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14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9]《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下),414页、385页、386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10][俄]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全集》,1卷,274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11]〔俄〕叶·格布里罗维奇:《银(屏)幕的文学》,载《世界电影》,1999(6)。
[12]尤西林:《文学批评的类型》,6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3]〔美〕罗伯特·休斯:《文学结构主义》,1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8。
[14]尤西林:《文学批评的类型》,43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5]尤西林:《文学批评的类型》,21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6]王一川:《叙事裂缝、理想消解与话语冲突——影片〈黄河谣〉的修辞学分析》,载《电影艺术》,1990(3)。
[17]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1卷,9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8]鲁迅:《鲁迅译文集》,6卷,591页、59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俄〕普列汉诺夫:《论西欧文学》,1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0]尤西林:《文学批评的类型》,69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93页、94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2]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4卷,154页~15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3]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162页。
[24]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166页、16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5]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179页。
[26]尤西林:《文学批评的类型》,15页、16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7]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24页、2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8]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24页、2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9]〔法〕马·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4页~1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0]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部编选:《美学文艺等方法论》(上),247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31]〔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与符号学》,112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2]〔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116页~118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3]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2页、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4]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页、7页、8页。
[35]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页、7页、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87页、88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40页~45页、48页、49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8]张春兴:《教育心理学》,178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9]〔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12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0]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5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1]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2卷,45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225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225页~227页。
[44]〔美〕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45页、46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228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221页、222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