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视概论教程期末考试 > 二镜头(第2页)

二镜头(第2页)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近特写——特写——大特写

在多种景别处理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剪辑时,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连接,一般应该采用不同的景别;景别的变化可以是渐变式的(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也可以是跳跃式的,但都要符合人眼的接受方式;从创作角度看,景别的运用要注意对位和呼应性(全片开始镜头和结尾镜头、一场戏开头镜头和结尾镜头)。

(三)镜头的运动

镜头相对于被摄主体的位置变化,称为镜头的运动。把被摄主体的运动状态通过摄影机的运动镜头呈现出来,这是电影区别于绘画、建筑等其他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对于固定镜头,运动镜头一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拍摄同一个动作,然后再顺畅地组接起来。通过镜头的运动,电影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被摄主体的真实生活轨迹,也可以挖掘丰富的时空关系和强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渲染情绪、表情达意,增强影片的视听冲击力。

镜头的运动形式,基本上分成推、拉、摇、移、跟、升降六种。

1。推

推镜头,是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逐渐接近被摄体的镜头运动形式。光轴,也称“主轴”或“主光轴”,指光学元件的对称轴,这里即指摄影机镜头的对称轴。推镜头主要有两种进行方式:一是摄影机位置的推运动,往往用于描述纵深空间;二是摄影机不动、依靠镜头自身的推运动来实现,常用于表现静态人物的心理变化。

推镜头进行中,取景范围由大变小,逐渐排除背景和陪体,被摄主体所占画面比例由小变大,并且细部特征也逐渐清晰、醒目。推镜头可以使画面影像经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到特写的变化过程,完整或不完整都可以。

推镜头一般有两种主要的用途:一是被用作简化背景、强化主体、突出表现重点、构成视觉冲击的重要方式。美国影片《爱德华大夫》中,爱德华和其他人一块吃饭,当他看到条纹桌布时,整个精神状态马上陷入紧张,这时为了凸显条纹桌布,镜头由多个人的全景镜头推到桌布的特写,视觉冲击感非常强。《紫日》中在远处岸上,推镜头表现艰难行进在河中的三个主人公。二是通过镜头的运动来代表行进中人或物的主观视点,比如许多恐怖片中人物在黑暗中胆战心惊、呼吸急促地看到异样物体的镜头常这样表现。

2。拉

拉镜头,是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逐渐远离被摄体的镜头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进行方式:一是摄影机位置的拉运动,比较适合于展现逐渐开阔的视野范畴;二是摄影机不动、依靠镜头自身的拉运动来实现,比较适用于较小空间关系中人物拍摄景别处理的变化。

拉镜头的特性正好与推镜头相反,画面范围越来越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由大变小,人物从表情到形体透视关系越来越弱,背景由虚变实、由小变大,空间环境越来越具体。画面影像经历了特写、近景到全景、远景的变化过程,完整或不完整都可以。

拉镜头常常被用于从强调主体转换为空间环境、宏观视野的展示,用来提示观众对环境与环境、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加强关注;也常被用于影片结尾或场景段落的收尾,表示叙事过程的完成。美国影片《爱德华大夫》中,当爱德华结束了童年和梦境回忆之后,镜头慢慢从眼镜的特写镜头拉开,将人物带回现实世界。《阮玲玉》中,当主人公蒙上床单大声痛哭,这时镜头逐渐拉开并升起,交代出片场和“戏中戏”的独特效果。

3。摇

摇镜头,又称摇摄或摇拍,是指摄影机固定不动,借助三角架的活动底座、以固定的轴点为中心,进行上下(纵向垂直关系)、左右(横向平面关系)或者旋转式(纵横整体空间关系)摇动的镜头运动形式。简言之,摇镜头是一种中心不变、可以全方位摇动的镜头运动形式。

摇镜头运动过程中,画面内被摄主体是会发生转移的,由人物到人物、由环境到人物、或由人物到环境,或者由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另外摇镜头也可以改变被摄对象的景别。

摇镜头,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眼环视周围环境的模仿特点。通过多方向的摇运动,它不仅可以在广阔的空间中逐一展示或逐渐扩展环境视野,比较有效地突出时空的统一性;而且可以保持多个拍摄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现人物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关系和构成关系,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一体性和相关性;甚至可以通过跟随一个运动中的人物,描摹出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动作的连贯性。例如苏联影片《雁南飞》中,女主人公去车站送别即将上战场的恋人,她焦急地到处寻找,这个时候导演安排了一个综合升降运动的摇镜头,既模拟了女主人公的寻找,又形象地展示出车站送别的宏观场景;后来男友中枪倒下的瞬间,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眩晕的状态,导演连续用了多个360度的旋转摇镜头,同时叠化战前恋爱的美妙回忆,既深入人物灵魂,也深深地震撼了观众。希区柯克电影《后窗》中,男主人公腿受伤时,摇镜头展现了清晨从其窗台向外观察邻居们的生活百态。

4。移

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是指摄影机在空间范围内,沿水平面、按一定的轨迹、做各方向移动的镜头运动形式。

按移动方向划分,移镜头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横移,即机位与被摄主体进行平行运动,背景为平面展示;斜移,即机位与被摄主体不平行移动,景别、角度、前后景关系都会发生相应变化;纵深移,即机位和被摄主体做同步纵向运动。此外,还有不规则移动。按移动形态划分,移镜头又可以划分为主观移镜头和客观移镜头。

移镜头改变拍摄角度,可以使被摄主体重点转移,由这个对象转向为另外一个对象;移镜头改变拍摄方位,可以不断地改变场景和背景,不断转换镜头画面内的景物环境,不断变换被摄主体与摄影机之间的方位关系。

总而言之,移镜头的运动方式是多样化的。它可以变景别、变方向、变视点、变角度、变主体、变背景等。移镜头伴随被摄主体运动,因此它成为最能表现被摄主体运动、最能展现空间环境复杂结构关系的镜头运动形式,可以比较有效地保持电影时空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5。跟

跟镜头,又称跟拍和跟摄,是指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跟镜头能使处于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不变,而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前景和后景关系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跟镜头不仅可以突出运动中的被摄主体的主体地位,将被摄主体和空间环境等其他因素区分开来,而且又能够交代运动中的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状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被摄主体的运动过程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出被摄主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特殊情况下的跟镜头,指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或者完全相反,而且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保持等距离运动的镜头。这样的跟镜头,能够纪录下与被摄主体步调一致的完整运动轨迹,呈现出强烈的穿越时间空间的感觉;尤其当镜头置于被摄主体的前方时,跟镜头不仅能够纪录运动,而且能够随时纪录人物的表情和细部变化,这是移镜头所做不到的。

6。升降

升降镜头,是指摄影机做上下空间位移的镜头运动方式。

升降镜头运动过程中,镜头画面内部地平线的位置能不断地发生变化,并改变前景对象在地平线上、下的位置关系,它们以大面积的天空或地面为背景,构成画面独特的阶调关系。另外升降镜头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断改变摄影机的高度所形成的仰俯角度,既给观众营造出超乎正常视力范畴的丰富的视觉感受,同时又赋予了镜头画面以特殊的透视结构。

按升降方式划分,升降镜头大体可以分成垂直升降、弧形升降、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四种类型。

升降镜头常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与气势,或表现处于上升或下降运动中的人物的主观视点。另外,升降镜头如果能够很好地与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形式或变焦距镜头相结合,并且运动速度与节奏掌握适当,那么就可能产生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上述介绍的镜头运动的多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相互结合或者借助于不同的操作方式和辅助机械手段,比如空中拍摄等,又可以发展出许多不同变化的运动镜头。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拍摄中,运动镜头的拍摄一定要注意运动的起幅和落幅,注意适当的运动速度。

讲到镜头的运动,有必要说明一下摄影机的运动速率。国际上公认的摄影机的正常运转频率是24格/秒。实践证明,这样的运动速率,既能还原人物动作又能保证声音质量,同时又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感受经验相一致。一旦摄影机的运动速率,不同于24格/秒,做了特殊的处理,那么就会出现具有特殊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常见的有快动作和慢动作。

快动作,也就是低速摄影、降格摄影,是指摄影机以低于每秒24格的运转频率来拍摄。摄影机运转速度越慢,在胶片上形成的格数就越少,这样在银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快,形成特殊的快速视觉效果。诸多纪录片以此表现种子从入土、发芽、长叶到开花的浓缩过程。实际上,快镜头相当于缩短时间,也即扩大了空间相对于时间的值。具体运用时,能造成快捷的动作效果和紧凑的动感节奏,还能产生特殊的喜剧效果。

慢动作,也就是高速摄影、升格摄影,是指摄影机以高于每秒24格的运转频率来拍摄。摄影机运转速度越快,在胶片上形成的格数就越多,这样在银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就越慢,形成特殊的分解动作的效果。诸如吴宇森动作片中常用的子弹出膛、飞行、射向人体的著名镜头,还有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中尼奥躲子弹等经典片段。慢动作其实是放大了动作时间,扩大了时间相对于空间的值。慢动作在故事片中能造成幻觉、抒情、动作放大和唯美的效果,也比较适合于表现人物的内在心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