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第四版 >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第1页)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第1页)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古希腊人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庆典礼仪和歌舞表演活动有关。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象征五谷丰收和畜牧兴旺的神,同时他也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因此,古希腊人每年春秋季节都会举行大型的酒神祭祀活动,祈求农牧业的繁荣和丰收。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春季的酒神祭祀仪式活动。人们以山羊来祭奠酒神,装扮成半人半羊模样,模拟酒神侍从,颂唱酒神狄俄尼索斯曾经遭遇的坎坷磨难、死而复活的经历,以及发明葡萄种植、酿酒技术的丰功伟绩。因此,悲剧又被称作“山羊之歌”。古希腊喜剧则起源于酒神祭祀中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每到秋天丰收季节,古希腊人就化装成鸟兽在村庄和田野间举行狂欢活动,通过歌舞和滑稽戏谑表演来赞颂酒神,表达丰收的喜悦,因此古希腊喜剧又称“狂欢歌舞剧”。

古希腊戏剧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古希腊统治者出于民主政治的需要,修建剧场,组织戏剧竞赛,同时还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从而促进了古希腊戏剧的成熟和繁荣。

一、古希腊悲剧

古希腊悲剧内容上一般取材于神话传说,主题严肃,风格庄严,描写神与神、人与神、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冲突。悲剧主人公出身高贵、勇敢坚毅,常受到不可知命运的作弄而勇敢抗争,酿成悲剧。古希腊悲剧由此而被称作“命运悲剧”,并与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并称为西方戏剧的三大悲剧类型。

古希腊人所谓的“命运”实质上不过是当时人们以神话思维的方式,对主宰人的生死祸福、难以认识驾驭的自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阐释。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不可违背、无法抗拒的;而古希腊悲剧正是通过描写悲剧英雄在明知命运不可抗拒,仍抱以必死决心与之抗争,由此体现出人生存的价值意义。命运悲剧实质上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社会斗争的特殊审美表现形式,其所表现的是古希腊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古希腊悲剧艺术形式上采用传统史诗和抒情诗的语言形式,演员朗诵对白,合唱队歌唱抒情诗的唱段。程式上一般包括:开场白、入场歌、三至五个戏剧场面、场与场间的唱段、退场五个部分。由于古希腊演出条件的限制,演出时间一般都不太长,演出地点比较固定,故事情节都较为简单。据说在古希腊悲剧形成过程中,忒斯庇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对酒神祭祀的歌词进行规范化的人,他把歌队组织成由歌队长率领的50人的歌队,并确定舞蹈程式。他还增加一个应和人,即后来的演员,进而出现了台词。由此,古希腊悲剧正式诞生,忒斯庇斯也被尊称为古希腊第一个悲剧诗人。

古希腊悲剧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部分作品。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生于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参加过卫国战争。他生活的时期正是氏族贵族奴隶主专政向奴隶主民主制过渡的时期,埃斯库罗斯拥护民主制,反对独断专政,但他又对僭主抱有幻想。埃斯库罗斯一生创作70部悲剧。半数以上都在生前的戏剧比赛中得奖。现存世的比较完整的悲剧有《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七部。其中后三部又合称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人物形象高大,但性格单一,缺少发展变化。作品情节简单,语言庄重、严肃而夸张,擅长通过歌队抒情作用,营造整体悲壮的悲剧氛围。埃斯库罗斯对悲剧的贡献在于,他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位演员,使对白成为戏剧的主要表现方式,并且他缩减歌队人数,使用舞台道具,使戏剧演出的程式基本固定下来。因此,埃斯库罗斯被恩格斯尊为“悲剧之父”。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是埃斯库罗斯的重要作品,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悲剧三部曲。作品取材于阿伽门农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神话传说,并以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代罪恶血仇为背景,反映出进步的民主法制对氏族奴隶主专制的胜利。其中,《阿伽门农》叙述阿特柔斯王子阿伽门农战胜归来,被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设计杀死;《奠酒人》讲述阿伽门农的儿子俄瑞斯忒亚回国祭奠父亲,在姐姐唆使下,杀死母亲替父报仇;《报仇神》讲述的是俄瑞斯忒亚被三位复仇女神追逐,在雅典娜女神帮助下受到审判,最终被赦免无罪。

《普罗米修斯》本也是一个三部曲中的一部,又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但另两部已失传。作品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受到宙斯惩罚的神话传说。宙斯在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帮助下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把天上人间的种种权力分配给众神,但却对凡人弃之不顾,甚至企图彻底消灭人类,重新创造新的种族。普罗米修斯帮助人类,盗天火赠予人类,并传授人类很多技能,因此而受到宙斯的惩罚。戏剧开场,宙斯派威力神、暴力神和铁匠神将普罗米修斯钉在悬崖峭壁上遭受惩罚。普罗米修斯婉言谢绝了河神俄刻阿诺斯让他向“灾难屈服”的劝告;向因宙斯引诱而受到赫拉迫害的伊俄预言她以后的经历和自己的结局;严词痛斥威胁自己讲出秘密的宙斯使者赫耳墨斯;最后,在雷电轰鸣中,普罗米修斯被打进了塔耳塔洛斯深坑。

悲剧冲突的中心,是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的文明、进步、民主势力与众神之王宙斯代表的愚昧、落后、专制势力之间的冲突。悲剧中神明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当时雅典城邦民主派与寡头派之间政治斗争的艺术反映。悲剧的主题是通过普罗米修斯与宙斯之间文明与落后、民主与专制的激烈斗争,宣扬民主思想,批判专制主义,歌颂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献身的崇高精神。

普罗米修斯是提坦族(巨人族)后裔,在希腊神话中本是小神,但作者匠心独运,把他刻画成一个从外形到性格和谐统一的“巨人”,一个爱护人类、同情人类、敢于反抗的伟大天神。

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首先是一个人类的良师益友、保护神和文明进步的化身。在宙斯想毁灭人类时,他挺身而出,袒护人类。他把天神特有的火盗给人类,使人类脱离了愚昧状态,又教给人类建筑向阳的木顶砖屋,使人类告别穴居生活;教给人类根据星象辨别时令,驾驭牲畜劳动,发明数学文字,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发明了航行,打开了人们通向世界的大门,还发明医药、占卜等等。总之一句话,“人类的一切技艺都是普罗米修斯传授的”。他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导师、文明进步幸福的赐予者。其次,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信念坚定、勇敢顽强的民主战士和抗暴英雄。他不但敢于藐视宙斯的**威,保护人类,帮助人类,而且被钉在高加索悬崖上后,宁愿遭受万年苦难也绝不向宙斯屈服,说出那个秘密;他谢绝了懦弱河神的劝告,不在暴君面前奴颜婢膝地求生存;对神使赫耳墨斯的奴才行径,他十分鄙夷,骂他是“宙斯的走狗”,新王的小厮;对万物的主宰宙斯,他斥责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以及企图灭绝人类的残暴行为,咒骂他“在天上为王的日子不会长久”,“很快就会不体面的被推翻”。这些都表现出普罗米修斯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抗暴精神。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序》里曾精辟地指出,“普罗米修斯是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这正是对普罗米修斯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以及进行这个事业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意志、民主精神和勇于斗争、勇于献身精神的高度评价。别林斯基、高尔基、鲁迅等文学大师也对普罗米修斯予以热情赞扬和肯定。

宙斯是专制暴君的形象,他身上有着现实生活中“僭主”的影子。他是个新得势的神,唯恐其统治不稳,因此残酷地使用暴力手段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宙斯身上的忘恩负义、恶行败迹、专制残暴,正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僭主暴君的典型特征,从对这个人物的暴露和批判上可以看到作者强烈的民主反抗以及对宗教的叛逆精神。

作为一个“潜台人物”,宙斯在剧中始终没有出场,但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和他发生某种联系,他是普罗米修斯的直接迫害者,威力、暴力二神执行的是他的意志,伊俄的苦难也是由他造成的,神使赫耳墨斯传达的是他的命令。整个剧中他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潜台人物”的塑造是诗人的创举,对后世戏剧创作具有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生于雅典附近的奴隶主家庭,受过音乐、舞蹈、体育、诗歌等方面的良好教育。27岁时索福克勒斯在戏剧比赛中击败比他年长且久负盛名的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是一个温和的民主派,曾与进步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有过很深交情。他重视人的自由和才智力量,但又主张中庸。他的悲剧多表现人的意志与命运的矛盾、现实与传统习俗的对立,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逐渐走向衰亡时期的现实生活。索福克勒斯共写过123部悲剧和羊人剧,流传至今的有《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其中《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最为著名。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同埃斯库罗斯一样,一般取材于神话传说,但他的作品中很少描写神和英雄人物,也不借助神力反抗命运的安排,而是依靠人物性格推进悲剧发展。其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意志坚定、敢于反抗命运,但又常常成为命运的牺牲品。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情节简单、出场人物不多,语言庄严夸张。索福克勒斯则擅长通过严谨复杂的戏剧结构叙述故事,使戏剧冲突更加强烈,剧情发展更曲折生动。埃斯库罗斯的三部曲是内容相关的三部作品,而索福克勒斯的三部曲则是内容各自独立,合起来又结构完整的三部悲剧。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语言更质朴自然,擅长运用双关语、比喻、排比等。悲剧人物个性鲜明,且能言善辩。索福克勒斯还为悲剧增添了第三位演员,加强对话和人物动作,进一步削弱合唱队的作用。他在舞台布景、演出道具等方面也有创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受到亚里士多德、维吉尔、莱辛、歌德等人的推崇。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标志着古希腊悲剧的成熟,因而又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悲剧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神示忒拜王拉伊俄斯的儿子会弑父娶母,儿子俄狄浦斯出世不久就被抛弃,由科任托斯王波吕玻斯收为养子。俄狄浦斯成人后获悉自己可怕的命运,便逃离科任托斯。在一个三岔路口因争路发生争执,不慎打死一个老人,正巧是自己的生父。此后,他为忒拜人除掉了女妖斯芬克斯,被拥戴为王,按习俗娶了忒拜王后,即自己的生母。悲剧开场时,忒拜城瘟疫蔓延,神示必须找到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平息瘟疫。俄狄浦斯设法追查凶手,几经周折,结果发现自己不仅是杀死先王的凶手,而且是弑父娶母的罪人。他悲愤欲狂,刺瞎双眼,自愿放逐。

《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典型的命运悲剧。剧本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人与命运的冲突,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高度责任感。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的弱者,而是一位敢于反抗命运、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英雄。当他获知自己将会弑父娶母的命运时,就开始了与这可怕命运的斗争。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开明君主。当忒拜瘟疫蔓延时,他不遗余力,为民除害,决心找出那杀死先王的凶手。当他预感到追查的凶手可能就是自己时,毫不躲避,不顾一切追究到底。当真相大白时,他敢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这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意志力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在于他清白无辜,却要遭受命运的捉弄。他愈是竭力逃避,愈是陷入命运的罗网;愈是竭力反抗,愈是临近自己的毁灭。他虽是个意志顽强的英雄,但仍逃不脱命运安排的悲惨下场。这又表现了诗人的宿命论观点。索福克勒斯虽还摆脱不掉命运观念的束缚,但他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认为命运是可以抗拒的,表现出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

该剧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突出特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