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性格有好坏之分,优良的性格如善良与正直、诚实守信、自信自尊、乐观进取、热忱、尊重宽容、责任与担当等是人的聪明才智提高与发展的驱动力,优良性格关乎未来事业成功、人生幸福,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1。榜样示范法
榜样对学生性格特征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控制作用、调节作用和矫正作用。为学生提供效仿的榜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上的领袖人物、科学家、军事家等;二是现实生活中的模范和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三是家长和教师。
中小学生最初多以家长和教师为效仿的榜样,随着年级的增高,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其影响开始下降,而其他榜样特别是同龄伙伴的影响增强。教师应为学生选好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为榜样,因为他们与其他学生处在自然的情境中,接触时间长,年龄接近,有共同的语言,所以有潜移默化之功效。
教师对于中小学生所具有的榜样作用更不能低估。教师要事事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加强性格的自我修养,成为德才兼备、具有较完善性格特征的人。
2。实际锻炼法
学生的性格是在后天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与完善发展的。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的同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锻炼要求与目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锻炼要求也要有所区别,对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是否达到锻炼要求与目的的情况要有监督、检查,使实践活动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作用。
3。集体教育法
班集体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手段。学校教育因素中对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班集体。教师要注重培养班级干部良好的性格品质,利用其优良品质去影响其他学生;教师还可借助多数学生的优良人格,形成班级的健康舆论。只有生活在有积极正确舆论的班集体中,才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良性的发展。
(五)不良人格的矫正
有关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身上有许多不良的性格特征,通常表现为不尊重长辈、任性、不合群、不容易与其他人相处、缺乏友爱、自我中心、不关心他人、粗暴、依赖性强,对困难怯懦、喜欢听表扬、经受不起挫折等,如果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不良人格的矫正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要矫正哪些不良的人格特征这在第七章里有专门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三、人格教育案例
案例12-2:暴躁性格的矫正
小楠同学脾气暴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挥拳动脚。他和同学踢球,说好了谁踢最后一脚谁就捡球回教室,结果一名同学忘了捡球,把球丢了。小楠找他算账,言语不和,就动手打了人。班主任及时劝阻了小楠的打架行为,并和他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据小楠介绍,他的父亲的脾气就十分暴躁,脾气上来就将他狠狠地打一顿。在这种棍棒教育下,小楠的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好斗。班主任老师与小楠父母进行了沟通,指出小楠的暴躁性格与家庭教育有关系,并与小楠父亲约定,以后小楠犯了错误,改变教育方式,以批评教育代替棍棒教育。另外,班主任让小楠认识到“动拳头”不是处理与同学纠纷的正确方法,并教给小楠一些克服暴躁脾气的方法,如遇到恼火的事,在心中先警告自己别发火。同时要求班里的同学及时提醒小楠制怒。对小楠的一些好的转变,班主任及时进行了表扬。经过长期的心理辅导,小楠暴躁的脾气平和下来了,并且学会了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初中毕业以后,他升入了一所重点中专,还被推选为班长。(天津实验中学许丽珠)
案例12-22:磨炼意志
小方做事缺乏坚忍性,总是虎头蛇尾,开始时干劲很大,一遇困难便半途而废。对此他既感到惭愧,又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十分困惑。班主任老师告诉他,这是意志品质薄弱、坚忍性差的表现。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对其人生发展非常重要,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意志品质薄弱的人将会一事无成。要磨砺坚强的意志,首先,要确立人生的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激发进取精神。奋斗目标的确定要与自己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除了要有大目标之外,还要有小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次,要从小事做起,做每一件事都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最后,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规定一定长度的长跑,在体育活动中磨炼意志。
案例12-23:独立生活
小菊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聪明好学,成绩优良。因为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在家很少干家务活,一直由其母亲照料其生活起居。最近,因母亲摔伤了腿而住院,小菊得自己独立生活,许多活如购买蔬菜、烧饭、洗衣等家务劳动也得由小菊来承担。想到自己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小菊就感到恐惧、不安。班主任老师认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弱、依赖性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让小菊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自立的过程,让她懂得掌握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要指导小菊掌握一些生活自理的方法,如独自睡眠,独自买菜、烧饭、洗衣服等,培养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小菊不仅掌握了许多独立生活的本领,在母亲养病期间独立地生活,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增强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