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编写组笔记 > 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第1页)

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第1页)

第二章中古东方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中古东方文学指亚非地区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亚非各国封建社会的起始时间并不统一,有的在公元前几百年已进入封建社会,有的是公元几百年后的事情,但为了便于理解、研究这一时期东方文学,我们把5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这1400余年的亚非文学称为中古东方文学。

一、中古东方社会文化概况

亚非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极不平衡,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生存环境使得各国的封建社会有各自的发展路径。但亚非各国共同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作用,使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并使具有千差万别的亚非广大地区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封建社会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西方封建社会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开始,经过不到一千年的发展,14世纪初期开始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并获得发展,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封建社会的终结。东方国家的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进入封建社会,印度在公元前后进入封建化过程,而东亚、西亚、中亚、北非主要国家在公元2世纪至8世纪后才出现封建王朝,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此时仍处于奴隶社会。直到19世纪前后,随着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入侵,东方各国才被迫从封建社会的睡眼蒙眬中“醒”过来。

东方封建社会的历史漫长,其内在的本质原因是不利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东方社会极强的自我整合的超稳定社会结构与力量。此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连年战争征伐和军事大帝国的建立。西方封建社会也有国王与领主、领主与领主之间的战争,但这些只是局部战争,而且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面。东方中古的战争往往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崛起,征伐各国,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帝国没有共同的经济、文化基础,加上军事独裁统治,一段时期后覆灭。战争的创伤尚未恢复,另一个相类似的大帝国又兴起。这样各民族屡遭破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此类重要的大帝国有阿拉伯帝国(631—1258)、蒙古帝国(1206—1368)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5世纪后期—17世纪)。三个大帝国把除东亚、南亚少数国家外的广大亚非地区全部卷入。在文化建设上,只有阿拉伯帝国对征服地的先进文明和周边先进文化加以学习和融合,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突厥人对印度的统治,都对征服地的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其破坏作用大于促进作用。其二是封建社会后期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入侵。自葡萄牙人在公元1415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摩洛哥的休达地区,建立起在东方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开始,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侵入东方,他们依仗“炮坚船利”,在沿海或河口一带进行海盗式袭击,从事掠夺性贸易,以搜刮财富为直接目的,而建立在残暴武力基础上的洗劫国库、强化封建剥削是其主要手法。这样的掠夺和侵略,虽然客观上“唤醒”了沉睡的东方,但东方民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社会经济退化,刚萌芽的资本主义因素被扼杀。

第二,东方封建社会和文化,大体上以13世纪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文化成果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阶段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至宋朝,南亚戒日王朝至德里苏丹时期,西亚阿拉伯兴起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当时的西方正处于文艺复兴前的黑暗时期,一切文化都在教会统治下受到抑制。而这时期东方无论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也是文化的繁荣和鼎盛阶段。当时的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不仅版图辽阔,也是文化大国。中国的“大唐”盛世,日本“大化革新”后文化上的飞跃,印度“古典时期”的势头仍旺盛,佛教大规模外传,阿拉伯伊斯兰教兴起,大规模吸收先进民族文化,8—9世纪有“百年翻译运动”。可以说,公元10世纪左右东方各国在民族文化深厚的基础上普遍繁荣,涌现众多哲学派别,产生大量经典著作,形成了诸如中国的程朱理学、印度商羯罗的吠檀多哲学、西亚的阿维森哲学等内涵丰厚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些东方文化成果通过丝绸之路、阿拉伯帝国、东征的十字军、文字翻译、旅游取经等传播途径扩散西方,影响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三大文化圈的形成和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古初期,在东方几大古老文明的基础上,经过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演变,形成三大各具特色又极富生命力的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西亚、北非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是中国文化向周围的日本、朝鲜、越南辐射,以汉字、儒学、佛教、律令和册封为表现形式。南亚、东南亚文化圈是印度文化向周围的南亚、东南亚各国扩散而形成,以佛教、印度教的信仰为标志。西亚、北非文化圈是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在融汇西亚、北非几种古老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信仰为标志的文化圈。三大文化圈的核心和标志都是宗教,但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结构,具有各自的文化品貌和价值取向。如在人生目的上,东亚文化强调入世,南亚、东南亚文化注重出世,西亚、北非文化向往来世;在终极价值方面,东亚文化注重忠孝节义等人伦关系和人伦道德,南亚、东南亚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秩序的关系和自然道德,西亚、北非文化注重人与最高存在的关系和宗教道德。

然而,中古东方三大文化圈并非在孤立封闭中发展,而是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如印度佛教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对印度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渗透等。中古东方不仅有三大文化圈的相互交流,还有更大范围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十字军东征的骑士和早期西方传教士给西方带去了东方文化;通过阿拉伯这一中介,东方也借鉴了西方文化的精华。

第四,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在东方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东方。中古时期基督教成为西方宗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东方产生深刻影响。加之一些民族宗教,如印度教、道教、衤天教、神道教、锡克教等,宗教成为漫长封建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中古东方的三大文化圈的核心,即是各自的宗教文化。且不说伊斯兰教对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只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为例,印度教虽然没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是“没有教会的宗教”,但印度教深深影响印度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日常行为,“种姓制度”就是印度教加给印度社会的沉重包袱。宗教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即使强调入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东亚文化,算是宗教色彩最为淡漠的文化,但由印度传来的佛教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儒、佛、道合流,佛教思想成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唐代文化东传日本,佛教在日本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总之,宗教意识作为东方封建社会的重要意识形态,深深渗入东方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文化观念、法律制度,当然也渗入文学艺术领域。

东方文学由古代发展到中古,一些古老文明出现断层,如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学已难再续。希伯来文学随着民族分散而结束。与三大文化圈相应,由于各个文化圈各自的文化独立性与圈内各民族的文化统一性,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也以三大块成鼎立演进之势。

二、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说,中古东方文学风格、样式众多,具有区域性的文学特点,但其发展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第一,中古各民族文学取得辉煌成就,达到鼎盛,中古前期的文学处于世界文学的领先地位。中古东方文学产生的地域大大扩展,印度文学在古代已经取得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又继续向前发展,并在东方文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有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等一系列新兴民族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中古东方地区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波斯古典诗歌奠基者鲁达吉的双行诗、菲尔多西的长篇史诗《王书》、萨迪的形式独特的《蔷薇园》和哈菲兹的抒情诗集,阿拉伯的颂诗、情诗、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印度杜勒西达斯的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和格比尔达斯的抒情诗,日本古典诗歌总集《万叶集》和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朝鲜朴趾源的散文和小说《春香传》,越南阮攸的长篇诗体小说《金云翘传》,印度尼西亚的传奇小说《杭·杜亚传》,缅甸吴邦雅的诗歌和戏剧,乌兹别克纳沃依的《五诗集》等,都不愧为艺术珍品,大大充实了中古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古东方文学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是许多民族文学普遍繁荣昌盛的结果。

第二,与文化上东方三大文化圈相应,中古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形成三大文学板块。在中古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密切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沟通了各族人民的友好感情,推动了世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这种文学的交流一方面表现为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文学作品流传到邻近的国家,对邻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例如,中国、阿拉伯、伊朗和印度,对邻近各民族的文学、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东方三大文化圈和相应的三大文学板块。即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文学,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的文学和以阿拉伯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圈的文学。三大文化圈的文学虽各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结构,但也在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中向前发展。中国文学对朝鲜、越南和日本的文学影响深刻,交流源远流长,中古日本的作家多数精通汉文,对中国文学的造诣极深,能够写作汉文、汉诗,他们即使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也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文学的影响;印度文学则影响了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文学的发展,印度史诗和佛本生故事在这些国家广泛传诵,而且成为当地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来源;西亚的阿拉伯和波斯文学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并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影响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此外,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伊朗文学也接受了邻近地区各民族文学的影响。这种文学的交流另一方面表现为,各族人民互相协力共同创造了同一文化财富,形成了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学遗产。阿拉伯文学是依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联系起来的阿拉伯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生活在阿拉伯辽阔版图上的各族人民,都是阿拉伯文学遗产的共同创造者,《一千零一夜》更是越出了阿拉伯的范围,把印度人和波斯人的聪明才智也包括在内;伊朗文学则是伊朗、塔吉克、阿塞拜疆以及邻近的各族人民艺术智慧的集体结晶。9世纪以后,在这些国家、民族中,一种新兴的语言——波斯语取代了原官方用语——阿拉伯语,从而波斯语逐渐成为文学语言,被各民族作家广泛用于文学创作,如中古波斯和塔吉克诗歌的奠基人鲁达基。所有使用波斯语的民族,都把他看成是本民族古典诗歌的创始人。

这种文学的交流还进一步扩展,表现为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古东方文学对西欧文学产生明显的影响。十字军的东征,大量吸收了东方文化的成就,东方古国的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丰富了西方文明,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东方文学中的史诗、民间故事、诗歌、寓言等给欧洲文学添注了新的血液。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在欧美各国流传了200多年,西方的音乐、绘画、文学甚至口语里都留下其影响的痕迹。古代东方文学自17、18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文学家的热切推崇。

第三,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趋于成熟。中古东方文学已具备了现代概念中的各种文学体裁形式,并以诗歌最为发达,几乎每一个东方国家都拥有本民族杰出的诗人、诗歌。如波斯七大古典诗人,鲁达吉、菲尔多西、海亚姆、尼扎米、莫拉维、萨迪、哈菲兹等写下无数优秀诗作。波斯古典诗人菲尔多西创造了优秀的民族史诗《王书》(又译《列王纪》),不仅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原始素材,而且为波斯语和波斯语文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抒情诗和叙事诗在印度、伊朗、阿拉伯、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蓬勃兴起;阿拉伯的故事闻名世界,出现《一千零一夜》故事集;日本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散文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第四,宗教对文学的影响日益加深。宗教作为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与传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相当牢固地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打上了极深的烙印。东方世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东方各国大多是多种宗教并存。在此基础上,宗教文学比较发达,是中古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宗教教派的经典本身都是文学作品,而且往往是各民族文学的奠基之作。当然,这些宗教经典都不是纯文学,而属于文学、史学、哲学、神学统一的大文学范畴。同时,在宗教思想支配下,中古东方产生了大量的以宣传宗教思想为宗旨的宗教文学。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有佛教文学、印度教虔诚文学和伊斯兰苏菲文学。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极大。继基督教、佛教之后,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产生,进而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最基本的法典《古兰经》也成为阿拉伯文学史上编纂成书的第一部文献。《古兰经》包含了历史、文学、风俗、教规、教理、教义等丰富的内容,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宗教统治也是中古封建统治的一大特色,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思想意识对中古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古兰经》一出现,就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各部落的语言,摒弃了各地方言的影响,成为阿拉伯语最正确的典范和最高标准,并促使阿拉伯语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而且,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各部落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书籍,阿拉伯文学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其主要形式是诗歌。《古兰经》成为阿拉伯文学在散文方面最早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使阿拉伯人有了统一的语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广泛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使阿拉伯民族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文学)得以继承、发展、更新,为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宗教也存在束缚人们思想、愚昧民众心灵的消极因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如《一千零一夜》故事中时时不忘真主的存在,处处唯伊斯兰教独尊的思想观念,就是整部作品行文拖沓、对一些外民族生活反映失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总之,中古东方文学的成就是巨大的,它对欧洲文学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三、中古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东亚文化圈的文学

东亚文化圈的文学以中国文学为中心,周边的日本、朝鲜和越南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中古时期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发展,是文学史上的辉煌时期。相邻的三个国家很长时期以汉字作为文学表达工具,创作汉诗、汉文。日本到9世纪初创制了自己的假名文字,越南13世纪初出现字喃文字,朝鲜则到15世纪才有民族文字“训民正音”。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三个国家的文学也逐渐民族化,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尤其是在朝鲜和越南,直到18—19世纪的文学,还有不少创作从中国文学创作中选取题材,中国文学的痕迹非常明显。

中古东亚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诗歌和小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