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幸福是自己的事 > 第一部分 情感家庭(第1页)

第一部分 情感家庭(第1页)

第一部分情感·家庭

第一章养儿育女

1假如你真的爱我

衡量真爱的两把尺子:

●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妈妈,你最爱谁?是爸爸?还是我?”

4岁的儿子方方,眼睛瞪得溜圆,期待着我的答复。我正忙着学习烤蛋糕,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当然是都爱啰。”

“那不行!到底谁是第一名?”望着儿子涨得通红的小脸,我方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放下手里的活儿,我坐在方方的小桌子旁边,用他的彩色画笔,并排地描了几个小方格,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的心里有好多小房间,每个里面都装着对一个人的爱。爱就是爱,没有第一第二,也没有多和少。”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显然有些失望。

爱的全新定义

如今,“爱”可是个时尚字眼。“爱你没商量”、“让爱做主”、“将爱情进行到底”、“命中注定我爱你”、“爱江山更爱美人”、“想爱就爱”……在世界的不同地方,从书籍、杂志,电影、电视到网络,也是“爱”字大泛滥,忙着教给夫妻如何**,妻子如何拴住丈夫的爱心,父母如何爱护孩子,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于什么是爱,反而越来越感到糊涂了。来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的人,只要说到爱,都是迷茫得一头雾水。

打是亲?骂是爱?

小龙语文考试不及格,爸爸把他揍了一顿,并且告诉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得不得了。打他也是为了他好,再这样下去,他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办?”

挨了打的小龙,更加讨厌上语文课。甚至,遇见了给自己52分的张老师,扭头就跑。他觉得张老师不喜欢他,所以给了坏分数。期末考试,小龙的语文还是不及格,由于害怕再挨打,他索性把成绩单给撕了,躲在同学家里,不敢回家。

你怎么看这件事?小龙的父亲对我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就不打邻居的孩子啊?”

按照中国的传统,家长和教书先生打孩子,是为了让他们有出息、有前途,是“爱”孩子的行为。可是结果呢?非但小龙的语文成绩毫无长进,从此,他还对语文老师和语文课产生了厌恶感。显然,小龙消受不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美国家庭的真例。

牧师家的故事

一位美国的牧师,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郁症,他的两个儿子已经从大学辍学,住在家里接受精神科治疗,为此,他很不情愿地去见心理医生—佩克博士。尽管他的整个家庭已经陷入了“病态”,这位牧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病态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说:“我竭尽全力去照顾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睡觉之外,我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

医生仔细询问了牧师的家庭状况,发现他为了满足妻子与孩子们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劳作。尽管他觉得儿子们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变得自立,但他还是给他们分别买了新汽车,并为他们支付汽车保险。尽管他自己很不喜欢进城,而且讨厌听歌剧,但是,他还是每个周末都带妻子到城里的歌剧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在家的几乎全部的自由时间,用于照顾妻子和孩子,而他们三人整天待在家里,一点家务事都不做。

医生问道:“难道你不厌烦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他们吗?”“当然烦了,”他回答说,“但是有什么办法?我爱他们,如果我不照顾他们,那他们多可怜呀!我是太关心他们了,永远不会在他们有需要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自己站在那儿袖手旁观。我也许不是一个最出色的男人,但是,至少我懂得爱与关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