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说温庭筠〈梦江南〉两首》,《诗词札丛》,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张红,张华:《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
叶嘉莹:《论温庭筠词之一》,《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煜,吴相洲:《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的不同文化解读》,《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程遥:《红香翠软寓真情——温庭筠〈菩萨蛮〉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浣溪沙①
菡萏香销翠叶残②,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③,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④,小楼吹彻玉笙寒⑤。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
①《浣溪沙》:一题《山花子》,词牌名。
②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销:凋落。
③韶光:美好的时光。
④鸡塞:鸡鹿塞,汉朝的边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古代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边镇。这里泛指边塞地区。
⑤彻:遍。
【评析】
李璟(916—961),字白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的第二个皇帝,史称中主,存词仅四首。
这是一首写思妇哀伤愁闷的名作。上阕由景写情:袅袅秋风,吹起湖面阵阵涟漪,不仅掠走了荷叶的苍翠碧绿,也掠走了她的清香。荷叶伴随时光一并憔悴。由葱翠到萧条,这样一个生命消殒的残忍过程,是这位多情少妇所不忍心去看的。然而,与韶光共憔悴的岂止残荷,还有她渐行渐远的年华。下阕由人事而写情:夜里想要随梦追逐到恋人出征的边关,然而毕竟山关路远,邈远难求,夜半醒来再也不能入睡,于是起身吹笙以解忧闷。谁知玉笙声寒,在这清风细雨的夜晚,更增凄冷之意。少妇也只能独倚栏干,憾恨无限。意绪层次多转,灵活跳跃。
这首词代思妇抒发思念之情,但词中所吟咏的伤感哀愁是如此幽深沉郁,实已超过了思妇的一己之怨,达到了极为深刻的程度。“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写出了所有美好的事物,在无可阻挡的节候变化中迅速凋零残破,唯有如风一样的忧愁弥漫在水天之间,表达了一种无可挽回的衰颓萧飒的宿命之悲,令人震撼。王国维亦极赞赏此二句,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构思新颖,意韵绵远,是李璟词的代表作。
【辑评】
南唐中宗《山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之。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结尾“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清·黄苏《蓼园词选》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此首秋思词,首两句,从景物凋残写起,中间以含有无穷悲秋之感。“还与”两句,触景伤情,拍合人物。“不堪看”三字,笔力千钧,沉郁之极。较之李易安“人比黄花瘦”句,诚觉有仙凡之别。换头,别开一境,似断实连……梦回细雨,宁想人在塞外,怅惘之极,而独处小楼,惟有吹笙以寄恨,但风雨高楼,吹笙既久,致笙寒凝水,每不应律,两句对举,名隽高华,今古共传。陆龟蒙诗云:“妾思正如簧,时时望君暖”,中主词意正如此;而少游(编者按:秦观,字少游)“指冷玉笙寒”句,则又从中主翻出。或谓“玉笙吹彻,小楼寒侵”则非是也。末两句承上,申述悲恨,“倚阑干”三字结束,含蓄不尽。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意以为全阕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残荷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华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时对残景,诚然其不敢看也。王氏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也。“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残梦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何限恨”,矧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的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荆公曾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冯延巳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今就词境论,“小楼”句固极绮思清愁,而冯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托思空灵,胜于中主。冯语殆媚兹一人耶?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中宗诸作,自以《山花子》二首为最,盖赐乐部王感化者也。此词之佳,在于沉郁。夫“菡萏销翠”,愁起西风,与韶华无涉也,而在伤心人见之,则夏景繁盛,亦易摧残,与春光同此憔悴耳。故一则曰“不堪看”,一则曰“何限恨”,其顿挫空灵处,全是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至“细雨”“小楼”二语,为“西风愁起”之点染语。炼词虽工,非一篇中之至胜处,而后人竞赏此二语,亦可谓不善读者矣。
——吴梅《词学通论》
这虽是一首描写思妇的词,但实际上作者是通过这个题材来抒写自己的心情。“细雨”两句极为王安石所欣赏,认为是南唐最好的词。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相关资料】
詹安泰:《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俞平伯:《释南唐中主词二首》,《读词偶得》,上海书店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