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艺术学原理336 > 二从公众感兴看艺术门类02(第2页)

二从公众感兴看艺术门类02(第2页)

第二,贴近生活。电视的“小屏幕”,使电视剧更适宜以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为主要题材,要求在剧情内容、服装道具、环境布置,特别是演员表演等方面更加本色、自然和生活化。电影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景别,而电视的屏幕小,限定了它空间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不适宜用远景和全景去表现千军万马的大场面,而更适于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去表现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由于电视剧适于家庭观赏的特点,使表现日常生活的电视剧,比同类题材的电影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北京青年》、《**燃烧的岁月》、《心术》等,故事都直接、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第三,介入随意。电视剧的家庭观赏方式,带来了欣赏时的介入性和随意性,这就要求电视剧要以精心设计的情节为主要手段来吸引观众。电视观众一般都是在家里观看,可以自由随意收看并当场评论,常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这使电视剧的情节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情节紧凑、矛盾尖锐、艺术性强的作品才能抓住观众。为了增强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电视剧要做到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雅俗共赏。电视剧要照顾到观众的审美心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和介入的机会,使之与剧情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电视剧正在探索发展之中,它的特征还有待于在艺术实践中进一步探求和总结。由电影和电视艺术共同组成的影视文化,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而形成的新型综合艺术,在人类现代文化生活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非直观艺术

非直观艺术是指由公众的语言文字素养与想象力相匹配,而在头脑中唤起形象的艺术门类,这就是语言艺术即文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塑造具有间接性艺术形象的艺术。语言艺术是以联想和想象为基础的非直观性艺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文字来获得不确定的艺术形象,诉诸想象以唤起欣赏者的兴会。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媒介。离开了语言,就无所谓文学。因而,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各种体裁的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都必须以语言符号为存在方式来呈现。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1915—1980)就明确提出:“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是文学生存的世界,文学的全部内容都包括在书写活动之中。”[10]

文学形象是一种间接性形象。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是指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符号”来描绘形象的。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诉诸读者的感官。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文字素养,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在头脑中产生想象和联想,间接地来体味、把握和理解,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文学形象不具直观性,没有物化形态,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因而又把语言艺术称作“想象的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区别于其他直观性艺术。

语言媒介具有决定作用。由于文学塑造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不可能给人以直接的可视外形,语言媒介的决定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它必须对形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多方面的描绘,才能使所塑造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真实可信。由于语言艺术塑造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作品还能提供给读者以充分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语言艺术在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他艺术形式只能从人物的外表、动作、神态等来表现,而语言艺术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表现。有时可通过人物语言、表情、行动、姿态乃至景物的描绘来表现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可由作者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它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

文学具有表情达意的深邃性。语言是人类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创造的,用来反映客观现实、交流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它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11]。这表明,语言不是表达思想(意义)的简单“工具”,而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也是文学的“直接现实”。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生动、明确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

作为非直观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门类,而由文学作品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又形成多种体裁。下面,论述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基本特性。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1)诗歌。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歌的基本特性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第一,凝练性。这是指诗歌运用精粹凝练的文学语词去创造饱含情感和想象的艺术形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反映生活不是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它要求精选生活材料,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生活事件、现象和自然景物,用极概括的艺术形象达到对现实的审美反映。诗歌反映生活的高度集中性,要求诗歌的语词也必须极为凝练、精粹,以极少的言语去表现丰富的内涵。

第二,跳跃性。这是指诗歌因遵循想象和情感的逻辑,常省略语言中的过渡、转折词语,打破语法规则,在结构上具有大幅度的跳跃。诗歌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同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在动作、形象、图景之间的跳跃性结构方式,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广阔空间。诗歌的跳跃性有多种形态,如时空综合跳跃、主客观的跳跃、关联动作跳跃、平行式跳跃和对比式跳跃等。选择何种跳跃方式,主要取决于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三,音乐性。这是指诗歌语言精练、含蓄、优美,具有如同音乐那样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形成有规律的变化。安排停顿是形成诗歌节奏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停顿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是四言二顿、五言三顿、七言五顿。调配声调也有助于加强节奏感,有规律地搭配诗句中的平仄,便形成起伏交替的节奏。诗歌的韵律,也称押韵,主要指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诗歌既要追求自身的节奏韵律之美,也应服从于思想情感的表现。优秀的诗歌通过节奏和韵律的巧妙安排,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促进思想情感的抒发,创造出含蓄深远的审美意境。

(2)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生活环境的文学体裁。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性是:

第一,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同诗歌、散文和剧本等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着远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可以多侧面、多视角、深入细致地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例如,既有人物言语,也有叙述人言语;既能描绘人物的外貌举止,也能表现其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对话、行动、视角转换及环境气氛的烘托等多种手段,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如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就利用各种手段塑造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等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第二,叙述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小说总是要讲述故事,而故事则要由情节构成。因篇幅容量的自由,小说最适于构造完整复杂的情节。情节与人物密切相关,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因而小说总是特别注重情节叙述,在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展示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以丰富复杂的情节去刻画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托尔斯泰(Levolstoy,1828—1910)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年代俄国社会处于战争与和平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这部巨著场面宏大,情节结构复杂而清晰,人物丰富多彩且形象鲜明,具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壮阔的美。

第三,具体充分地描写生活环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地描写环境,才能具体而真实地揭示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脉络,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与诗歌和散文相比,在环境描写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如《红楼梦》在对大观园环境的细致描写中,不仅展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而且通过环境变迁的详尽描绘,显示出贾府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命运的变化。

(3)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和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杂文和游记等。散文的基本特性是:

第一,题材广泛多样。散文在选择题材上不受时空限制,有广泛的自由,古今中外,人文自然,几乎无所不包。散文可以轻松自如地写人、叙事、抒情和状物,它往往摄取一个生活片断或一个事件的侧面,表达特定的感触和思绪。题材广泛多样,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散文的一个共同传统。如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题材,当代作家秦牧的散文题材涉猎的对象都十分广泛。

第二,结构自由灵活。散文由于自由灵活,在结构形式上比较“散”,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小说如精心结构的建筑,诗歌如浑然无迹的明珠,那散文就是自由自在的行云流水。但是,散文之“散”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作品的结构,“神”是蕴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主题;“形散”指散文结构自由随意,不拘成法;“神不散”指散文的意蕴深刻、主题明确。形散而神不散正是散文独具的审美特色。

第三,抒写真实感受。散文注重描写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和特殊境遇。所谓“有感而发”、“有为而作”正突出揭示了散文的这一特征。即便是叙事或议论,也都是建立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散文中抒写最多的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真挚情怀。

(4)剧本。剧本是指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剧本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作品的创作,都是以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都有自己的剧本创作规律。戏剧文学是戏剧性和文学性结合的产物,影视文学是电影性和文学性结合的产物。

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一,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其二,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由于时空限制,剧本要把矛盾冲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达到尖锐和激烈的程度。其三,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影视文学是一种以动态的可视形象,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影视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一,可视性,就是要考虑到拍摄需要和放映效果,应尽量将剧本中的人物心理和一切事件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其二,动作性,是指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造型表现力上的明快动作性,应力求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