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像中的生死课说到寻梦环游记 笫几章 > 当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问题(第1页)

当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问题(第1页)

当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问题……

播放完20分钟的沉船场景后,照例是让学生先回到自己的内心进行整理:

·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么?

·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

·此刻,会有哪些问题跳到你的脑子里?

然后,我请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想要探讨的问题:可以和旁边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后列出问题清单;也可以“独立作战”,看自己在5分钟之内能提出多少问题。后一种方式带点儿竞争的意思,希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更多的思考涌现。

在前面的课上,曾有学生说自己提不出问题,我想那是因为在过去的学习中,他们很少被要求提出问题,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生死学课程,我想他们多少会感觉到了提问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只要具有怀疑精神,“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我相信“问题意识”对于学习,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问题”好像一个牵引器,会激发出人探索和学习的欲望,让人变被动为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需要调动各种能力,如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推理论辩等。因此,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使得学习非常高效,可以培养人不同的能力,而且会让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我特别高兴的是,果真有几个同学选择了一个人的头脑风暴,而且有同学在5分钟里提出了15个问题!

当然,我要求学生们提的不是与情节相关的问题,比如“那个人后来死了吗”,而是要从情节、场景中抽象出来更形而上的问题。下面就是学生们从具体的电影情境中“抽象”出来的一些问题,粗略分为不同的类别:

社会阶层与生死:

·在死亡面前生命要分贵贱吗?(在影片中,头等舱的人可以先上救生艇,而三等舱的人被关在下面。)

·为什么穷人会觉得富人比他们更有权利活下来?(在影片中,一些坐三等舱的人觉得头等舱先走理所当然。)

·富人和穷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影片表现了一些富人似乎更加“视死如归”,如大亨古根海姆、梅西百货老板夫妇。)

求生与求死的行为:

·为什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些人会放弃求生,有些人执着求生?

·求生的人应该被责备吗?向死的人应该被赞美吗?

·讲故事的妈妈带孩子安静地死,是不是剥夺了孩子生存的机会?这样的行为是负责任的吗?(影片中,一位妈妈让两个孩子躺在**,给他们讲童话故事,等待死亡的来临。)

·船长走入驾驶舱等待死亡的行为真的是正确的吗?

·是什么力量支撑那些音乐家演奏到最后?他们和布道的牧师信仰相同吗?(影片中,白星乐队的成员开始是根据船长的要求进行演奏,好让人们不要恐慌。后来则是他们自己选择继续演奏而不是逃生。)

·人在死亡面前的求生反应是否有快慢?

逃生的规则与权力:

·决定谁先上船的标准的是什么?谁有权力来决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