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期末考试 > 二诗星闪耀 绿原鲁藜彭燕郊曾卓牛汉等(第2页)

二诗星闪耀 绿原鲁藜彭燕郊曾卓牛汉等(第2页)

辉照成虹彩的花朵

太阳光里,花朵消溶了

有种子掉在大地里

彭燕郊(1920—2008),原名陈德矩,福建莆田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在《七月》发表多首诗歌。1946年坐过国民党的牢。反胡风运动被捕后在狱中口占诗歌,获释后凭记忆将诗默写下来。这些诗和后来“文革”中所写诗歌,后来编成诗集《野史无文》,扉页上是以鲁迅《野草·墓碣文》的诗句作为题记,可见其对鲁迅精神的承传。20世纪70年代末重返诗坛后诗思奔涌,先后发表了二万余言的散文诗《混沌初开》与四百多行的长诗《生生:五位一体》。他还支持北岛等人的现代派诗歌选择,认为现代新诗本质上就应该是现代主义的,他认为鲁迅的《野草》是最好的现代主义新诗。他回忆最初读到《野草》,仅那个《题记》就把他抓住了,他回忆说在各种抗战刊物中最喜欢《七月》的风格,觉得是真正传承了鲁迅的思想和风格。

彭燕郊的《山国》《冬日》《雪天》《村庄被朔风虐待着》等诗歌,是抗战初期的优秀诗作。《殡仪》《路毙》《雨后》《倾斜的原野》等诗虽“与抗战无关”,然而他对人民精神创伤的表现,正是希冀他们觉醒而投入民族革命战争中。他是真正具有灵感的诗人,即使是皖南事变后所写的感怀时事的《风前大树——怀念一位灾难中的前辈》,也是诗意盎然。在诗中,“这突然发生的风暴是残酷的”,雷鸣电闪与狂风暴雨,使这棵过于高大的树“摇摇欲倒了”:

仁慈的大地为它张开了一个裂口

让它那半数以上的根须

那生命所系的血脉

得以舒畅地呼吸

而它那被拔起来的树干

则像一只野兽的巨蹄

以它的利爪

紧紧地抓住大地

看,整个大地

正在用它的全部力量

牢牢地、牢牢地抓住了它呵

他的《爱》与郭沫若、徐志摩以及湖畔诗人的爱情诗极为不同,且看第一诗节:

爱是这样的,是比憎还要锐利的,

以锐利的剑锋,刀刀见血地镂刻着,

雕凿着,为了想要完成一个最完美的形象

爱者的利刃是残酷的。

初看这没有丝毫柔情蜜意的爱情诗句,令人想到的是尼采的“爱的基础是交战,是两性间不共戴天的仇恨”的定义。读后面的八个诗节,才发现这首诗对爱没有尼采描绘的那样恐怖,而更符合胡风的主客交战与带血人生的理论。然而彭燕郊不尽是残酷人生的书写,在波德莱尔的背后他还有兰波《奥菲利亚》那种美的想象力,这在《卖灯芯草的人》《阳光》等诗中表现得很鲜明。《奥菲利亚》的第一诗节是“在黑暗和沉寂的涟漪上安寝着群星,皎洁的奥菲利亚像一朵大百合在飘动,她躺在长长的纱披上徐徐地飘着……”《卖灯芯草的人》的开始是“远远望去像一只落到地面的大鸟脚步轻轻飘过没有搅动一粒尘土好像走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白色羽毛”。《阳光》的主人公恰好是看不到阳光的盲人,诗的前半写人们领着一个盲女孩,把她牵到墙脚下让她在面朝阳光,盲女孩前额显现出好奇的皱纹,两手摸墙,全身收缩在静默里,像在倾听天外的仙乐。诗的后半写道:

呵!是什么

使她从没有眸子的眼窝里

流出眼泪来的?

像一座阴暗的房子,

突然把所有的窗户打开。

饥渴、感激、

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竟使一个盲女,

在接触到光和热的时候

变得和仙女一样美丽。

彭燕郊的诗表现了抗战,也表现了人民的苦难与精神创伤。他善于以幻觉、象征与隐喻给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造境奇特,在表现丑恶的同时也能把人带入美的诗境中。

与七月派诗人的苍凉刚劲的力之美相比,曾卓的诗在哀伤愤怒中略显柔和。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武汉人。1938年为抗日救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沦陷前流亡到重庆,因《门》一诗的发表而被人称为“少年雪莱”。1944年出版诗集《门》。在反胡风运动中他被捕入狱,如果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大冤案,那么曾卓被捕则是奇冤。因为胡风有点排斥与鲁迅倡导的力之美略有差异的曾卓的诗,说他有“小资情调”,而且《七月》也不曾发表曾卓的诗,胡风编辑的“七月诗丛”出版了绿原、邹荻帆等《诗垦地》诗人的诗集,却不给他出诗集,这曾使曾卓伤心不已。他完全可以以此为由“揭发”胡风,像舒芜一样邀功并解脱。然而倾慕胡风的曾卓,宁肯陪着胡风坐监狱;更能表现他具有七月派所秉持的鲁迅硬骨头精神的是他在监狱中就口占诗歌,创作了《有赠》《悬崖边的树》等与时代潮流南辕北辙的名诗。

曾卓的《母亲》等诗中表现了无私的爱,《断弦的琴》却表现了为了时代大义而忽略爱情选择痛苦。曾卓有的诗还真具有雪莱诗歌的意象。《悼》是一首被忽略的现代名诗,第三诗节是: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