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理论新编第四版笔记 >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第1页)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第1页)

第一节经典文本阅读

一、文心雕龙·体性(刘勰)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1],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2]。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3];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4];各师成心,其异如面[5]。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6]。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7]。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8]。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9]。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10]。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11],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12];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13];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14];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15];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16];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17];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18];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19];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20];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21];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22];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23];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24],斫梓染丝,功在初化[25],器成彩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26],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27]。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28],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肤根[29],志实骨髓。雅丽黼黻,**巧朱紫[30]。习亦凝真,功沿渐靡[31]。

(选自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作者简介

参阅第一章对刘勰的简介。

2。背景知识

《文心雕龙·体性》的背景,首先是在古典文论的大语境中,尤其是齐梁时代的语境中如何理解“体”的问题。

《文心雕龙》一书中“体”字出现了八十余次。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是不同的,这里考察的是“体性”之“体”及其相关的意义。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一般把“体”理解为“体裁”和“风格”,这种理解大体上是不错的,但不是一种很完善的理解。《文心雕龙》中的“体”字,有的地方明确是指体裁。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辩正然否。(《论说》)

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附会》)

及班彪《王命》,严尤《三将》,敷述昭情,善入史体。(《论说》)

若乃张敏之断轻侮,郭躬之议擅诛……: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议对》)

丘明同时,实得徵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史传》)

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哀吊》)

陇右文士,得檄之体也。(《檄移》)

以上这些地方所说的“体”明显是指文章体裁。有的地方,明显是指风格而言的。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体性》)

若总其八涂,则数穷八体:……(《体性》)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体性》)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体性》)

五则体约而不杂。(《宗经》)

故其论孔融,则云“气体高妙”。(《风骨》)

这都是直接谈风格的。可见刘勰笔下的“体”确有体裁和风格这两种含义。但“体性”的“体”是什么概念,其范围是不是就囿于“体裁”和“风格”这两个意义中,还需要讨论。如果把“体性”的“体”仅仅理解为体裁和风格,那么这种理解就存在一个困难,就是从体裁到风格之间跨度太大,两者之间没有中介环节,而缺少中介环节二者就难以建立起联系。有学者提出“文体风格”的概念置于“体裁”与“风格”之间,这个思路无疑是好的。他们所说的“文体风格”,是从曹丕、陆机、刘勰等人的相似的说法中引申出来的。如曹丕《典论·论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