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幸福是自己创造的 > 4 为何惧怕早恋(第3页)

4 为何惧怕早恋(第3页)

孟:刚刚开始的,不过以前也犯过。

徐:刚才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吗?

孟:……(孟芸犹豫了一下,把刚刚与吕大夫通电话的经过讲出来。)

徐:噢,是这样。你说以前也有过这种感觉,能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情景吗?

孟:上次好像是我妹妹,突然把一个我不认识的人领到我们家去……(回想)

徐:不认识的人?是男性,还是女性?

孟:男的。

徐:是给你介绍男朋友吗?

孟:其实不是的,他们恰好路过我家,我妹妹给家里捎了点东西。不过,(犹豫)不过开始我真的以为她有那个意思。(有点尴尬)

徐:意外闯进个生人,是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共情)我想知道的是,过去遇到年轻的男性,是不是让你也有这种气闷的感觉呢?

孟:好像是。不过您不提,我也没注意,过去也是这样,觉得胸口压得难受。

徐: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感觉的?

孟:记不清了,好像有很多年了。

徐:你小的时候,愿意和男同学讲话吗?

孟:不太多,中学以后就更不讲了。

徐:在中学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吗?特别是让你难以接受的事情。别着急,仔细回想一下。

在徐博士的启发下,一桩埋藏在孟芸心底多年的痛心事,像是积血一样,慢慢地流淌出来。

孟芸从小是个安静、害羞的孩子,连别人夸她长得好看,都能让她脸红。上初三那一年,班主任是年长、严肃的刘老师,在他的语文课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坐在后排的张鹏往孟芸桌上扔了个纸团,恰好被正在板书的张老师回过头来看见了,生气地命令孟芸站起来,把纸团上的字念给全班听。上面这样写着: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

哇,是小虎队的歌—《爱》!全班一下子就炸了锅,刘老师气得脸发紫。孟芸恨不得一头钻进地底下去。

以后的事,孟芸实在不愿意回想。她和张鹏成了学校里“早恋”的典型,写检查,班务会批评,两方的家长都被召到学校训话,折腾得天翻地覆。那一阵子,男生从孟芸身边走过,都要多看她一眼;女生则来了个集体疏远,好像她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孟芸觉得心口堵得厉害,变得更加不爱说话,甚至不能直视别人的眼睛。

孟芸真是委屈极了。她什么也没有做呀。平日里,班上的女生都喜欢高大、活泼的文体委员张鹏,常常在背地里喊他“帅哥”,议论他打球的姿势、说话的样子。可是孟芸怕羞,从来没有跟着大伙一起开过他的玩笑,总是躲在别人后面,远远地看他一眼。而且,自己也搞不清,为什么见了张鹏就脸红。可是张鹏偏偏格外关照孟芸。春游的时候,张鹏抢着帮她拿东西,体育课上,对她做不到位的动作,不厌其烦地把着手教。

出了这件事以后,张鹏再也没有和孟芸讲话。毕业以后,他们考取了不同的高中,从此两人再也没见过面。这件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孟芸淡忘了。只是每逢孟芸遇到愿意接近她的男性,那沉甸甸的压抑感又会卷土重来。

孟芸老师的经历并不特别,很多大学生的恋爱、成年人的婚姻出现问题,甚至不少人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和青春发育时期遭受过的类似心理伤害。

我们的老师、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在上学期间,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面。却很少想到,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自我、学习他人,形成与他人关系的模式,也正是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不同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成年以后能够发展得更加强大,可是学习与修正心理模式,成年人则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有些扭曲的模式,则是终生难以彻底改变了。假如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为了自己的心理需求,粗暴地摧残他们稚嫩的心灵吧。

让美好与丑恶竞争

“现在社会上的影响太坏了,琼瑶的小说、电视里的黄色镜头,我一看见那样的节目就给他们关上!你们应该通过广播管管这个事儿。”我们的听众母亲提出了要求。

媒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丑陋、不健康的东西,它们的存在,就好像我们生活的空气中,我们的呼吸道、胃肠道里,有很多种致病菌一样。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总是生病呢?因为我们有抵抗力,身体产生了有抵御细菌能力的抗体。然而,这些抗体不可能在无菌的条件下生成。只有当人接触病菌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中的免疫“机器”才开始转动,开始生产制造那些和病菌打仗的抗体卫兵。接种麻疹、天花疫苗,防止疾病,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大家可以想见,在美国的电视节目里,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就更多了。我的办法是,把美好的作品端给儿子,与丑恶的东西竞争。当年在美国,我们每次搬完家,有了新的居住地址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儿子去当地的公立图书馆,办理我们俩的借书证。美国的图书馆,不但可以借书,还可以借电影录像带。而且,图书馆存有的录像带通常是品位好、适合孩子看的影片。我经常挑选其中最好的,和方方一起看,事后还要议论。电影院里的好片子,我们也从不放过。如此一来,不但儿子看电视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即便是看到了电视里的低级内容,他还瞧不上眼呢。就像是从小吃惯了法式大餐的人,哪里还会喜欢麦当劳?

我是个酷爱读书和古典音乐的人,方方自然也养成了读书、听音乐的习惯。家长的嗜好、品位,是孩子情智发育的原始环境。比你打着骂着他们学乐器、考级别的影响大多了。孩子天生具有倾向美好事物的潜在能力。父母亲热爱美好事物,提供了美好的环境,孩子就能生长得美好。我们在这本书的后面,为家长开了一个好书、好影片、好音乐的明细单子,同时注明作品适合阅读和观看的年龄段。如果你是真正爱自己孩子的家长,就和自己的孩子一同享受它们吧,和孩子一同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1]《少有人走的路》的英文原书名为TheRoadLessTraveled,作者斯科特·佩克博士(M。ScottPeck,M。D。)。该书在台湾翻译出版时,被译为《心灵地图》,个人认为是误译,它恰恰违背了原名中,世上无人可以为他人绘制心路历程,每个人必须摸索自己的心灵之旅的深刻涵义。

[2]章红编著《成长是一种痛—青春期难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