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尊贵的马锅头,最尊贵的家人,请上座请上座。
笔者:一个马帮是不是只有一个民族?
培促:一般是的,我所在的都是藏族的马帮。各个马帮都是独立的民族单位,但是到拉萨待几天后,有时也会前前后后搭伴一起去印度。
笔者:那你们交换的货物都还记得有什么吗?
培促:从自己家乡带到印度去的一般都是茶叶、红糖、羊毛,羊毛是必须带的,印度特别缺羊毛。
[采录案例六]
图2-8藏族赶马人把三摄影:张士吉
采录对象:把三,81岁,成了上门女婿“嫁”到奔子栏,家乡是在山区。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8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背景:把三15岁开始赶马,特别密集的赶马时间段是在15岁至27岁。25岁那年,家里的生意做好了,养了12匹骡子,当了一年的马锅头。26岁时,他的哥哥开始做马锅头,自己到四川德荣县当了赶马长工。把三老人属于笔者在奔子栏采访的几位老人中较年轻的一位,他口齿较为伶俐,记忆较好,他不仅记得当年的赶马经历,也尚可哼唱出赶马途中的藏族山歌。
笔者:还记得赶马时和别的民族有过什么接触吗?
把三:有一次从下关进来茶叶,路过丽江的九河,做饭时没柴了,就去当地纳西族家要柴,但纳西族陌生,不给我们,我们马帮中有一个人懂点纳西语,他们知道了我们是路过的马帮,给了柴。结果到了晚上,我们还在一起跳锅庄,纳西族也加入了进来,气氛也很友好。
笔者:赶马途中经常唱山歌,有哪些调子呢?
把三:爱唱,我唱的山歌都是希望碰运气的,希望有好事的,希望理想能实现,要不就是整日整夜思念遇上心中的人。
笔者:藏族个个能歌善舞,实际路途中还会这样吗?
把三:藏族马帮总是十分活跃的,藏族山歌在赶马路上都是可以随处哼的。也不见得非得与赶马有关,什么歌都可以唱,什么曲子都能哼,只要能解闷逗乐就行,没有统一的要求,谁想怎么唱谁就怎么唱。奔子栏马帮特别爱跳锅庄舞,如果出去到外地(如下关),一起圆圈跳的也特别多,大家一起赶马赶累了,晚上住宿时娱乐一下,放松。白天赶马,劳动强度太大了。
笔者:赶马途中都唱些什么调子?
把三:藏族马帮习惯于路上的随意吆喝,山歌在藏族马帮中到处都可以听见的。有时也唱猜谜的曲调,开玩笑的多。
笔者:您去过印度吗?
把三:去过的,在我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到过那里,来回路上是一年的时间。
笔者:对印度有什么印象吗?
把三:生活条件不好,不适应,容易生病。不过心里还是高兴的,愿意去。
笔者:为什么呢?
把三:呵呵说不清楚。
谱例2-9:
演唱:把三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8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与前来的人打招呼,吆喝声为主。
谱例2-10:
演唱:把三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8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圣山上烧一炷香,他就保佑我。去圣山上烧香,再烧一炷,他就永远保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