用于书面语。

(22)志赘:指身体上的特征或标记。志,通“痣”。赘,赘疣,俗称瘊子。

(23)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

(24)觇():察看。

(25)执柯:《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以“执柯”指做媒。

(26)合卺:古代婚礼仪式之一。

(27)诣: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8)藩溷(hùn):篱笆和厕所。

(29)诃:同“呵”,呵斥。

(30)踣:跌倒。

(31)研问:仔细询问。

(32)爇(ruò):烧。

(33)讦(jié)发:告发。

(34)邑令:县令。

(35)鹘突:不明白事理。

(36)曩:以往、从前。

(37)合厝(cuò):合葬。

(38)舆榇:载棺以随。

【评析】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19岁进学,后屡应乡试不中,晚年仅得岁贡。家贫不足自给,大半生在本县缙绅人家作塾师。康熙十八年(1679)进入毕氏家坐馆,宾主相处的甚融洽,70岁方才撤帐归家。近人辑有《蒲松龄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讲述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充满魅力的艺术典型,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一部巅峰之作。《婴宁》是其中尤为著名的一篇。婴宁可以说是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婴宁是一个非常天真烂漫的少女,蒲松龄赋予了她许多极具浪漫情怀的性格特点。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从一出场就是带着笑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随即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使得男主人公一见倾心。再见王子服时,同样也是憨笑不已。就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俯仰”,甚至使婚礼仪式不能顺利进行。小说四千字,写婴宁之“笑”的地方竟达四十余处,有含笑、嗤笑、隐笑、憨笑、忍笑、纵笑、微笑、狂笑……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婴宁的笑是有深刻寓意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的一举一动都被礼教纲常所束缚,不能自如地表达内心的情绪。而婴宁的笑,是如此烂漫,如此恣意,将规矩的束缚、形式的制约通通打破,把最天真、最真实的一面毫不修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因而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婴宁最终还是不笑了,她因为社会伦理而选择了改变。婴宁由笑到不笑,是发人深省的。这说明社会伦理很难以个人的力量抗拒。不过,婴宁对不笑的坚持同样引人深思,我们在觉得惋惜的同时,也更能意识到婴宁之笑的可贵,也能感觉到婴宁对自我的另一种执着。

蒲松龄称婴宁是“隐于笑者”。婴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蒲松龄理想中的女性。婴宁那烂漫天真的美丽笑颜,凝聚着作者对人格深处自然天性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辑评】

此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拈梅花一枝”数语,以伏全文之脉,故文章全在提掇处得力也。以拈花笑起,以摘花不笑收,写笑层见叠出,无一意冗复,无一笔雷同,不笑后复用力反衬,后仍结转“笑”字,篇法严密乃尔。

——清·但明伦《自批聊斋》

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

——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若子服于婴宁,拈梅初遇,托掩面而解颜;执杏重逢,更相视而莫逆。似此一笑,百媚丛生,何待千金;两眉常展,诚忧无不忘,而欢可永合矣。虽憨笑疑痴,狂笑疑俗,乃房中私急,何曾邻里或闻。而墙下变生,顿时阳城徒惑。倘云乐而不厌,亶其然乎?如谓怒者为常,不可测矣。况悲鬼母,不嫌易笑为啼,改葬秦坟,毕竟先号后笑也哉!

——清·方舒严评点《聊斋志异》

【相关资料】

赵伯陶:《〈婴宁〉的命名及其蕴涵》,《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