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云南茶马古道演出 > 三纳西族马帮赶马调(第2页)

三纳西族马帮赶马调(第2页)

在实际演唱时为:

这首曲调中多次出现在角音上的颤动,在突出主音的同时,也给全曲增加了不少的凄凉悲痛之感,几乎每一次乐汇的“游走”最后都还是落于主音的颤动。

而“古凄”作为纳西族特有的称谓,它实则为纳西族一类山歌的名称。但在纳西人心目中,“古凄”本身就略带有悲伤之意。以下这首“古凄”是纳西族中经常演唱的曲调,它的音乐形态与笔者采录到的《赶马调》有许多类似之处,在突出喉颤音的同时,也多以级进迂回上下为主,整体音域较窄,旋律形态总是级进游走在五度以内,来回反复,有余音绕梁之感。

谱例3-20:[18]

在云南,纳西族的主体居住于丽江大研古镇,但还有一些纳西族散居于宁蒗、永胜、中甸以及德钦等地,其中,在笔者选点的中甸地区,也有这样歌颂茶叶的赶马山歌。

谱例3-21:[19]

演唱:黑威烈

记录:冠邦平

翻译:和云谷

译谱:张璐

续词:

一筒装七饼,茶叶没有脚。

经过马帮驮,来到了船边。

西藏的酥油,一包捆五饼。

经过马帮驮,来到了船边。

茶叶和酥油,来到丽江城。

两族两颗心,相会在一起。

这是一首纯粹意义上的以茶叶为主题内容的纳西族曲调。曲中所唱的“窝热热”是纳西语,它是纳西族的一种歌舞形式,因为较多使用“窝热热”的衬词而得名,窝热热多用于丧葬仪式时,女子为配合男子演唱,往往在男子唱完一句正词后,唱出“窝热热”三字。此曲调旋律形态简单,五声音阶,羽调式,以re、fa、sol三音为主,配以节奏型,显得十分有特点:

上行时总以前长后短(四分音符长附点、八分音符短附点)的节奏型从羽音到商音,下行则以前短后长(倒置的形式)从宫音到羽音。整首曲调以三度、四度音程跳动为主,虽然歌词中直接引用了“窝热热”作为衬词,但从旋律形态及喉颤音使用上来看,明显不如前两首更具有纳西族音乐特色。

笔者认为,这与中甸在云南的地理位置有着一定的关系。中甸处于云南丽江与德钦之间,是纳西族、藏族等诸多民族的聚居地,也是茶马古道云南段中由丽江向德钦过渡的最大中转站。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曲调既有纳西族音乐的特点,在内容上突出“窝热热”,但也存有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纳西族马帮的赶马情结除了丽江由来已久的“花马国”之称外,也拥有自己马帮路上的《赶马调》,无论是“窝热热”,还是“古凄”类,在曲调、内容等方面都对纳西族马帮音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是茶马古道与纳西族音乐的融合,也是纳西族马帮音乐的主要代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