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 二唐宋散文(第3页)

二唐宋散文(第3页)

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相关资料】

郁梅:《浮生若梦——读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名作欣赏》2012年第5期。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年月日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②,乃能衔哀致诚③,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④,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⑤,及长,不省所怙⑥,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⑦,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⑧,既又与汝就食江南⑨,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⑩,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⑾,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⑿,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⒀。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⒁,遇汝从嫂丧来葬⒂。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⒃,汝来省吾;止一岁⒄,请归取其孥⒅;明年,丞相薨⒆,吾去汴州,汝不果来⒇。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

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耶?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42),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尚飨(56)。

【注释】

①年月日:此为拟稿时原样。《文苑英华》作“贞元十九年五月廿六日”;但祭文中说十二郎在“六月十七日”曾写信给韩愈,“五”字当误。

②季父:父辈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③衔哀:心中含着悲哀。致诚:表达赤诚的心意。

④建中:人名,当为韩愈家中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

⑤孤:幼年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⑥怙(hù):《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⑦中年兄殁南方: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刺史,次年死于任所,年43岁。时韩愈11岁,随兄在韶州。

⑧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西,是韩氏祖宗坟墓所在地。

⑨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局势动**,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

⑩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指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韩愈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

⑾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仲卿。

⑿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

⒀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下对上曰省。贞元二年(786),韩愈19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均称20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

⒁省(xǐng):探望,此引申为凭吊。

⒂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贞元九年(793),韩愈有《祭郑夫人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郎相遇。

⒃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度推官。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

⒄止: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