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故事 > 二古道上弦子的音乐本体分析(第1页)

二古道上弦子的音乐本体分析(第1页)

二、古道上弦子的音乐本体分析

“弦子主要流行于康方言区的一种用比旺伴奏的民间歌舞。弦子是汉语俗称。藏语称‘谐’或‘康谐’。‘康谐’的译意是‘康地区的歌舞’。”[8]弦子舞起源巴塘县,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巴塘的弦子与德钦弦子虽有许多曲目是基本相同的,但在音乐形态、表现内容等方面,二者之间也有着较多差别,在此不做研究。

图4-3德钦弦子摄影:张璐

笔者认为,弦子与茶马古道关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弦子自身的属性。在藏族人中,“弦子虽也有赞颂宗教的内容,但以自娱性为主,以人民性为主,自由的空间和自我意识也相对较大。”[9]弦子所具备的娱乐属性,大大增强了它在路上的实用性。扎巴老人曾说起,茶马古道上苦虽是有的,但乐也是可以自己寻找的。

从使用功能上而言,弦子不受约束,成为藏族马帮在行路中、住宿时最常使用的自娱性乐器。其二,弦子演奏的灵活性、多样性。德钦弦子的曲调可到百余首,仅《邦锦花开了》一书就记录了德钦弦子84首。弦子的曲调较为多变、灵活,经常同一首曲调,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场合演奏,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情绪。弦子这种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也使其成为藏族马帮的器乐首选。在德钦,弦子有多重含义,第一为独奏拉弦乐器[10]。第二是弦子舞曲调。这一类弦子主要就是用康方言区藏语演唱的人,无乐器伴奏。第三则是弦子舞,边舞边奏。

弦子,是藏族的一种民间器乐的称谓,藏语为“兵央”“宾永”“比旺”。它的构造与汉族的二胡极其类似。目前为止,德钦弦子的共鸣箱有野牛角、竹筒或木质筒等三种制作材料,琴筒蒙以羊皮,主轴上系马尾做成的弓弦,琴头或以龙、鸟等作为装饰,或是古朴、无装饰的。弦子的音响与二胡不同,它的声音多为响亮,音域跨度也十分大,具有典型的高原粗犷风格。比之二胡,其音色较为苍凉、有劲,特别是它较为独特的装饰音演奏,弓子与弦之间较为强烈的摩擦声,浑厚、响亮。在歌舞中的弦子,和高亢的女子演唱曲调总能形成鲜明的音色对比。

各个地区的弦子各有特色,“悠扬轻盈的巴塘弦子,豪放庄重的芒康弦子,潇洒活泼的昌都弦子,韵味独特的盐井弦子,质朴欢快的德钦弦子。[11]但就其形制而言,不同藏区使用的弦子在形制上也略有差别。

图4-4德钦弦子及测量图[12]摄影:张璐

弦子采用五度定弦,演奏多为一弓一音,换弓频繁,总是给人苍凉、悲壮之感,弦子较多使用装饰音,特别是颤音的大量运用。其演奏方式有坐姿、立姿两种。弦子由于多是配合在歌舞中,再加上它本身音域并不宽的特点所限,它在弦子歌舞中多起到节拍节奏的作用。男子脚步的节奏点,以及女子舞动长袖的节拍都是以弦子拉奏的节奏为准。

由于本节的弦子音乐[13],笔者关注点在茶马古道上的演奏性弦子,音乐形态分析主要从调式、音阶、旋律形态、节奏型等四个方面展开。

谱例4-1:

演奏:扎巴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卡瓦格博雪山脚下

采录记谱:张璐

曲式结构如下:

此曲调为并列性乐段,徵调式。第一乐段为前17个小节,落音为sol,这一乐段含有si的六声音阶;第二乐段则是含有fa音的六声音阶,落音仍为sol音。旋律形态方面,第一乐段以阶梯式下行为主;第二乐段则较多以上行走向为主。两个乐段之间形成较为鲜明的差别,但其节奏形态较为规整、统一,突出运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谱例4-2:

演奏:扎巴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卡瓦格博雪山脚下

采录记谱:张璐

全曲以三度跳进为主,整首曲调给人活泼、欢乐之感。

曲式结构如下:

乐曲为方整性乐段,较为均衡,其中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几乎一致。特别注意的是,每一乐句的落音都是主音,使得全曲调式明确,十分稳定。旋律线条多以拱形状上行、下行,但三度音程进行较多,使得全曲跳跃感较强。节奏形态十分规整,通以四个十六分音符为全曲基本节奏。

谱例4-3:

演奏:扎巴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卡瓦格博雪山脚下

采录记谱:张璐

三句体的弦子演奏:

乐句基本均衡,五声音阶,羽调式。节奏前八后十六、四个十六分音符为基本节奏型。每乐句的落音均以弦子的颤弓结束,使得全曲形成明确的三句式。

德钦弦子自由灵活,但三乐句的曲式结构较长出现,在德钦弦子中是经常见到的。而且在三句式的乐段中,往往起音不同,结束音相同,多落于主音。这样的演奏特点,使得弦子的自由、灵活性多处于乐曲开始处,富于变化的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往往讲究“合尾”,总是结束在独立拍的主音上,并且往往使用颤弓突出主音的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