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艺术歌曲的作品 > 第七讲 舒曼下(第1页)

第七讲 舒曼下(第1页)

第七讲舒曼(下)

一、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海涅像

《诗人之恋》(Dichterliebe)的歌词来自德国大诗人海涅的《诗歌集》(BuchderLieder),这个诗集以爱情诗歌为主,也是海涅的成名作(1827年出版),诗集分成五个部分:《少年的烦恼》、《抒情间奏》、《还乡集》、《哈尔茨游记间奏》和《北海集》。这套诗集三分之二以上篇幅是表达海涅与堂妹阿玛丽娅、黛蕾丝之间的情谊的抒情诗,是“从诗人的泪水和鲜血里萌生出来的绚丽夺目的娇花,是诗人的叹息化成的优美动听、凄婉迷人的夜莺之歌”[1]。

1837年,《诗歌集》发行了第二版,舒曼在读到了海涅的诗集后就萌生了谱写成歌曲的念头,他先是从诗集中挑选了20首诗歌,但最后只选了16首谱曲,编成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被删掉的有一首就是《乘着歌声的翅膀》(AufFlügelndesGesanges),这首诗是原诗集中的第九首,门德尔松在此之前已经将其谱写成传世之作。

舒曼是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对文学的喜好也表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他使得自己的音乐与文学家的心灵息息相通,极致地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所要表达的重情感表现、重心理体验、重文学色彩、重诗情画意的情调”[2]。

从形式上看,“套曲的创作是以德国的古典、民间、生活风俗的音乐文化为基础的,在套曲中非常鲜明地表现出德国音乐的民族性,反映了德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点。而舒曼创作灵感的来源是一方面从民歌和简单民间舞曲里摄取乐曲的形式,一方面从人民生活中找寻乐曲的灵感”[3]。

对于舒曼的艺术歌曲创作而言,海涅的诗歌是重要的灵感源泉,他曾经把42首海涅的诗歌谱曲,而在1840年这个特殊的“歌曲之年”就完成了其中的37首。1840年4月,舒曼和克拉拉在柏林相聚,这激发起他的创作灵感,5月他们短暂分开,舒曼根据艾兴多夫的诗歌谱曲,紧接着在5月24日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写出了声乐套曲,他给作品取的标题是《诗人之恋》。

全曲共16首:

1。《灿烂鲜艳的五月里》(ImwuMai,原诗集第一首)

2。《从我的眼泪里面》(Ausmeir?nensprie?en,原诗集第二首)

3。《小玫瑰,小百合》(DieRose,dieLilie,DieTaube,Diesonne,原诗集第三首)

4。《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WennieAugenshe,原诗集第四首)

5。《我愿把我灵魂陶醉》(Ichwillmeiau,原诗集第七首)

6。《莱茵河,神圣的河流》(ImRheirome,原诗集第十一首)

7。《我不怨恨》(Ichgrollenicht,原诗集第十八首)

8。《花儿如果知道》(Undwü?ten'sdieBlumen,diekleinen,原诗集第二十二首)

9。《笛子和小提琴》(DasisteinFl?tenundGeigen,原诗集第二十首)

10。《爱人曾经唱过的歌》(H?r'ichdasLiedgen,原诗集第四十首)

11。《小伙子爱上了姑娘》(EinJüeinM?d,原诗集第三十九首)

12。《在晴朗的夏日早晨》(AmleuSen,原诗集第四十五首)

13。《我曾在梦中哭泣》(ITraumgewei,原诗集第五十五首)

14。《在每夜的梦中》(Alln?chtlichimTraume,原诗集第五十六首)

15。《来自古老的传说》(AusaltenM?r,原诗集第四十三首)

16。《那古老,痛苦的歌谣》(Diealten,b?senLieder,原诗集第六十五首)

拉威尔

《灿烂鲜艳的五月里》(ImwuMai)

A大调,24拍。全曲分为两段,升F小调和A大调交替使用。乐曲从钢琴柔美的引子开始,带着淡淡的忧伤,表现的是诗人期待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微妙心理状态。

歌词大意:灿烂鲜艳的五月里,百花都含苞待放,爱情在我的心里,也正在发芽滋长。灿烂鲜艳的五月里,百鸟在枝头歌唱,我也要向她倾诉心中的思念与渴望。

谱例:《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