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架构。爱情片要能打动观众,首先要有一个感动观众的爱情故事。在创作中,故事架构可以有多种模式:或一见钟情,如《一见钟情》;或苦恋一生,如《半生缘》;或好男偏跟女斗,比如《同居密友》等。具体情节编排中,一般都以两个主人公的相识作为开端,然后在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来自外在和内在阻挠爱情的环节,但最终爱情的力量都会超越一切,达到或相爱或分离的结局。
(2)人物设计。爱情片必须要有爱的行为的发出者,这就涉及人物的设计。爱情片的男女主人公可以有多种搭配方案,不同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或俊男靓女,如《泰坦尼克号》;或丑男靓女,如《钢琴课》;或丑男丑女,如《瘦身男女》等。但一般来说,俊男靓女的搭配比较多,男性的英俊潇洒和女性的年轻漂亮,再加上外在的地位不同、阶级不等、贫富不均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
(3)影像风格。爱情片多数以大团圆美好结局收场,而且爱情的主体基调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爱情片的影像风格无论朴素或浪漫,基本上都以温馨暖意作为主调,色彩比较亮丽,光影比较柔和,摄影比较唯美。
(4)典型场景。爱情片比较多的在比较时尚的场景中浪漫展开,一般来说:古装言情剧多选择妓院、酒馆等典型场景,现代爱情片多选择咖啡厅、舞厅、客厅、酒吧、大饭店、公园等典型场景,后者尤以琼瑶电影最为典型。
3。发展概况
爱情片是类型电影的重要一种,非常特别的是,爱情片从开始出现发展至今,整体结构和形式体系上没有明显的质的演变,类型发展几乎一脉相承。
爱情片最初脱胎于文学题材,至少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早在默片时期,梅里爱就曾在1899和1912年分别拍摄了两版《灰姑娘》,1908年莎士比亚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次被意大利导演马里奥·卡塞利尼搬上银幕,这是爱情片的最早尝试。
20世纪30年代,爱情片作为一个类型真正地在好莱坞确立起来了。1934年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男女主人公邂逅相遇、几经周折、终于消除误解大团圆收场的故事,从此成为了适合于爱情片的基本叙事模式,并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奥斯卡奖。此后一系列经典爱情片纷纷出现,比如1939年的《乱世佳人》、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1953年的《罗马假日》等,也涌现出了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克拉克·盖博等出色的男女演员。
从此,爱情片的创作一直绵延不断地兴盛发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好莱坞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至少一部重分量的爱情片,比如1987年的《月色撩人》、1990年的《人鬼情未了》、1990年的《漂亮女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更是出现了《燃情岁月》《泰坦尼克号》等宏伟爱情巨制,在内容和创作模式上沿袭传统爱情片的基础上,还大量加入了西部片、灾难片等其他元素,在类型上进行了更为复杂的融合尝试,使得爱情主题更加穿越时空、感天动地。
爱情片是世界性较广泛的类型电影,除了美国,其他国家也都有佳作出现。英国爱情片名作也比较多,比如1945年的《相见恨晚》、1970年的《简爱》、1981年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等。法国有《**》《大鼻子情圣》等,澳大利亚有《钢琴课》等,泰国有《鬼妻》等,韩国有《春香传》,日本有《情书》等重要影片。各国爱情片都以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鲜明风格,成为世界爱情片长廊中的一道风景。
中国最早的爱情片,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源头作品《海誓》,画家和少女私订终生、最后破镜重圆的故事鲜明地展示出传统文学中爱情的痕迹。此后内地涌现出1926年的《玉洁冰清》、1958年的《柳堡的故事》、1980年的《庐山恋》、1999年的《我的父亲母亲》等爱情片。香港的爱情类型片发展得比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有《秋天的童话》《倾城之恋》《胭脂扣》等众多优秀影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不了情》《甜蜜蜜》《玻璃之城》《花样年华》《孤男寡女》《高海拔之恋》《单身男女》等重要影片。台湾爱情片的主体是琼瑶电影,琼瑶潮流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婉君表妹》《一帘幽梦》《窗外》等影片先后问世。
(五)歌舞片
1。概念
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类型,是伴随着声音进入电影而诞生的一种类型电影。从概念上说,所谓歌舞片就是以舞蹈作为主要的观赏中心、并且歌舞直接参与叙事、成为情节发展重要元素的类型电影。
歌舞片的重要特征在于歌舞的编排形式和叙事功能。在优秀的歌舞片中,歌舞不是作为外部无足轻重的辅助手段来抒发人物情感或营造氛围,相反歌舞已经成为了叙事过程的最关键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人物行动、命运的链条中,歌舞和叙事过程完全契合,歌舞是情节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歌舞的存在是确定类型、鲜明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重要标志。
就银幕时空与现实的关系来说,歌舞片的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动作、情节都是假定的,完全舞台化虚构;一是较为写实的以主人公现实动作来展示歌舞。风格虽有区别,但在实际创作中也可以巧妙混杂。
2。类型要素
歌舞片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形态的变化,也沉淀下一些可以归纳的重要特征,即类型要素。
(1)情节化的叙事模式。歌舞片虽然以歌舞命名,但一般娱乐片的情节化叙事仍然延续也必须存在。
(2)歌舞的编排和表演。歌舞片在形式追求方面比其他类型电影要彻底,曼妙的歌声、婀娜的舞姿是叙事之外最重要的类型元素,因此歌舞的编排和表演是决定影片成功的重要关键。一般来说,歌舞的编排要尊重融会情节性、编排精致化、场景华丽性、表演优美化等原则。
除开美国电影,上述类型要素在印度电影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发展概况
美国的第一部音乐片是1927年的《爵士歌王》,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局部有声电影,影片中加入了少量的对白和几首歌曲,已经具备了歌舞片的早期雏形。192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百老汇的旋律》,讲述了两个百老汇后台的杂耍演员如何奋斗、如何相互妒忌、最后成长为优秀演员的故事,影片的主体情节大多在歌舞排练过程中展开,从而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歌舞片后台故事和歌舞表演共存的叙事模式。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歌舞片非常繁荣的黄金时期。以舞为主的影片成为了音乐片的主流,1933年《1933年的掘金女郎》和《第四十二号街》气势雄伟、场面壮观,开拓了歌舞片的表现领域,同时也代表了此类歌舞片走向成熟。另外1934年的《淘金记》等影片虽然歌舞场面并不宏大,但在情节设置、歌舞编排、灵动摄影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30年代中后期,雷电华公司推出了《随我起舞》《礼帽》等经典作品。以唱为主的歌舞片汲取了西洋歌剧的传统,这一阶段在创作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1930年的《蒙特卡罗》和1932年的《爱我今晚》等影片比较典型。
1939年《绿野仙踪》的问世,标志着彩色歌舞片趋向成熟。此后1944年拍摄的影片《出水芙蓉》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歌舞片,片中水上盛典的场面宏大壮观、魅力无穷。1951年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将现代舞、芭蕾舞、歌曲、绘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炉,风格高雅优美。1952年的《雨中曲》,汇集了各种风格的舞蹈,场面浩大、布景奢华、色彩绚丽、舞蹈精美,金·凯利的表演也风流倜傥,被认为是歌舞片的经典集大成之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电影受到了电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高成本大制作成为了电影发展的主要策略。于是一批场面豪华、明星云集的歌舞影片纷纷出现,1961年的《西区故事》讲述了一个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并涉及了种族和移民问题思考,片中许多歌舞的编排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展开,充满了生活气息。1968年的《音乐之声》将爱国、爱情、真情等与音乐歌舞的形式完美结合,影像画面也充满诗情画意。
20世纪70年代以后,摇滚文化席卷了整个世界。歌舞片在具有爆炸力的歌舞形式下,结合影像画面的断裂拼贴、剪辑风格的跳跃性、镜头运动的复杂性等,将歌舞片推向了一个青春化、时尚化、音乐电视化的阶段。这一阶段,先后涌现出了1977年《周末狂热》、1983年《闪电舞》等代表影片,充满想象力和个性化色彩的《迷墙》,将动漫、回忆、想象、现实等架构起来,更具有形式上空前的创造性。进入21世纪,《红磨坊》《芝加哥》等影片相继在票房、艺术评奖方面获得双赢,代表了歌舞片的新发展。
印度电影素有歌舞传统,歌舞在创作中占据了重要成分。一般来说,每一部主流的印度影片都会有歌舞编排,而且歌舞数量大约3至6个,每一个不少于3分钟。从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享誉亚洲的电影《流浪者》,到当今感动全球的威尼斯金狮奖影片《季风婚宴》、民族史诗电影《阿育王》、再到豪华巨制的《德夫达斯》《爱无止境》《爱曲2》等影片,都有精致的歌舞编排。印度电影绝大多数都是歌舞片。
(六)惊险片
惊险片,常常又被称为悬念片、惊悚片,是一种让观众体验悬疑、挑战惊悚、考察承受力的类型电影。惊险片大多取材于凶杀、推理和犯罪等现实生活,往往要安排一个疑难悬案或危险悬念,并采取局部而不完整的圈套式叙事交代,使得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一直受制约于这个悬案或悬念,最终通过细节推理或情节补充,达到事实真相水落石出的结局。
惊险片的类型要素比较鲜明。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是核心要素,叙事层面,首先要建构起围绕身处险境的主人公的情节框架,然后安排主人公努力逃避、追寻真相的过程,最后完成事件的真相揭示。人物塑造方面,不注重外在动作的起伏剧烈,而更强调内在心理过程的描摹和勾勒。此外惊险氛围和情境的营造也至关重要,这主要依靠镜头语言、细节道具、剪辑技巧以及音乐音响等手段来实现。
一般来说,惊险片容易跟侦探片、犯罪片混淆。实际上三者有鲜明的区分特点:主人公方面,侦探片多为足智多谋的侦探,犯罪片多为狡猾凶狠的罪犯,而惊险片的主人公是羸弱的受害者,而且主人公一般是处在危险中的普通人;惊险元素的设计方面,侦探片、犯罪片都具有明确的危险来源,但是惊险片中危险来源常常是不明确的,犹如一个黑洞深深地包围着主人公,悬疑和惊险程度更加凛冽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