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祖堂集》卷三:
老安国师,嗣五祖忍大师,在嵩山。
坦然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旨?”师曰:“何不问自家意旨?问他意旨作什摩?”进曰:“如何是坦然意旨?”师曰:“汝须密作用。”进曰:“如何是密作用?”师閇(闭)目又开目,坦然禅师便悟。[13]
坦然到嵩山,应与怀让同时。
据《祖堂集》卷三《怀让和尚》:
至久视元年七月十八日,自叹曰:“我受戒今经五夏,广学威仪而严有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又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时有坦然禅师睹让嗟叹,乃命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安和尚处,坦然问西来意话,坦然便悟,事安和尚。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14]
如此二人到嵩山,应在久视元年(700)七月十八日后,老安入宫之前。坦然当时悟道。怀让不明其意,老安指其前往曹溪,参礼六祖惠能。外不如内,他不如己,识得自家意旨,方知佛祖密意,坦然于老安开目闭目之时便开灵智,也是上乘利根。
据《祖堂集》卷三:
腾腾和尚,嗣安国师。师有《乐道歌》曰:
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了性空,智者本无违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不要广学多闻,不在辩才聦儁。
识取自家城廓(郭),莫谩游他州郡。
言语不离性空,和光不同尘坌。
烦恼即是菩提,净花生于泥粪。
若有人求问荅(答),谁能共他讲论?
亦不知月之大小,亦不知岁之余闰。
晨时以粥充饥,仲时更飡一顿。
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只没佯痴缚钝。[15]
腾腾和尚,即是洛京福先寺仁俭,曾于天册万岁元年(695)与老安一起进宫,进短歌十九首,受到天后称颂,此《乐道歌》即其一。此偈强调道无可修,至理唯心,识取自己,莫向外寻,内心明白,外示痴钝,任运腾腾,腾腾任运。观其宗旨,与六祖一派确实差别不大。
据《祖堂集》卷三:
破灶堕和尚,嗣安国师。师在北地。
有一禅师,唯善塞灶,频频感得灶神现身,彼地敬重,剧于佛像。是时和尚至彼,为灶神说法,灶神闻法,便获生天,故现本身,礼辝(辞)和尚:“蒙师说法,重得生天,故来谢师,便还天府。”言犹未讫,瞥然不见,其灶瓦解,悉自落破。此师本不称名,因此缘故,破灶堕和尚也。[16]
破灶堕,《宋高僧传》卷十九有传,道其天后之世参事老安,通彻禅法,逍遥弗羁,又载其破灶故事,与《祖堂集》相近。唯《传灯录》述之最详。
据《景德传灯录》卷四:
又僧问:“物物无形时如何?”师曰:“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其僧乃礼谢。师曰:“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17]
又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18]
可见二者意思文句一致,可能破灶堕也曾与《楞严经》有关。
邺都圆寂在僧传中两次提及,不知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