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编外国文学史教程电子书 > 下编 东方文学(第1页)

下编 东方文学(第1页)

下编东方文学

第一章上古东方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上古东方文学主要包括亚洲和非洲的文学。亚非两洲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世界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就诞生在亚非两洲。上古东方文学主要表现了亚非古国的奴隶制时期的社会状况,也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反映了原始社会及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少数亚非国家、民族的上古文学涉及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

一、上古东方社会文化概况

早在5000多年前,东方各民族的祖先已先后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步入了历史的文明阶段。较之古希腊、古罗马的海洋文化,东方各国是典型的内陆大河文化。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尼罗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等,这些大河冲积的平原土地肥沃,便于精耕细作,产生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和安土重迁、封闭传统的文化心理,但东方各民族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古典文学名著。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诗歌总集,人类最早和最长的史诗,最早的长篇小说都相继出现在东方。这些具有艺术魅力的文学珍品,是东方各国人民留给世界的不朽遗产。

上古东方文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学。上古时期,东方地区的奴隶制较原始,甚至尚未超出较为原始的家庭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所以无法从根本上彻底瓦解氏族制度的残余和古老的公社——家庭氏族和后来的农村公社。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了东方奴隶占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使上古时期的东方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得既缓慢又不充分。另一方面,上古时期东方地区的专制政体也有明显的特征,即最高的政治权力完全掌握在专制君主——国王手中,在体制上是鲜明的东方专制主义。埃及、亚述、印度和波斯,无不如此。在巩固国王统治权力和威信的过程中,宗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祭司们竭力宣扬王权神授的谬说,把国王的命令说成是神意的再现。许多国王由氏族贵族领袖转化而来,氏族贵族的统治势力异常强大和牢固,使古代东方不可能出现民主政体。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上古东方社会的文化心理具有狭隘性的特点。马克思认为,“在很古的时候起,在印度便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即所谓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使每个这样的小单位都成为独立的组织,过着闭关自守的生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这种制度不只是存在于印度,印度不过是“象所有东方各国人民一样”。东方文明古国都在这种制度下过着“闭关自守”、“靠天吃饭”的生活,没有古希腊、古罗马奴隶社会时期那种由民族迁徙、向外扩张过程中形成的阔大眼光。这种狭隘性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影响表现在文化心理上。在小国寡民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眼光不是投注于横向的广大空间,而是在纵线上追溯氏族社会的记忆。在思维方式上,还具有原始人思维简单、朴素的特点,体现出直观性、经验性的特征;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还不能完全把人和自然清楚地分开,强调人和自然的同一;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强调集体,强调人伦规范,以此束缚个性,甚至压抑个性。

上古东方古老的社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上古亚非的文学。

二、上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上古东方文学的发展呈现了较西方古代文学独特的轨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上古东方文学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民间口头文学是东方各民族文学产生的重要源泉。由于年代久远,又缺少文字记载的手段和方法,因此这种文学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少量作品,大都凭口耳相传,或在晚近期根据口头转述记载而成,其形式表现为劳动歌谣、民歌等。它们大都是劳动者在劳作和生活中为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吟唱出来的,表达了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思维不发达,知识水平低下,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因而普遍出现了万物有灵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产生得比较早;传说是人和神的后代或部落早期英雄的故事,产生得相对较晚。东方各民族几乎都出现了各种大同小异的开天辟地神话、创世神话、大洪水神话等。由于人类有了理解和顺应自然规律的能力,所以有些神话的神开始具有人的形态,出现了人神同体或人神相似的现象。如在古代埃及产生的有关奥西里斯的神话,在西亚两河流域产生的阿努和伊什妲尔的神话,在巴勒斯坦产生的耶和华神话等。随着原始公社的解体,人类社会逐渐向奴隶制过渡的许多东方民族之间发生了氏族兼并等大规模战争,于是出现了史诗。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产生了现存人类社会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在印度出现了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广大的奴隶和劳动者被剥夺了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权利,社会上出现了专职文人。他们把过去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文学作品进行加工整理,或是自己进行创作,文学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其次,上古东方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古代东方文学同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学成为宗教的代言人,宗教成为文学的载体。流传至今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宗教思想,如希伯来文学的作表作《旧约》与犹太思想密切相关,许多地方表现出对耶和华的崇拜;波斯古代诗文总集《阿维斯塔》就是波斯古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经书;古代印度文学与吠陀教和婆罗门教思想息息相通,有的甚至直接宣传某种宗教教义。上古文学的许多文学形式,如赞美诗、抒情诗、咒文、祈祷文、忏悔诗、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成了宗教宣传的媒体。宗教对文学具有两重作用:一方面经僧侣或祭司之手使大量古代文学遗产得以保存并流传;另一方面由于祭司和僧侣力图把宗教变成适应自己统治需要的舆论工具,所以宗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文学变成宗教宣传的艺术装饰品,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学创作有失原来的风貌和文学性。

再次,上古东方文学体裁丰富,有多种源头。劳动歌谣、神话传说、民族史诗、宗教颂诗、爱情诗歌、民间故事、寓言等应有尽有,对后来世界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古代东方文学的起源并非只有一个中心,因此,和欧洲文学相比形成迥然不同的特色。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学创作,最初在各自国家的土壤上独立发展起来,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后来逐渐形成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中心。随着历史的演进,交通与贸易的拓展,东方各邻国之间有了接触与交流,始显示出融合的趋向。

三、上古东方文学的发展概况

上古东方文学主要包括古巴比伦文学、古埃及文学、古印度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

(一)古巴比伦文学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南部,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它处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接近点上,自然条件优越,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开始从氏族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大约到了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人又建立了阿卡德王朝。他们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化并取得新的惊人成就。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古巴比伦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国势盛极一时。著名的汉谟拉比王(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此时的巴比伦已成为西亚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公元前1795年古巴比伦毁于赫梯人的入侵。继后,虽有加美特巴比伦和新巴比伦出现,但昔日的雄风已不再。至公元前539年,终于被波斯所灭。

在远古时期,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并用楔形文字保存下不少文学作品。古巴比伦文学是在继承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通称苏美尔—巴比伦文学。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末,苏美尔—巴比伦就已有了用楔形文字记录的书面文学作品。通观苏美尔—巴比伦长达3000余年的文学发展,它虽属奴隶制社会的文学,但又不乏反映原始社会末期的情况。这些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哀歌、赞歌、故事、格言、谚语、咒文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朴素理解与探求。其中诗歌和神话最丰富。

古巴比伦神话在继承苏美尔神话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神话世界。其中包括了宇宙生成、人类创造、长生不老、天命观等神话母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创世神话,它描写玛尔杜克从英雄升为主神,创造天地万物的壮举,赞美了光明战胜黑暗的正义性。《伊什妲尔下冥府》源于苏美尔神话《伊南娜下冥府》,略有删减。它通过女神伊什妲尔下降到冥府搭救丈夫的曲折故事,反映了古巴比伦人对四季变化、万物枯荣的自然现象,表现出的特殊的探求和理解。

古巴比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达到了苏美尔—巴比伦文学的最高峰。《吉尔伽美什》约在公元前3000年初具雏形,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口头作品的汇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史诗中,目前它是最古老的。全诗由12块泥板组成,研究者多认为第12块泥板是后人增补的,共约3600行,现在复原后所能见到的约2000余行字。史诗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城为所欲为的统治以及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厮打成交的友谊;第二部分描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一起出走,为民造福,成为群众爱戴的英雄;第三部分写恩启都死后,吉尔伽美什为探索生命奥秘而进行的长途跋涉;第四部分记述吉尔伽美什同好友恩启都幽灵的谈话。这部英雄史诗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反映了上古时期两河流域人民同自然及社会暴力抗争的情景,颂扬了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做了积极的探索,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史诗中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行动上不畏强敌,敢于与神抗争。恩启都之死使他在悲愤之余又踏上追求永生的道路。虽然他的抗争与探索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的英雄气概使全诗洋溢着人应该不甘寂寞死去的顽强精神。《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最高峰,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对后世西亚文学产生了影响,而且间接影响到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及希伯来的《旧约》等人类早期文学。

(二)古埃及文学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尼罗河谷地就出现了一些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公元前3300年左右,古埃及出现了写在纸草卷上的象形文字。上古埃及的许多文字作品都是写在纸草卷上保存下来的。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古埃及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包括神话传说、诗歌、《亡灵书》和故事。

在上古埃及文学中,神话传说最久远。在最早出现的诸多创世神话中,描写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神话最著名。混沌初开之际,拉在水神努的体内孕育成形,以蛋形花苞状升起在水面,显形为一轮太阳,大地便有了光和热。拉神创造天、地、日、月、星空和万物。后由于人类堕落犯罪,拉派女儿爱情之神赫托尔去毁灭人类,但又恐人类灭绝,就在她的必经之路上造出美酒之湖,使她饮后醉卧不醒,停止了毁灭人类的工作。这则神话既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对天地、人类和万物的出现心存美好的想象和理解,也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