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幸福是自己创造的 > 2 下属的种种(第1页)

2 下属的种种(第1页)

2下属的种种

●无论你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走入职场,你实际上开始了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的学习。

●雇主付给你的薪水,是为了你当下给公司做贡献,而不是作为你读了十几年,或者二十多年书的奖励。

●无论对上司,还是下属,都要有人格平等的观念,你才会活得自在。

走出校门心茫然

卢瑜在北京大学获得中文硕士以后,原以为凭借北大的声誉和自己的硕士学历,肯定能有一份像样的工作。她没有想到,竟然四处碰钉子。经过八次面试的失败以后,她委委屈屈地落到了韩铭的小公司。在民营文化公司做个图书编辑,可不是她的理想。

卢瑜是陕西姑娘,本科时考入北大。在她大二的时候,交了个男朋友W,前年W去美国读博士。卢瑜也申请了十几所美国的大学,由于没有奖学金,她未能成行。半年前,W发来一封e-mail,给他们的罗曼史画上了句号,因为,W在密歇根大学(UyofMi)交上了一个美国女朋友。这是卢瑜人生中受到的最沉重打击。过年回家的时候,卢瑜跟着家人为弟弟的喜事张罗,她不禁暗自感伤,自叹命苦。

卢瑜的父亲是县中学的校长,在他们那个小地方,思想算是很开放的人了,从来都只是鼓励她的学业,不过问她的私生活。母亲可是有点沉不住气了,她居然托人给卢瑜和家在前街的胡东江说亲。胡东江是卢瑜的中学同学,高中毕业以后就参军了。据说他在部队干得不错,已经提升干部。可是,卢瑜怎么也不能想象,把自己和那个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军官联在一起,妈真是糊涂。

卢瑜工作以后,一是想找机会跳到一个更好的公司去,二是想找男朋友。卢瑜大学时期的好朋友婷婷,领她去过几次三里屯的酒吧。在那里,卢瑜遇到了一个新西兰小伙子弗瑞德,是弗瑞德走过来主动找卢瑜搭讪。卢瑜的英文还可以,可是弗瑞德的中文说得很漂亮。一般外国人发不准的四声,他却能找个八九不离十。弗瑞德虽然在商会工作,却非常醉心中国文化。听说卢瑜是北大中文系的硕士,马上拜她为师,要求学习宋词。卢瑜和这个蓝眼睛、棕色头发、高高个子的大男孩在一起,很开心,他比中国男性对女性周到多了。

从那以后,每个周末卢瑜都给弗瑞德上课,然后,弗瑞德请她吃饭、看戏、跳舞。那一天下班,卢瑜正是兴冲冲地要去赴弗瑞德的约会,却不料被韩老板一把拦住,破坏了他俩一晚上的计划,搞得卢瑜好恼火。

不就是个书展吗?把那几十本破书摆在摊位上,不就得了,和村镇里赶集也没有多大的差别,至于这么紧张吗?卢瑜觉得老板不信任她,总是盯着她,让她一坐到办公室里就不自在。在学校的时候,她就有拖拉作业的习惯,不过哪一次也没耽误事。她总觉得不到最后时刻,自己提不起精神来干活儿。卢瑜实在不喜欢编辑工作,琐琐碎碎的,一点创造性都没有。卢瑜从小是个有名的“聪明小马虎”,虽然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可是错别字不断。这个工作可算治住她了,还得替别人修改错别字,真是作孽。而且,她也搞不懂,为什么坐在她旁边的李立辰整天忙得四脚朝天的。也没见老板给他多派多少活啊?他都在忙什么呢?

卢瑜以为干工作还像她在学校里应付老师的作业与考试一样,能凑合过去就行。一心盼着下班,去买东西、参加派对、和弗瑞德去爬香山……要不,就是趁着韩铭不在的时候,到网上查一查招聘信息,想法子跳槽。她并不感激韩铭每个月付她5000元的薪水。婷婷在惠普已经拿8000元了,她在学校的时候,可是经常抄卢瑜作业的人。

现在你有点体会了吧?卢瑜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与韩铭的期望,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些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需要比较具体的指导和规范,甚至需要被炒一两次鱿鱼,才能明白,工作与在学校学习有多么不相同,才会明白什么是责任。这个过程,美国的很多年轻人是从中学开始打工的时候就经历了。到了大学毕业,一般都有了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不会像中国的毕业生一样,走出校门的时候,对于工作场所如此陌生。

面对刚刚开始工作的青年朋友,我想给两点忠告:

(一)无论你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如果你在过去的生活里,没有以雇员的身份打过工,那么,走入职场后,你实际上开始了一种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新的学习。在这个环境里,没有人再给你留作业、考试,逼着你查资料、写论文。老板给你派活儿的时候,你要主动询问清楚,什么是老板脑子里对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且,问清楚需要交活儿的准确时间。因为,常常是老板说的话,和你的理解有差距。你把自己的理解,用询问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才不至于误事。例如:

韩铭告诉卢瑜:“你把上海书展参展的这十本书的介绍写一下,然后交给刘总编。”

卢瑜应该问韩铭:“书展是哪天开?”

韩铭:“8月15号,只有三周时间了。”

卢瑜:“书的介绍在三周内写完,就可以了吧?”

韩铭:“那哪儿行呀?这一周你就得写完它,交给总编。下一周修改好的文字要交给营销部,人家还得设计宣传页,然后去印刷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