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 第三节 格律诗名篇导读(第2页)

第三节 格律诗名篇导读(第2页)

①次:住宿,此指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③绿水:这里指长江。前:向前航行。

④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⑤风正:风顺而和。悬:挂。

⑥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⑦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旧年:未尽的一年。

⑧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评析】

王湾(693—751),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存诗十首。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因时近春节、归雁南飞而勾起的深切思乡之情。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备受称赞的名句。“风正”说明了风向之顺、风力之和,故而能有“一帆悬”的饱满。透过“风正一帆悬”的细节小景,实际上更能映衬出“潮平两岸阔”的壮美,将自然开阔的平野、波平浪静的江流等大景也都表现出来了。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赞其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简单两句诗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恢宏阔大的景象。

颈联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同样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没有逝去,江上早已呈露春意。时间是那样匆匆不可待,不经意间一日又到,一年又始,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因景物诱发的乡思,而且还蕴含了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新事物往往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海上红日生于残夜之中,将驱尽黑暗;江边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尾联顺着思乡之情延展开去。诗人想起遥远的故乡,恰好大雁南飞,于是想要托雁捎信: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尾联密切呼应着首联的“客路青山外”,使得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不过,这种愁绪只是淡淡一缕,在潮平风正的壮阔景色、海日江春的人生哲理中,更多显现着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

【辑评】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

——明·胡应麟《诗薮》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相关资料】

廖中秋:《〈次北固山下〉再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2期。

刘春华:《不愁为何强说愁——质疑〈次北固山下〉的点评》,《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32期。

王海岳:《情景交会,妙含无痕——〈次北固山下〉赏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年第2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④,端居耻圣明⑤。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

【注释】

①诗题一作《临洞庭湖》。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虚、太清:均指天空。

③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大部分淤为平地,唯存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④济:渡河。楫:划船的橹。

⑤端居:平常居处,闲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这两句诗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⑥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淮南子·说林训》:“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评析】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