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理论新编第四版笔记 > 二抒情与表现(第1页)

二抒情与表现(第1页)

二、抒情与表现

抒情诗的题材往往是某种内心活动。抒情诗有其“内倾性”,它往往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就像再现与叙事紧密相连,抒情与表现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西方,虽然也可以将“诗是情感的表现”的观念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是,使它变成某种艺术准则的,无疑应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歌观念。而其中的开创者是华兹华斯。艾布拉姆斯说:“浪漫主义者关于诗歌或一般艺术的论断,常常涉及诸如‘流溢’之类使内在的东西得以外化的比喻。‘表现’(expression)就是用得最多的术语之一。根据其使用场合来判断,这一语词重新起用了原来的词根意义ex-pressus,源自ex-premere,意即‘挤出’。”[1]也就是说,所谓“表现”,即是情感的流溢的意思。

抒情的表现性,首先是由抒情的表现对象决定的。黑格尔认为,抒情诗的出发点“就是诗人的内心和灵魂,较具体地说,就是他的具体的情调和情境”[2]。所谓“再现”,往往意为以较为客观的描述方式再现某种场景与行为;而所谓“表现”,往往意为用较为主观的方式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抒情的表现性也是由抒情的表现方式决定的。就像黑格尔所言,在抒情中“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对一件事进行丝毫不露主体性的(纯客观的)描述,而是主体的掌握方式和情感,即响彻全诗的欢乐或哀怨,激昂或抑郁”[3]。因此,抒情的表现性,是以诗人的情感表现方式及其主观性作为基本特征的,特别是在浪漫主义时代,这被视为抒情诗的基础。

由于抒情自身的表现性特征,抒情与“自我”表现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艾布拉姆斯所言:“浪漫主义时期大多数主要的诗篇,同几乎所有的主要批评一样,都是以诗人为圆心而画出的圆。”[4]抒情诗中的“我”与诗人的自我表现有着极其同一的关系。惟其如此,抒情诗人与外物的关系,就很像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的境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这个意义而言,所有的抒情诗都不可能是“无我之境”,所谓的“无我之境”,只是指“自我”表现的成分相对不明显而已。因此,抒情诗人往往使外在事物成为诗人内心境况的写照与象征,其真正的描写对象还是诗人本人的内心境况。正是就这个意义而言,黑格尔认为:“抒情诗的中心点和特有的内容就是具体的诗创作主体,亦即诗人。但是抒情诗主体并不投身到实际动作情节中去造成事迹,也不展现于戏剧冲突的运动,他的唯一的外化(表现)和成就只是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不管对象是什么,说出来的话表达了主体的情感,即把自我表现的主体的心情展示出来,在听众中引起同情共鸣。”[5]这种自我表现的特征,甚至就构成了抒情诗与叙事性作品(史诗)的不同:“在史诗里诗人把自己淹没在客观世界里,让独立的现实世界的动态自生自发下去;在抒情诗里却不然,诗人把目前的世界吸收到他的内心世界里,使它成为经过他的情感和思想体验过的对象。只有在客观世界已变成内心世界之后,它才能由抒情诗用语言掌握住和表现出来。”[6]

当然,在抒情诗中,表现自我情感的方式是不同的。后期象征主义诗人T。S。艾略特同样也主张诗要表现情感,但其提倡的表现方式却与浪漫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艾略特反对华兹华斯所说的将诗等于“宁静中回忆出来的感情”的浪漫主义诗歌观念,主张“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当然,他并不是说诗中就断然不存在个性和感情,而是说“感情的生命是在诗中,不是在诗人的历史中”[7]。换言之,在文学里,感情和个性的价值应该体现在诗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象征中。在论叶芝的论文中,艾略特将“非个性化”解释为“用强烈的个人经验,表达一种普遍真理;并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目的是使之成为一个普遍的象征”[8]。与之相应,他又在讨论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的文章中提出了“客观对应物”(也可译为客观关联物)的概念:“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9]当然,简单意义上的“客观对应物”概念,并不能独立地成为艾略特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任何比喻都可以说是寻找客观对应物的尝试,雪莱的抒情不也要借助于“风”“含羞草”“云雀”等形象吗?但是,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概念,确实提出了关于诗歌表现方式的新见解。依据这种见解,我们甚至能够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抒情方式加以适度地区分。

萨福有首诗叫《暮色》[10]: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到母亲身边。

柏拉图有一首短诗叫《星》[11]:

我的星你在望着群星。我愿意变作

天空,好得千万只眼睛来望着你。

如用王国维标举的“情景”理论来分析,前一首诗是“摹拟自然风景”,即写景之作,是现实主义(古典主义)风格的,“自我”的情感在这里是以“借景抒情”的方式得以表现的;而后一首诗是“摹拟我们底心情”,是直抒胸臆地抒情的,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那么,我们再来看波德莱尔的诗作《忧郁》[12]:

雨月,整个城市使它感到气恼,

它从瓮中把大量阴暗的寒冷

洒向附近墓地的苍白的亡魂,

把一片死气罩住多雾的市郊。

我的猫在方砖地上寻找垫草,

不停地摇着它那生疮的瘦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