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视艺术鉴赏学 > 第一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和特性(第1页)

第一节 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和特性(第1页)

第一节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和特性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

“鉴赏”意味着喜欢、娱乐。[1]影视艺术鉴赏就是指人们对影视艺术的具体把握。从一般经验看,这种把握在方法上,既可是感想式的,也可是分析式的、批评式的;在把握的方向上,亦是多维度的,多向度的;而在把握的深度上,它既可停留于艺术层次,也可涉及思想层次、历史层次和文化层次。总的来说,影视艺术鉴赏是实现影视艺术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重要艺术功能环节,它的特点就是认知,即鉴赏者个体人对影视艺术意义的感受、阅读、破译和解构。

影视艺术鉴赏还是一种影视艺术的再创造理论,通过它,影视艺术的鉴赏者得以将“影视艺术文本”转换成具有“鉴赏者”个性艺术色彩的“影视艺术本文”;通过它,影视艺术鉴赏者完成了对影视艺术作品主人公形象的心灵塑造。因此,影视艺术鉴赏完全是一种“创造性鉴赏”。

影视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鉴赏”,鉴赏者必须用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生命体验和艺术感受,去解译、释放、升华影视艺术文本所蕴涵的艺术魅力,从而通过自己的人生创造,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影视艺术文化氛围和生命存活范式,并且用其所赐予自己的艺术灵感、生活智慧和思想启迪,去导引、支配自己进击人生的勇气,去磨砺自己透视社会、审辨人生的精神知性。影视艺术鉴赏正是这样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鉴赏”。它让人进一步相信:艺术是永恒的,社会是永恒的,生命是永恒的。

影视艺术鉴赏还是一门美妙的、令人陶醉的社会学科,它以影视艺术欣赏为基础,以影视艺术观赏为前提,以影视艺术批评为方法,它通过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对影视艺术符号信息的全面意义进行接受和判断,完成对影视艺术文本的具体阐释和权威评价。

影视艺术鉴赏概念的定义方法有许多种,有从文学角度限定的,有从传播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其界定的。但是,那些定义方法都不适用对“影视艺术鉴赏”概念的特殊指涉和具体约定。从审美学角度对“影视艺术鉴赏”的概念进行探讨,更适合这门学科的原有内涵和艺术本意。

那么,怎样从审美学角度对“影视艺术鉴赏”概念进行定义呢?

首先,有必要考察一下影视艺术鉴赏的因素构成。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鉴赏由影视艺术鉴赏主体——人,影视艺术鉴赏客体——影视艺术鉴赏文本(作品)和影视艺术鉴赏环境——影视艺术的审美空间这三方面因素构成。其中,影视艺术鉴赏主体表现的是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人的审美意愿性、方向性和能动性,而影视艺术鉴赏的客体,则呈现的是影视艺术鉴赏现象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再加上有了一个影视艺术鉴赏过程展开的审美空间——影视艺术鉴赏环境,这就为影视艺术鉴赏主体和影视艺术鉴赏客体发生“鉴赏关系”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特定文化场所,这样,影视艺术鉴赏文化艺术现象的发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根据以上分析,本书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对“影视艺术鉴赏”概念作如下界定:影视艺术鉴赏是影视艺术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它是影视艺术鉴赏主体作为审美主体,在一定的审美环境即鉴赏场所中,对影视艺术鉴赏客体即审美客体所发出的美的信息,进行审美接受、审美判断和审美批评的一场美学活动。通俗的说法是,影视艺术鉴赏是一般影视艺术观众和专业艺术批评家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赏析的艺术文化活动。

在这里,应当注意“鉴赏主体”“审美主体”与“观众”一词的区别,这里之所以采用“主体”一词,而不用“观众”概念,是因为“观众”一词其外延过于狭小,无法包容“艺术评论家”“艺术理论家”“艺术史论家”等专业影视艺术鉴赏人群。而且,“观众”一词,人们习惯上经常用其指涉那些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一般性欣赏和观赏的社会人群。而这些人群,其对作品的阅读经常是纯粹为了娱乐的,其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通常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泛泛而读,并不谋求从中发掘什么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里之所以采用了“鉴赏客体”“审美客体”和“影视艺术文本”等概念,而不用“影视艺术作品”、“影视艺术本文”等,是因为后者已掺入了审美主体个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倾向和审美体验,它们所代表的“影视艺术作品”,已不是客观存在的“影视艺术作品的本体样式”,而是一种混杂了鉴赏主体艺术思想倾向的一种“影视艺术作品的本体范式”。

同样,在定义“影视艺术鉴赏”这一概念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区分它与“影视艺术欣赏”和“影视艺术观赏”等概念的区别。

1。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欣赏

影视艺术鉴赏是在影视艺术欣赏基础上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影视艺术接受活动。而影视艺术欣赏则是一种无明确目的的影视艺术接受实践活动。影视艺术鉴赏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思辨性、逻辑性和判断性,或者说它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而影视艺术欣赏“纯粹是一种直觉的活动”(克罗齐语)。它的特点是有着深刻的本能性、体验性和感受性,可以说,它具有一种浓烈的感性意味。影视艺术鉴赏对审美主体的要求是苛刻的,它要求主体审美时将“自我”对象进去,用全部的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人生体验和艺术理论修养,去捕捉、感受作品中每一个意义闪光点,并且要求主体寻觅到这些“意义闪光点”背后的实在意义,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令人生疑的艺术细节。

影视艺术鉴赏要求审美者必须回答这部影片“好在什么地方?”“不错在哪里?”“美在何处?”等,它要求主体必须拿出自己的观点,对影视艺术作品的成功得失,作出条理清晰、逻辑鲜明、合情合理的理性阐释。

因此,在比较影视艺术鉴赏与艺术欣赏的差别时,可以作出这样的界定:影视艺术鉴赏要求审美主体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必须用理性、理智、智慧去看;而影视艺术欣赏则要求主体用情感、体验、感觉去看。前者要求看的是“门道”;后者要求看的是“热闹”。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欣赏的差别,正是这种“内行”和“外行”的差别。

2。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观赏

影视艺术观赏是一种理性和情感都处于零度状态的审美方式,它与影视艺术鉴赏和影视艺术欣赏的最大区别,是在审美时审美主体什么也都不要付出,“姑妄观之”“姑妄言之”,这正是影视艺术观赏审美方式的写照。如果说“影视艺术鉴赏”与“影视艺术欣赏”是“影视艺术审美”的两个极端状态的话,那么,可以说,“影视艺术观赏”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

影视艺术观赏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作为一种既无热情,又无生机,也无智巧的影视艺术审美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培养了一批“影视艺术局外人”的“审美主体和社会角色形象”,令这些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永远蛰伏于冬眠状态,使他们面对生机盎然的影视艺术世界“无动于衷”。影视艺术观赏者经常是这样一些人,他们郁郁寡欢,性情乖戾,作为一种“不合群的社会人群”,他们对生活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失望,他们既不关心别人,也不关心社会,任何美的形象也休想泛起他们爱的涟漪,任何成功的影视艺术作品也不能燃烧起他们审美鉴赏的欲念。

影视艺术观赏者的确是一群生活和艺术的旁观者,他们与二者永远保持一定距离,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常常只对自己心中的孤苦,垂泪独吊、黯然伤神。他们将自己的心灵体验看成人类至高无上的艺术境界,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看成人世间最有魅力的伟大艺术。于是,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片蓝天,因而对生活和艺术格外冷漠。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他们观看的影视艺术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境遇与其相同或相似时,他们心中的鉴赏欲望才能够被唤醒,并且一点一点地存活起来,这样,他们对影视艺术作品就产生了一种鉴赏的共鸣,他们的影视艺术观赏才转化成了影视艺术鉴赏状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