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戏剧艺术概论重点精华整理 > 美学(第1页)

美学(第1页)

美学

黑格尔

■导读

黑格尔(Ge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美学家、戏剧理论家。他18岁那年进入图宾根大学学习,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并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30岁的时候他在耶拿大学开始大学教师的生涯。1829年,黑格尔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体系非常复杂。恩格斯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这种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63]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等。

黑格尔的《美学》在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高的地位。他详尽地讨论了美学的一般原理,并触及美学的各个分支。他在这部著作中高度评价了戏剧艺术,他说:“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做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64]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戏剧,在戏剧理论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黑格尔对于戏剧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冲突的理论。他认为冲突和戏剧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他断定“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满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要了解他的冲突学说,就应该知道几个重要的概念:“一般世界情况”、“情境”和“情致”。“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65]主要是指教育、科学、宗教、家庭生活等,是某一特定时代的一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背景。一般世界情况是共同的,在个别的人物身上还有要经过“具体化”。“……在这种具体化的过程中,就揭开冲突和纠纷,成为一种机缘,使个别人物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物,现为有定性的形象。”[66]一般的东西具体化之后,往往和相反的东西产生冲突,引起人物的动作,使他的性格显示出来。这种具体的局面叫做“情境”,属于外因。一般世界情况中的普遍力量还要在个别人物身上具体化为主观情绪或者人生态度,这就是“情致”,是行动的内因。这种内因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67],主要指恋爱、名誉、光荣、友谊等。一般世界情况往往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必然和相反的力量发生冲突。

本书的《美学》选段探讨的是戏剧冲突的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第三,由心灵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第一种冲突“所涉及的只是外在的自然,以及自然所带来的疾病、罪孽和灾害,这些东西破坏了原来的生活的和谐,结果造成差异对立”。这种冲突本身没有意义,不是艺术模仿的对象,但可以发展为心灵性的分裂,为艺术提供素材。欧里庇得斯的悲剧《阿尔克斯提斯》就是建立于这种冲突之上的。“凡是以自然的家庭出身为基础的冲突”都属于第二种。这种冲突又可以分为三类:1。“与自然密切联系的权利,例如亲属关系、继承权之类”所造成的冲突;2。“由于习俗和法律的影响”所致的冲突;3。“天生性情所造成的主体的情欲”引起的冲突。其中第二类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A。在这种冲突中,个人凭心灵方面的优点可以跃过眼下的障碍;B。面对这牢固的枷锁,人物要么无效地反抗,要么静静地忍受;C。享有特权的人固执地抓住特权不放,并受到挑战。第三种冲突可以分为三类:1。“人不自觉地无意地做了某一件事,后来他才认识到那件事在本质上破坏了某种应尊重的道德力量”;2。“意识到的而且由于这种认识和意图才产生出来的破坏”;3。行动本身未必引起冲突,“但是由于它所由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而且是意识到的关系和情境,它就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

在黑格尔看来,第一种冲突本身和人的意识无关,不能直接成为戏剧的题材,但可以进一步引起戏剧冲突;第二种冲突体现了一定的人的理性,可以成为戏剧的材料,但不是最好的;第三种冲突与人物的自觉的意识相联系,是悲剧的最佳素材。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戏剧的优劣是一个很复杂的审美问题,仅凭着这么几条原则是不容易判断的。

黑格尔的辩证法发展过程往往遵循正反合的规则。他的戏剧观也是如此,他认为冲突“是本来和谐的情况的一种改变,而这种改变本身也要被改变掉”。可见戏剧表现了和谐—冲突—和解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戏剧冲突主要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两种片面的力量的较量,最后必然是永恒正义的胜利。从某个程度上看,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以片面性来否定善恶、美丑等的差别本身就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延伸阅读文献

1。顾仲彝:《谈“戏剧冲突”》,载《戏剧艺术》,1978(1)。

2。马克思:《致拉萨尔》,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恩格斯:《致拉萨尔》,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经典文献

冲突

以上所说的一切情境,像我们已经约略指出的,本身既不是动作,一般也不是激发真正动作的原因。这些情境的定性仍然或多或少地只是纯粹机缘式的情况或是一种本身无意义的行为,其中一种有实体性的内容(意蕴)借这样一种方式来现出。定性像是一种无害的游戏,用不着有真正的严肃性。只有在定性现出本质上的差异面,而且与另一面相对立,因而导致冲突的时候,情境才开始现出严肃性和重要性。

就这一点看来,冲突要有一种破坏作为它的基础,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它是对本来谐和的情况的一种改变,而这改变本身也要被改变掉。尽管如此,冲突还不是动作,它只是包含着一种动作的开端和前提,所以它对情境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动作的原因,尽管冲突所揭开的矛盾可能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果。例如古希腊悲剧三部曲的次第就是如此,从头一部剧本的终局产生出第二部的冲突,而这个冲突又要在第三部里要求解决。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满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至于建筑却不能充分表现出可以显现伟大心灵力量的分裂与和解的那种动作,就连绘画,尽管它的范围是广阔的,也永远只能把动作的某一顷刻呈现到眼前[68]。

但是这些严肃的情境却引起它们所特有的,按照它们的概念就不可免的一种困难。它们要依靠破坏,而且它们所产生的一些情况是不能久存的,因此就必然要有一种导致转化的助因。但是理想的美在于它的未经搅扰的统一性、静穆和自身完满。冲突破坏了这种和谐,使本身统一的理想有了不协调和矛盾。要表现这种破坏,理想本身也就会受到破坏,这里艺术的任务可以只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使自由的美在这种差异中必不致遭到毁灭;另一方面是使分裂和连带的斗争只暂时现出,接着就由冲突的消除而达到和谐的结果,只有这样,美的完满的本质才能现出。究竟应该把这种不协调推演到什么界限呢?我们不能定出一种普遍的原则,因为就这一层说,每种艺术须服从它自己的特性。例如内在的观念比起直接的知觉经得起较大程度的分裂。因此,诗在表现内在情况时可以达到极端绝望的痛苦,在表现外在情况时可以走到单纯的丑。造形艺术却不然,在绘画里尤其在雕刻里,外在形象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取消掉,不能像音乐的曲调刚飞扬起来就消逝掉。在绘画雕刻里如果在丑的东西还没有得到克服时就把它固定下来,那就会是一种错误。因此,凡是戏剧所能表现得很好的不尽能在造形艺术里表现出来,因为在戏剧里一种现象可以出现一顷刻马上就溜过去。

在这里我们还只能概括地讨论冲突的一些更切近的方式。我们应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研究:

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这些情况本身是消极的,邪恶的,因而是有危害性的;

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这些自然条件虽然本身是积极的,但是对于心灵,却带有差异对立的可能性;

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分裂,这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因为它起于人所特有的行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