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学习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困难、考试焦虑、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精力永远充沛、不知疲倦,恨不得每天学习十四五个小时都能够保持很高的学习效率。但是常事与愿违,学习不长时间学生就感觉疲劳了。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学习过于紧张、学习持续的时间过长,大脑就会“消极怠工”,学习能力会下降,产生疲劳。
(一)学习疲劳的症状
学习疲劳会出现视力下降、食欲缺乏、面色苍白、血压增高、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瞌睡或失眠等生理症状,还会产生忧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心理反应。年龄越小,在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
(二)造成学习疲劳的原因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就我国目前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长时间地紧张学习,休息时间少、特别是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中小学生中的特“困”(指睡眠不足)现象,多是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疲劳的主要原因。从生理需要看,初中生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高中生应保证8~9小时。据新华网调查,学生达到睡眠标准的不足一成。
(三)学习疲劳的预防
为了预防学生的学习疲劳,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例如,科学地安排课程;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保证课间休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学习内容最好做到当堂讲授、当堂练习、当堂消化;考试不搞突然袭击,不出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频率等。
预防学生的学习疲劳,学校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但学生对自己学习负担的调节也是有所作为的。中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首先应该认识到长时间“连轴转”的学习会导致大脑“消极怠工”,产生保护性抑制,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这种事倍功半的脑力劳动是不会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其次,应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在大脑“消极怠工”时,让大脑的另一半去工作,进行体力活动,如跑步、打球、做操、跳绳、唱歌、跳舞,等等。正像有些吃到“连轴转”学习苦头的学生说:“与其在那儿低效率地煎熬,不如花费些时间去锻炼,换来高效率的学习。”
二、学业困难
学生的学业困难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学的一般水平。中小学生社会化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学习跟不上班上大多数同学的进度,肯定感觉很痛苦。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白眼、家长的训斥,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等心理,进而可能出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
(一)造成学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日本学者北屋伦彦、桥本重治等列举出12项导致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①未能充分获得基础性知识、技能及必须理解的事物;②知识的适应性差;③情绪、态度上不适应;④注意力涣散、意志薄弱等性格上的原因;⑤感官、发声器官等存在缺陷;⑥疾病、虚弱、营养失调等身体障碍;⑦课程、指导方法、设备等教学设施不当;⑧生活水准低、双亲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设施少等家庭因素;⑨社区环境不良等社会因素;⑩频繁地迁居或转学、缺课;?学习的基本经验不足;?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学习还暂时落后的同学们,你们与上边所列的12项原因“对号入座”检查一下,先找出自己学习跟不上的主、客观原因,再来帮助自己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办法。
(二)解除学业困难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原因学生的学业困难,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生理上患有疾病的同学,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治疗;如果家庭环境不安定,比如,家里常来客人,玩牌、说笑、吵闹等,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他们为学生创造安宁、温馨的学习氛围;如果注意力涣散、管不住自己、意志品质薄弱,要培养自己坚持性、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知识缺陷的要及时补上遗漏的知识,如有困难,可请家长或合适的家教给予适当的辅导;未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策略的,要主动向老师、同学求教,及早地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比如: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先复习后做作业等。
三、考试焦虑
在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试焦虑是中国大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加以重视。
(一)考试焦虑的症状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出现恐惧、担忧的情绪反应。最初的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等生理反应和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等心理情绪反应。随着考试焦虑的加剧,应试者会出现坐立不安、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滞(脑筋转不动)等身心反应。这时他们往往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如胡乱作答,早早离开考场;东张西望,无心作答等。强烈的焦虑反应和逃避行为,会在应试者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他们下次的应试产生消极的作用。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铸成焦虑性人格特征,对应试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下面向少年朋友介绍一例考试焦虑症的案例。
案例7-1:柳××男27岁
由于历史的原因,父亲个人的理想、志向成了泡影,便将全部期望寄托于百般溺爱、娇生惯养长大的独生子小柳身上。在父亲的灌输下,小柳形成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意识,但是他的智能一般,他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又比较差,这两方面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他巨大的心理压力。
高考前,每天变化着的高考日期的倒计时和考试成绩一览表,加上父亲那期盼的目光,给小柳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惶惶不可终日。在黑色的六月七日考场上,小柳突然心中一阵恐惧、慌乱,头脑中一片空白。他压抑着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越压抑心里就越紧张、恐惧、慌乱,他胡乱地答题,结果他的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他落榜了。面对这巨大的打击,他长时间不能从失望、痛苦、无助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为了“出人头地”的梦想,他走进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复读。作为一名借读生,他忍受着白眼、不公平的待遇。小柳变得少言寡语、郁闷不乐,更加惶恐不安。然而,最大的不幸还在于,自此每逢考试前许多天,他便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健忘、坐立不安、手脚冰凉等症状,无法正常学习、考试。他勉强考取了一所自费高校。每逢考试,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便会出现。
(二)预防或减轻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症的情绪和行为会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预防或减轻考试焦虑,要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