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很紧张,因,因为……”她又有点结巴了。
“因为受过这么一个惩罚,是不是?”说到她的痛处。
“对,对,这,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的声音急切而痛苦。
“那么,这件事就变得像一个症结一样。”我在下诊断。
“对!对对对!!”她的反应强烈。
“其实不是你英语的问题,不是你的英语不能提高的问题,而是一说英语就要碰到外国人,尤其是碰到外国的男性的时候,你就会紧张……”
“对对对对对对!!”她激动得很,首肯的言词几乎要打断我的话。
“语言嘛,一紧张可就讲不好了,我要是紧张,那我连中文也讲不好了。(在我说话的时候,她还是不停地说:“对,对,对!”)所以,这种情况障碍了你用英语和别人的交流。”
……
“现在我们的社会也是越来越不一样了,对于跨国籍交异性朋友这样的事,应该是已经可以了吧?”我接着试探她目前对此事的认知。
“嗯,嗯。”她的反应是认同。
“但是你那个创伤呢,也要知道那个创伤还在那里,我们需要慢慢去医治它。”听了她的反应,我确定这是她内心遗留的伤痛。
“嗯,嗯。”她的情绪渐渐平和下来。
“你要不停地告诉自己,甚至我建议你每天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没有错,我做的是对的,我可以喜欢我愿意喜欢的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嗯,嗯。’她不断地回应着)你天天对自己说这个话,使你慢慢从这个阴影里走出去,甚至你可以用英文来讲:‘NothingIdidwrht。Ilikea。Ilovea。’”
“Yes,yes。”她也自然而然地换成英语对应。
“这样做,慢慢地,那种不好的感觉从你的心里流出去了,而新的好的感觉就能够注入进来。”
“嗯,嗯。”她在思索。
“你说呢?”我在准备结束对话。
“对。”她语气坚定。
“那我们试一试?”我进一步确定,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了。
“好吧!”她回答得干脆,声音里透出一丝阳光,我也松了一口气。
如果不是在广播热线中遇到她,我还会多花些时间,让她宣泄、进行练习。但是面对几十万广播听众,我仅仅给了她6分钟的时间,心里真的有些过意不去。希望她通过我们的交谈,能够减轻压力,找回勇气,开始新的生活。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读者,从她的故事里得到启示。
看来,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的压力,有时候不一定是工作本身造成的。上面的广播心理热线的对话,便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但是,大多数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一听到来访者说“学不好英语”,很容易陷入和她探讨“如何学习英语”的具体细节中去,反而忽略了挖掘真正障碍来访者正常生活、工作的深层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