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思维导图 > 一张爱玲的生平创作与金锁记(第2页)

一张爱玲的生平创作与金锁记(第2页)

——张爱玲:《传奇》,23—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原典点评

本篇节选自《金锁记》后半部分,题目是编者另加的。

最早发现《金锁记》文学价值的是傅雷:“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他甚至表示,如果没有《金锁记》的杰出表现,那么他根本就不屑于去批评《连环套》之类的恶俗之作。如果说《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优秀的小说,那么,后半部分更是典型地表现其在金锁中自我扼杀了爱情,又以黄金枷锁劈杀了长白的两任妻子,毁灭了儿子与女儿的爱情。前半部分主要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因出身低微而受到的屈辱,这为她将这种屈辱再施加到别人身上做了铺垫。其中小说的开头是相当漂亮的: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青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纯洁的月亮在小说中不断出现,用以见证人间的残酷与肮脏,这也是作者常用的“桃花配柳绿”的对比技巧,不过在《金锁记》中运用得特别出色。当然,由于小说太长而对后半部分也进行了删节,其中七巧带着金枷锁砍杀了与姜季泽的爱情,长安与童世舫订婚而遭七巧破坏,尤其是七巧在童世舫面前恶毒而又不经意地透露长安吸食鸦片,删去尤为可惜。

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大部分小说都使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技巧,其中的《金锁记》是运用传统小说叙述技巧最多的。而张爱玲后来那些试图运用西方小说的叙述技巧的小说整体不如《传奇》更有艺术表现力,《传奇》中的其他小说则不如《金锁记》。那么逻辑的结论就是:离开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述技巧,张爱玲就不会写小说了,或者说小说变得艺术平庸而文笔呆滞。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烟与雾像一翼轻纱,

把山与海变成了一幅画,

于是那浓郁的树荫,

披在我身上像一件袈裟!

长江撼着落日,

飞车卷着落叶,

有多少冤鬼夜号,

点破那人生在奢侈中幻灭。

这是《孤岛漫感》的一个诗节,是孤岛上海的悲惨人生的一个缩影。再看《问》的前三个诗节:

问多少雨是泪?

问多少风是哭?

还有多少月色,

哀诉它夜夜孤独?

我凭一颗破碎的心,

载哀愁万斛,

经过迢迢的水流,

翻越层层的山壑。

念多少年慷慨谈笑,

记忆中只剩骊歌一曲,

难道此地白云深处,

也无旧识的松柏尚绿?

无名氏“习作阶段”的小说我们以《北极风情画》为代表加以讨论。小说写的是除夕前夜在积雪冰封的华山之巅,一个披头散发的怪客遥望北方欲纵身跳崖,“我”阻止了他后听到他讲的故事:十年前他随义勇军撤退到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遇到波兰裔俄罗斯绝代佳人奥蕾利亚,很快二人便因同是天涯沦落人达到了心灵上的契合而爱得昏天黑地,以至于他随部队撤离后奥蕾利亚自杀殉情。尽管作者说这是韩国革命志士在给他讲述革命与战争故事时顺便提及杜尼亚的故事,但在小说中爱情压倒了一切,革命与战争仅仅是作为一个背景。

我们在第二章论及五四新诗看取西方诗歌时,曾指出没有将《神曲》《浮士德》一类的诗歌拿来,但在《无名书》中我们发现了这种企图。他曾说在小说家中受到卡夫卡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但在艺术形式上不能忽视《神曲》《浮士德》一类诗歌的影响,乃至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类哲学作品的影响。因此,《无名书》很难以传统的小说概念去套,他自己说是“哲理和诗混合的小说”。

《无名书》是从人类命运与文化超越的忧患角度切入,以现代科学与进化论为背景,来描绘宇宙中人类的位置及其文化选择。就此而言,他的由七部长篇(因《荒漠里的人》毁于战火实为六部)连缀而成的长达260万字的《无名书》,无论是切入点还是表现方式,都是现代中国最为另类的小说。《无名书》更近似歌德的《浮士德》,然而文化语境不同:浮士德走出书斋是现代的开端,西方文化尚没有没落;而在无名氏时代,西方文化由于上帝死了而发生了严重的价值危机,东方文化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也加入了价值危机的东西方合奏,这才有了《无名书》的主人公印蒂在俗世的探寻、追求与对文化超越的执着。

在《野兽野兽野兽》中,主人公印蒂觉醒后,感到学校到处是枷锁,社会不过是一场假面舞会,于是他毅然抛弃了在南方N城的学业,去北方寻求生命的真理。在当报人、校对、店员、小贩与工头的五年中,他感悟出生命是一种对世界的改造,革命就是朝向人类解放的通途。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去广州投奔革命,参加北伐,试图以革命的形式在改造世界中达到生命的完满。然而在国民党腥风血雨的屠杀中,他因组织工厂罢工而被投入监狱。他以坚强的生命意志而不屈服,被父亲搭救出来后却遭受污蔑,从此他就厌弃了政治。没有为生命找到归宿的印蒂很快投入爱情中。《海艳》中的印蒂在从南洋归来的船上遇到一位冰清玉洁风华绝代的白衣女郎,八个诗情画意的月夜在他的心里刻下爱的印记。印蒂到杭州去看姨妈时,才发现原来船上的白衣女郎就是表妹瞿萦。瞿萦代表着人间的欢乐与诗意,她在印蒂爱得绝望时投入印蒂的怀抱,并去T岛将自己彻底交给印蒂。然而印蒂在极度满足后却感到厌倦与空虚,正如浮士德不能在与玛甘泪的爱情中得以价值实现。正好“九一八”事变发生,印蒂离开瞿萦奔赴东北参加义勇军去了。随着兵败溃散印蒂回到S埠,不是向上飞升,而是向下堕落。《金色的蛇夜》表现的就是这么一幅死亡与腐烂交相辉映的末日图景。印蒂与知识界一帮朋友搞跨国走私,在黑道发财,然后就是寻求刺激,放浪形骸,只要有女人与金子就什么都可以干,并在密林中过着野兽一般的生活。印蒂还迷恋上了女魔鬼式的莎卡罗。莎卡罗令人想到《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或者《人间喜剧》中的伏托冷,她看透了人间的伪善与骗局,利用自己的惊艳美貌与智慧,在充满情欲的人类中游刃有余,她是一个否定性与灭绝性的精灵。这为后面几部的宗教拯救埋下伏笔。

《无名书》正视中国文化的价值危机,而且试图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然而《无名书》的缺憾也很明显。从思想上说,新文化运动之后致力于文化重建的著述很多,小说完全无视这些努力而另起炉灶就显得褊狭。从艺术上说,《无名书》虽然试图以《神曲》《浮士德》那种象征与隐喻技巧来表现对文化的再造,但却没有将这种技巧贯穿下来,影响了小说的文化深度;而且浓烈的情感强度借着无意义的大量重复给小说造成了艺术败笔,尤其是第一部的描写革命与第二部的描写欢爱,令人不堪卒读。六部中《海艳》与《金色的蛇夜》艺术性相对较高,小说中有些描写也非常出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