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像中的生死课读后感 > 播种困惑(第3页)

播种困惑(第3页)

你可能会活得轻松

但失去了思想的重量

如何掀起生命的波澜壮阔

没有困惑

你也可以长命百岁

但脚印留在别人绘制的蓝图上

死神出现时你可能会失魂落魄

困惑

是自由意志的胚胎

是思想的催化剂

是找寻生命意义的起点

所以我

热衷于

播种困惑

【附录】2015年学生期末小组作业综述和点评

综述:

一、为什么用小组讨论作为期末作业?因为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学会思考,学会交流,才是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交流是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和紧迫的事情。生死学这门课上完了,我根本不在乎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乎你们是否在面对复杂的生命现象时,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愿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能力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对自己的观点、他人的观点用建设性的方法展开质疑。这些能力,将使你们受用终身。

二、老师如何评判小组的讨论?老师并不在意讨论过程的外在效果,比如是否得出了某个结论,统一了大家的认识,而是在意讨论过程的内在效果,即到底有没有增进对于事情的认识。老师也会在你们的记录稿中,寻找每个人对讨论所做的贡献。或许你自己并不曾觉察,但希望老师的外在观察,能帮助你认识自身的价值。

三、老师发现,讨论比较好的小组,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先对讨论进行了讨论。这些小组大多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讨论。第一次讨论都聚焦于“我们怎样进行讨论”,并且设定了不同的讨论方法。例如,有的小组通过分工,每个人“认领”一个或一组人物,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信息,包括很多行为细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有的小组先由一个人提出观点,然后用接力的方式,或者提出质疑,或者进行完善,一轮轮反馈,使得讨论内容丰厚起来,确实达到了扩展思维的目的。有的小组在网上建立了讨论组,这样就打破了见面讨论的时空限制,并且可以有效地形成多轮互动。

小组作业评语(一)

讨论题目:那些赴死的人的逻辑或者动机是什么?

你们小组采取了一种很特别的讨论方式,即分工去寻找几个赴死的人物的资料,用更加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细节,来对人物赴死的动机进行推论。本来,对动机推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很容易落进无法证实的陷阱,但因为你们拥有很多资料,就使得推论变得相对可信了。从结果来看,你们这种在分工基础上多次讨论的方式,是很成功的,既避免了空乏之论,又使讨论更加聚焦和有条理,彼此也可以相互映照相互学习——因此,讨论的方法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你们第一次的讨论为后面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次讨论,实际上是梳理出了更多的问题。例如:贵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中国为何没有这样的贵族精神?信仰与信念有何不同?它们为何能帮助人战胜死亡恐惧?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宗教?这些问题正是在讨论中浮现的,而没有什么比“问题”更能提供学习的动力。建立和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学习就会变得有趣起来、主动起来。想想看,是不是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被“问题”驱动的?所以,老师祝愿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被“问题”困扰,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思考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然后又发现新的问题——你们的成长就在其中了!

小组作业评语(二)

讨论题目:不同阶层面对死亡的选择,为何如此不同?

很喜欢你们小组创造的接力式讨论方式,它有效地保证了讨论的质量。首先,每个人的论述都比较充分,都是经过认真准备与思考的。其次,下一个接力者,可以提出新的观点或质疑,丰富了讨论的视角和层次,有助于讨论更加展开和深入。再次,这样的接力仿佛也让每个同学都不愿意掉以轻心,可以投入在里面,展现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很多同学又对前面同学的观点给予新的回应,表达了自己所产生的新认识,引发的新思考。总之,很赞!

老师并不在意你们是否得出了一致的观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本身的复杂性,并且通过他人的观点来扩展自身的思维。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新的学习的切入点。对于学习来说,不怕有问题,就怕没问题。非常希望同学们在大学学习中,能够开始形成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驱动者,它会让学习充满乐趣,也会让思考真正地发生。

小组作业评语(三)

讨论题目:是什么原因导致泰坦尼克号上的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不同?

虽然你们小组交作业拖延了,但这份作业还是有令人欣喜的独特之处。

其一,是讨论的方式。你们选择了网上讨论,在BagTheWeb上建立了讨论小组。我想这样的方式,可以方便地打破时空的限制,让讨论可以在不必见面的情况下进行、发展。这既给了大家充分的思考时间、寻找资料的时间和灵活发表意见的时间,又可以形成反馈机制,使讨论能在延续中横向展开和纵向深化(补充或质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