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分节:表层意思是安东尼奥与卡门的爱情成为悲剧;深层意思是他们二人的悲剧故事与梅里美故事中男主人公唐·何赛、女主人公卡门的命运,有着惊人的同构性。这样,舞台上的悲剧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两个卡门的命运结局能不令人深思吗?
(7)叙述语句
这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两个镜头的连接,只是为了继续交代故事的展开,这样,其意义的分节不是扩张的意义分节,而只是线性的记叙分节,它表达了什么含义,就只有什么含义,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成。影视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反打镜头,就是这类句型的代表。
4。段落——影视艺术语言的意义层次
段落是由若干个影视艺术分节组成的意义相对完整的叙事情节。正如自然语言中的作文段落一样,影视艺术语言的段落,其长短没有理论上的具体界定,它由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人员根据剧情的展开情况来确定,以镜头能够完整清楚地表达一个意义层次为划分标准。譬如,分析电影《红高粱》便不难发现,根据剧情,它可以划分为“颠轿”“野合”“造酒”“剥人皮”“炸军车”五个完整段落,依靠作品的主线人物——“我”的叙述,将五个段落串联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叙事结构。
段落的划分,对于影视艺术鉴赏来说是必要的,它有助于鉴赏者理清影视艺术作品的线索,有助于鉴赏者整理自己的审美感情脉络,有助于鉴赏者抓住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特质。
二、影视艺术文法
影视艺术文法又可叫影视艺术语法,它是指影视艺术语言的结构法则和变化规律,正如阿历山大·阿尔诺所言:“电影是一种画面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38]一般来说,影视艺术文法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蒙太奇技巧——影视艺术的造句法则
蒙太奇(Montage)源于法语,原义指建筑学的构成、装配,后来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连接之意,进而成为一种剪辑技巧的专有名词。所谓蒙太奇技巧,就是根据影视艺术作品主题和剧情的需要,将影视艺术作品诸多镜头,合乎逻辑地、富有节奏地重新组接,从而使其形成一个连绵不断的、结构完整的艺术整体的一种剪辑技巧。由于它的目的主要是组接镜头,表现剧情,所以,在影视艺术文法中,它是一种遣词造句的法则。当然,这里还须注意,“蒙太奇”一词本身有三方面含义:蒙太奇思维、蒙太奇结构、蒙太奇句子。这里讲的是作为句子的蒙太奇,即蒙太奇剪辑技巧。因为,剪辑中的蒙太奇恰恰类似于自然语言中的遣词造句,认识它对于鉴赏影视艺术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
(1)表现蒙太奇
指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用于增强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的剪辑方式。它的特点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镜头的相连或相叠,从而产生出对比、比喻、并列、重现等审美艺术效果,进而使镜头产生超过原有含义的丰富审美意旨。一般来说,表现蒙太奇又可分为对比蒙太奇、比喻蒙太奇、并列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它的审美特点是激发观众鉴赏灵感,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深入理解作品含义。表现蒙太奇重在表达情感,表露情绪,表现寓意,而并非为了叙事。
(2)对比蒙太奇
这是一种通过上下镜头之间,在形式和内容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组接方式,形成强烈意义反差的表现技巧。它的特点是相互强调,相互区别,相互冲撞,通过对照,揭示某种深刻的艺术内涵。一般来说,对比蒙太奇有这样几类:一是场景对比,如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两个镜头,一边是地主豪绅杯盘狼藉,一边是穷苦大众食不裹腹。二是镜头对比,如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两个镜头,一个是仰拍王成手握爆破筒站在山顶视死如归的壮烈场景,第二个是俯拍美国士兵看到王成后心惊胆颤、贪生怕死的丑恶情景,两个镜头揭示的是一种崇高和猥琐的对比。三是景别对比,如电影《幸福的黄手帕》中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全景,表现男主人公背着行李心情激动的样子,他远远望见自家的房子;第二个镜头是近景,他家门前的晾衣杆搭满了他所喜欢的黄手帕,黄手帕像一面面旗子,召唤着他归来;第三个镜头是男主人公特写,他激动得快要落泪,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这三个镜头既是空间上的远近对比,又是主人公心理上的远近对比。对比蒙太奇的类型还有很多,以这三种对比方式为基础,还可细分为光线对比、冷暖对比、强弱对比、动静对比等蒙太奇句型。
(3)比喻蒙太奇
这是一种通过上下镜头之间在特征上或含义上所存在的某种关联性,对两个影视艺术对象进行类比,以富于对象更加含蓄和形象的寓意,从而寄托影视艺术创作者某种思想的剪辑技巧。比喻蒙太奇的审美特质是极易唤起鉴赏者想象,使鉴赏者体验到一种独特、新奇的审美快感。一般来说,比喻蒙太奇可分为两种:一是明喻蒙太奇,如电影《交际花盛衰记》中的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气息奄奄的女主人公躺在**;第二个镜头,一朵红色玫瑰花正在凋谢;这两个镜头旨在比喻女主人公作为一朵交际花如同那朵玫瑰花正走向死亡一样。二是隐喻蒙太奇,如电影《三毛从军记》中的一组镜头:一群日本军官正在吃中国地图形状的蛋糕;日军坦克肆无忌惮地辗着中国的土地;日本军官用手指擦沾满奶油的丑恶嘴脸,露出满足的**笑;日军飞机呼啸着投掷炸弹;蛋糕已被这些野兽们吃得杯盘狼藉。创作者试图通过这组镜头的组接,暗示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版图不断被外国列强蚕食鲸吞的悲惨命运。
(4)并列蒙太奇
这是一种将同一类型的镜头堆砌、罗列、集中剪辑起来的镜头组接方式,这些镜头在时间上处于同一个面,但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因而作为说明许多“点”的状况而被凝聚在一起。它的特点是为了增强说明某个论点的正确性、真实性,它的作用有些类似自然语言中议论文里的事实论证,达到一种以事实说服人的说理效果。例如,电影《开国大典》中的一组镜头,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人声如潮。这时,出现一组群众反应的镜头:一个老农在高呼口号;一位留分头的知识分子在高呼口号;一位年轻姑娘在高呼口号……这几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是一种并列关系,以它们作代表,表达全国人民激动万分的真实心理。
(5)重复蒙太奇
重复蒙太奇也叫复现蒙太奇。这是一种将影视艺术镜头中那些最富于寓意性的镜头,在情节的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烈的对比、呼应和渲染的一种剪辑技巧。它的特点是既可作影响主人公心理的因素,暗示主人公的行为趋向和命运结局,又可作为一种结构线索,对影视艺术叙事和鉴赏产生深刻影响,达到深化影视作品主题的审美目的。重复蒙太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复记忆,如电影《法眼神枪》中,男主人公常常想起那个在战争中自己曾试图救起但终于没能救起而在炮火中丧生的小姑娘痛哭的形象,这个形象驱使男主人公一次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消灭匪徒的战斗中;再一种是重复现实,如电影《夜半歌声》中每到深夜总会传出男主人公那哀婉悲伤的歌声,令人毛骨悚然。
叙事蒙太奇又叫叙述性蒙太奇。这是一种交代事件经过,展现情节进展的镜头剪辑技巧。它的特点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和结果等逻辑线索组接镜头,其目的是引导观众连贯地了解剧情。叙事蒙太奇在叙事上脉络清晰、明白易懂,因而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叙事方式。叙事蒙太奇可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四种。
(7)连续蒙太奇
这是一种按照单一影视艺术情节线索进行剪辑的蒙太奇技巧。它的特点是依据事件展开的先后顺序,有节奏地叙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而也有人说它是一种讲故事、说评书的叙事方式。连续蒙太奇特别适合于表现那些以第一人称为主人公视角的影视艺术结构。它的特点是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和拖沓冗长。大多数情况下,连续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手法结合在一起,能取得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8)平行蒙太奇
这是一种按照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艺术情节线索并列剪辑的蒙太奇技巧。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各种线索处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下并行表现,分头叙述,互相穿插,交错进行,以表达共同的主题和思想。平行蒙太奇的审美作用很容易造成气氛的对比、主题的呼应和剧情的紧张,可以增强影视艺术的戏剧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镜头铺陈。
(9)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又称为交替蒙太奇。这是一种多条影视艺术线索互相交织、互相干涉、互相影响的蒙太奇剪辑技巧。它的一般表现方式要么是一条线索分叉出好几条线索,要么是几条线索反复汇合在一起。交叉蒙太奇镜头愈是频繁,愈是容易加强剧情冲突的尖锐性,愈是容易吸引观众。在许多情况下,它常常会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戏剧悬念,调动起观众的影视艺术鉴赏兴趣。
(10)心理蒙太奇
在许多地方人们把它归结为表现蒙太奇,原因是它经常用回忆、梦境、幻觉、闪念等方式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但是,在现代影视艺术中,它又被赋予了强烈的叙事功能,而且这种倾向还在加剧。例如,电视剧《希波克拉底誓言》和《草原小屋》等,它们大量采用内心独白和画外音的方式,交代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而且,这种叙述在剧情的展开中占到了主要成分,绝非仅仅是结构线索。况且,在现代影视艺术中,即使是在用于表现回忆、梦境、幻觉和闪念等心理活动时,创作者们也依据精神分析学说,掺入大量的叙事成分,因此,这里将它暂时归入叙事蒙太奇一类。
分析以上10种蒙太奇句子类型,不难发现,在大类上,蒙太奇句子又可分为表现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两类,从小类上分又可分为8种。
时空转换技巧,也称为段落转换技巧,一般来说,它的存在表示影视艺术旧的叙述段落已经结束,新的叙事段落已经开始,因而,在一般的影视艺术鉴赏中,可将其当做影视艺术作品段落划分的依据。所谓时空转换技巧,就是借助某种特定的影视艺术手法,用以表现影视艺术时间或空间已经发生变化的独特表现技巧。
一般来说,它分为以下几种。
(1)借助光学技巧转换
这是一种采用渐隐渐显(淡出淡入)、化(溶)和划(划变)、叠(叠印)和切等手段,进行影视艺术段落过渡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是一个段落叙事结束后,不急于转场,而采取很自然的过渡技巧转换到另一影视艺术段落的叙事过程中。当前,影视艺术中,运用最多的光学技巧转换方式是渐隐渐显,比如《九一八大案》就采用了这样的手法,段落清楚,转场自然。
(2)利用景物镜头转换
这是一种运用不同场景环境的镜头方式,表明上一个段落已经结束,新的段落正向开始的段落过渡的手法。在这种段落过渡中、不同的场景景物、不同的场景季节、不同的场景时间、不同的场景地方等,都会成为划分段落的重要依据。例如,电影《红高粱》“颠轿”一段发生在路上,“野合”一段发生在高粱地里,所以,当镜头从尘土飞扬的乡间大道转入红红的高粱地时,这就标志着“颠轿”结束,“野合”开始。
(3)利用字幕技巧转换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段落转换手法,简洁的字幕非常清晰地交代了段落的存在。利用字幕技巧转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段落之间的黑屏上直接打入下一个段落的主题或提示语,如《三毛从军记》;一种是在下一个段落的故事发生环境中打上这个环境的地点名,如《大决战》《血战台儿庄》等大型史诗电影。
(4)无技巧剪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