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和干预对于受害者有明显的益处,如劝慰、心理支持、脱敏等方法均有较好疗效。如果得不到这些治疗和干预,许多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可能维持数年之久(C。J。Frederick,1987)。
三、应**境下的代偿失调
应激源状态对有机体的适应力是一种挑战,有机体调动了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些防御反应常成功地抑制了恐惧和威胁。可是当应激源是持续的和严重的时候,这些防御就超过了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功能减弱,有机体甚至有崩溃的可能。这种整合减弱被称为代偿失调。应激是严重的还是轻微的,不仅取决于顺应要求本身,而且取决于个体对付紧张的办法是否有效。
我们首先阐述极度应激的某些综合结果,然后再介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水平方面所表现的代偿失调的特殊形式。科尔曼(J。an,1980)曾做了精辟的分析,叙述如下。
(一)严重应激的结果
应激在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对应激的反应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没有应激的挑战,紧张的反应无法发展。应激要求我们有所作为,可是,如果应激的要求超过了我们的对付能力,则应激就有破坏性。严重的应激带来效率减低,适应功能耗尽,某些系统的磨损,在极度情况下导致崩溃与死亡。
1。适应效率的减弱
在生理上,严重应激会削弱人体对入侵病毒和细胞的抵抗能力。在心理上,恐惧的知觉可缩小认知范围,使认知过于死板,以致个体不能或难于观察、理解客观情况,甚至可能产生自杀行为。在严重应**境中伴随产生的强烈情绪,也会造成适应效率的减弱,例如,紧张、惊恐时,在公众面前不能谈话;考试时,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极度紧张、不安而导致失败。
2。对其他应激源失去抵抗
有机体使用策略对付一种严重的应激,对其他应激源的耐受性会减弱。薛利(HansSelye,1976)多次证实了对动物进行连续有害刺激会造成致命的结果。对恐怖的战争有较高耐受性的士兵同样表现出对其他应激源抵抗的减弱,如果他们再遇到像病毒性传染病和来自家乡的坏消息时,就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
有机体的对付策略似乎是有限的,如果已动员它们对付一种应激源,那么它们就较难对付其他的应激源。这有助于解释持续的心理紧张会减弱对疾病的生物抵抗,持续的身体疾病会减弱对心理紧张源的抵抗,等等。另外,持续过久的应**境既会引起对应激源的病理性过分反应,如极度失望,又会对应激源的病理性失去敏感,这时就会产生极度冷淡和对外界事物的无感觉。
3。有机体的磨损
也许大多数人认为,虽然经历了剧烈的应激,经休息便能使我们完全恢复。可是,薛利在应激的研究中,发现了相反的证据。对动物的实验清楚地表明了每次应激会留下持久的痕迹。原先所保存的适应力被用尽,而不能再得到恢复。因为我们生活中不断地处于应激及休整期,如果将每天极少的不良适应能量相加,会形成所谓老化(1976),该问题的其他研究也支持了薛利的发现。当压力剧烈并长时间持续时,生理动员变得缓慢,并导致体内器官不可挽回的病变。可能造成消化性溃疡和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突发或中风。在一些个体中,持续的和非常剧烈的应激,也会干扰脑功能的化学变化,严重损害个体思维、情感和整合性行动的能力。
(二)生物的代偿失调
生物代偿失调过程的模型在薛利的一般适应综合征系统中已经提出了。他发现人体对付持续的严重应激反应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报和动员,表示对身体的防御力量发出一般战斗命令;第二阶段是抵抗阶段,生物的适应处于最高水平,动员并利用了体内全部资源;第三阶段是衰竭和崩溃阶段,耗尽了体内的资源,生物体丧失了抵抗的能力,更强度的应激会导致崩溃与死亡。
当代偿失调的过程没有全部实现时,有一种维持稳定的机制,试图补偿破坏并重新组织正常的机能运动。如果应激导致的损害极为广泛,这种恢复过程常重新组织余下的部分并调动剩余的资源。但是,以前的整合与机能水平也会永久性地减弱。
(三)心理的代偿失调
极度应**境下产生的人格代偿失调类似于生物代偿失调的过程。
1。警报和动员
为了对付应激源,出现警觉和动员体内资源,引**绪,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自我控制的能力。同时采取各种应付手段,以满足应激事变的要求。在该阶段,会出现顺应不良的症状,如连续的焦虑、紧张,胃部或身体其他部位,腹部、胸部不适,工作效率降低。这表明适应手段没取得成效。
2。抵抗阶段
如果应激持续,个体找到一些对付手段,直接处理应**境,可以暂时抵抗应激,以防止心理崩溃。同时,也加强了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此阶段,个体也有心身障碍的症状和轻微的心理异常表现。在该阶段的最后一步,个体趋于僵化,墨守先前使用的防御手段,而不对应激源再做评价,因此,不会制定和执行更合适的对付形式。
3。衰竭阶段
面临连续的极度应激,个体对付手段不断失败,出现整合的减弱,自我防御手段的进一步不适应,这时的反应特点是心理混乱和脱离现实,出现妄想和幻想。这表明思维的混乱已达到极为严重的境地。如果极度应激仍继续,代偿失调过程进入心理全面崩溃的阶段,可能出现连续不能控制的暴力、极度淡漠、木僵状态,最终死亡。
当然,更常见的代偿失调是逐渐的、长期的过程。另外,通常在代偿失调前,治疗手段(生理的、心理的)就开始被运用了。这些手段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能力,使代偿失调过程得到重新的补偿。
(四)社会文化的代偿失调
另外还有社会文化的代偿失调。在面临战争、经济问题和超过顺应能力的其他内部、外部应激源时,社会和团体也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代偿失调,经常企图依赖极端方式以维持组织和防止组织的瓦解。但这方面研究尚少见。
总的看来,无论生物、心理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代偿失调,最后结局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境,代偿失调的情况与破坏的恢复有关,也决定于余下的资源得到重新组织的程度。有些情况,功能水平随着极度紧张永久降低。也有例外的情况,个体或群体比应激前整合水平更高,功能更好。
(五)职业能量耗竭问题
“能量耗竭”或职业能量耗竭的问题(D。Rigler等)是现代人极为关注的问题。
不良的应激因素引起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如果应激因素持续不断,个体难以忍受就会出现消极回避和绝望的情绪。这就是能量耗竭的综合征,它可以被形象地比喻为燃料燃尽而燃烧未止。耗竭对从躯体到心理调节的能量都有损耗,使人出现疲劳、失眠、食欲缺乏、抗病能力降低等表现。对耗竭的一般解释为:由于外界对个体的能量和资源的要求过度而出现的特殊机能障碍。现代最为人们关注的是工业咨询中的耗竭综合征。因为工厂和企业中的缺勤、事故、违章操作、低劣产品、酗酒等的发生率都与耗竭有关。能量耗竭甚至会导致婚姻冲突、家庭破裂、职责动机降低、心身疾病增多、精神障碍,或者出现性格、态度的改变,成为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人。
咨询和心理治疗对解决职业能量耗竭问题有效,可在耗竭过程任何阶段进行,可进行在职训练、帮助建立生活计划、评价生活质量水平等,并设法减少个人和环境的各种不利因素。
四、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应激后果严重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取决于顺应要求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的特点、状况,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在生物学领域,例如,病毒或病菌对有机体的应激,其后果的严重性,一方面取决于入侵病毒的数量和它们的活跃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有机体的抵抗力,也决定于有效的药物帮助身体对病毒或病菌的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