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艺术鉴赏批评文体,批评家的简短口头影视艺术论述,社会名流有关影视艺术的评语,普通观众的影视艺术观点荟萃与集锦,影视艺术放映场所宣传栏所刊登的影院人语、观点拾零、影视絮语等,都是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的表现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凝炼生动,三言两语,触其实质。一般来说,这种文体的影视艺术评论并不需要开场白,而是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其评论语意深刻、个性鲜明、情感饱满,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煽动性和感召力。其生命力非常旺盛,由于它源于生活,扎根于民心,因此,即便是它不登大雅之堂,但传播却非常快,冲击力非常强。然而,由于它在非正式的影视艺术批评场所出现,因而,传播快,消失得也非常快,只有那些被专业性书藉、刊物收录进去的,才能得以广泛传播延续下去。但是,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在高层次的影视艺术批评论坛中也常常出现。在这些场合中,作为名人名言,它经常被引用,当做人们衡量和评价具体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依据,甚至有些专业性报纸杂志,还经常开设此类栏目,以吸引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是一种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的鉴赏批评文体。
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的写作形式非常自由,不受任何规则限制,由于其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而,一般来说,多为人们的即兴创作,人们不需要费多大精力,即可通过其表达自己对影视艺术作品的看法。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是人们鉴赏完影视艺术作品后的思想火花、理性之光和智慧亮点,它虽简短却常常体现出鉴赏者漫长复杂的影视艺术鉴赏审美劳动,代表着鉴赏者的人生阅历和艺术修养,浓缩了鉴赏者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深刻认识,由于此,它常常成为评价影视艺术作品的至理名言,让人们品味再三,大有“绕梁三日,而意犹未绝”的审美快感。
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形式很多,常见形式的有这样几种:
(1)评类型
即对某一类型影视艺术作品的综合、整体评价,反映了人们对这种影片的比较、分析和共同看法,往往是人们在长期影视艺术鉴赏劳动后审美积淀的产物,其评价往往准确、深刻,比较具有权威性,很难被人驳倒。下面的一组评价“武打片”的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武打片
编的人轻松愉快,演的人满头是汗,看的人眼花缭乱,回头想等于没看。(浙江裘诗路)
慈禧太后会打醉拳,祝英台比武招亲……屏幕上一个劲儿地“掏糨糊”,令观众纷纷逃离荒诞如斯的“江湖”。(上海罗佩仁)
打得天昏地暗,爱得七荤八素,神得腾云驾雾,看得稀里糊涂。(上海张渊)
勇者的发泄,智者的玩笑,庸者的热闹,常人难说难道。(山东颜勇)
越看越有味,越想越无味。(湖南刘赛晖)
主角:英雄和美女;导火线:秘图和法宝;情节,扶良除恶;大结局:天下称霸。(上海金石弟)
花拳绣腿可打尽东西南北古今中外,真枪假打能杀遍前后左右四面八方。(上海陈言)
——选自《文学报》1995年第766期“社会传真”月中版
(2)评作品
这是一种针对某一具体作品进行评价的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表现形式,其评价往往既有整体印象,也有局部感觉,往往能表达出鉴赏者对作品的真实看法,描述出鉴赏者心目中的影视艺术本文范式,可以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一家之言”,对他人解构此部影视艺术作品不无借鉴价值。下面,一段评价电视连续剧《爱谁是谁》的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即是其例。
电视连续剧《爱谁是谁》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为人物命运牵肠挂肚,与女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拍手称快,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几位演员的表演炉火纯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个性,栩栩如生,真实可信。(汪松年)
——原载《常州日报》1995年11月10日第3版
(3)评演员
演员的表演直接影响人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评价,这种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直接切入演员的表演角色,言语犀利,针砭不足,往往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尤其是对演员自身不乏借鉴意义。下面一组评论刘晓庆在电视连续剧《武则天》中表演的语录体影视艺术评论,就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启迪价值。
刘晓庆与电视剧《武则天》
△刘晓庆给武则天写的评语。(松江侯茸婕)
△《武则天》里的媚娘,怎么看着看着,突然老成了《火烧圆明园》中的西太后。(苏州许丽芳)
△孝治不治,武媚不媚(武进奚复兴)
△刘晓庆演的女帝,徒具“小女人”术的阴狠乖戾,未见政治家的宏略大气。(上海罗素珍)
△“无字碑”上不同评判的一种。(上海顾慧峰)
——原载《文学报》1995年第788期月初版
6。诗歌体影视艺术评论
在人类表达影视艺术观点的众多文体中,诗歌体影视艺术评论是最精妙、最独特、最具有个性魅力的一种鉴赏批评方式。早在古代,我国的先贤圣哲们就明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尧典》)“诗者,志之所言也,在心为志,发言为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论语·阳货》)“是以诗人感物,联类无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要要’学草虫之韵”。(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钟嵘《诗品序》)。由此可见,诗歌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它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理想媒介工具,难怪现代人要用其进行影视艺术鉴赏批评了。
然而,诗歌体影视艺术评论又有哪些具体的文体特征呢?
第一,讲究韵律,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恰如泰戈尔所说:“流水没有被两岸夹起,而伸长成为一片单调的茫茫的时候,就失去了它的美。就语言来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歌以美的特征。”第二,它的语言凝炼、形象、生动,适合朗读,具有一种精神的和谐美,正如雪莱所言:“声音和思想不但彼此之间有关系,而且对于它们所表现的对象也有关系,能理解这些关系的规律,也就能理解思想本身的关系的规律,这两者往往有联系。因此,诗人的语言总是含有某种统一而和谐的声音之重现,没有这重现,就不成其为诗……”。第三,它的结构跳跃性和容量大,既能充分表现出评论者的丰富想象力,又能深刻揭示出鉴赏者的思想情感,郭沫若所说的“诗人虽是感情的宠儿,他也有他的理智,也有他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就是这个意思。第四,它的评价有独特性,能够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批评观点,诚如黑格尔所言:“外在的有生命的事物如果不能显示独特的意义丰富的灵魂,对于较深刻的心灵来说,就还是死的。”第五,它的评论一定要有意境,格调高雅,语义深远,既是影视艺术客观结构与影视艺术主观结构在思想、情感上相互融合、贯通的极致境界,又是代表广大鉴赏者心声的振聋发聩的骇世之语。
格律式诗歌体影视艺术评论对仗工整,合辙压韵,体现了“诗有定式,式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的诗歌结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强烈的音乐感,如作者写的一首评美国影片《野战排》的评论,就采用了七言体。
《野战排》观感
异邦丛林睡无眠,枪林弹雨人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