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答案 > 二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快节选卡尔维诺(第3页)

二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快节选卡尔维诺(第3页)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文学究竟该如何做出应对呢?卡尔维诺指出:“摩托化的时代使速度成为一个可以度量的标准,速度上的每一个新纪录都标志着机器和人类进步的里程。但是思维的速度是不能度量的,不能比较的,不能按历史顺序来排列它的纪录。思维速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自身,在于它能为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提供这种快乐,并不在于利用它可能获得的实际效益。迅速的思考不一定比慎重的思考好,也许恰恰相反。不过,它能给予人们某种特殊的东西。这种特殊的东西恰恰来自它的敏捷。”[27]在这里,卡尔维诺一方面对速度做出了肯定性的回答;另一方面也指出,在人类的思维速度面前,任何可以度量的速度都将黯然失色,而文学则依托这种思维速度,变得更迅速,更敏捷,从而也更简洁。“在甚至比我们现在还要拥挤的时代,文学必须追求诗歌和思想所达到的最大程度的浓缩。”[28]——这就是卡尔维诺给我们提供的答案。

走笔至此,我们不禁会想到中国小说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相关论述。他说,现代小说的特征之一是“短”。

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现代小说不是在花园里读的,不是在书斋里读的。现代小说的读者不是有钱的老妇人,躺在樱桃花的阴影里,由陪伴女郎读给他听。不是文人雅士,明窗净几,竹韵茶烟。现代小说的读者是工人、学生、干部。他们读小说都是抓空儿。他在码头上、候车室里、集体宿舍、小饭馆里读小说,一面读小说,一面抓起一个芝麻烧饼或者汉堡包(看也不看)送进嘴里,同时思索着生活。现代小说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的节奏。现代小说是快餐,是芝麻烧饼或汉堡包。当然,要做得好吃一些。[29]

这种说法与卡尔维诺的说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知,伟大的作家在对文学的看法上常常是英雄所见略同。

那么,当卡尔维诺推崇“快”的价值时,是不是已经把“慢”忘到九霄云外了呢?不是的。他谈到了使文学“慢”下来的种种叙事技巧,并且告诉了我们“慢中求快”的诀窍。也许,只有懂得了“慢”,才能理解“快”;“快”有“快”的快感,“慢”有“慢”的乐趣。而且,当“快”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时,“慢”的文学也许才能显示出文学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来。于是,对于文学来说,“慢”也许会成为一种奢侈品,成为一般人消受不了却又异常高贵的美。

[1]沙尔·贝洛(CharlesPerrault,1628—1703年,一译夏尔·佩罗),17世纪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童话作家。著有童话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如其中的《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等,对以后法国和整个欧洲的儿童文学乃至音乐、戏剧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里讲的是他的《睡美人》。

[2]华盛顿·欧文(Washingt,1784—1859年),美国作家,著有《沉睡谷传奇》等。

[3]山鲁佐德(Scherazade),《一千零一夜》中的讲故事者。

[4]托马斯·德·昆西(ThomasdeQuince,1785—1859年),英国散文家和评论家,主要作品有《自由》、自传性作品《湖畔回忆录》和文学评论《论〈麦克白〉剧中的敲门声》。

[6]全名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是伽利略的主要科学著作,1632年发表。作品采用对话形式,用他的三位朋友萨尔维亚蒂、萨格雷多和辛普利西奥之口,介绍了他和其他科学家在天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该书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该书的发表给作者带来了灾难,1633他被罗马教廷圣职部判处管制。

[7]意大利语字母表有21个字母,比起英文字母表少5个字母:J、K、W、X、Y。加上H不发音,古时也就不写它。所以伽利略在这里说字母表只有20个字母。

[8]劳伦斯·斯特恩(Laureerne,1713—1768年),英国幽默小说家,其《项狄传》和《感伤旅行》没有一贯的情节却充满了幽默和讥讽,因此被视为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

[9]狄德罗(1713—1784年)作为作家,写过三部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这里指的是他的后两部小说,因为这两部小说与斯特恩的小说一样,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与严谨的结构,是由两个人物的谈话、见闻和讲的故事构成的。

[10]卡洛·莱维(CarloLevi,1902—1975年),意大利现代画家和作家。

[11]朱塞佩·乔阿基诺·贝利(GiuseppeGioaoBelli,1791—1863年),意大利诗人。他的诗生动描写了19世纪初教皇统治下的罗马生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反抗。

[12]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AldusManutius,1450—1515年),意大利著名的印刷和出版商。

[13]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Erasmus,1466—1536年),荷兰人文主义者,古典文学研究家,《新约全书》希腊文本的编订者,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生于鹿特丹,故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14]一种文字猜谜游戏,以图像代替字或字的一部分字母,例如h+ear(耳朵)=hear(听见)。

[15]保罗·焦维奥(PaoloGiovio,1483—1552年),意大利历史学家和绘画艺术作品的收藏家。

[16]威廉·卡罗斯·威廉斯(Williams,1883—1963年),美国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献给欣赏者》《佩特森》,小说三部曲《白骡》《钱财之中》和《立业》等。

[17]弗朗西斯·蓬热(Frange,1889—1988年),法国现代诗人。1945—1949年间写了许多散文诗。他的诗偏重于心理描写。

[18]米歇尔·莱里斯(MichelLeiris,1901—1990年),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执着地探索作者本人的脆弱、恐惧和幻想。主要作品有《成年》《游戏的规则》等。

[20]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eLuisBes,1899—1986年),阿根廷诗人、小说家、随笔家。其作品短小精悍,风格独特,以梦幻的手法讽刺现实,在拉美和西方世界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世纪丑事》《交叉小径的花园》《布罗迪埃的报告》等。

[21]据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有人向他发难:“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面对责难,哥伦布拿起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大家跃跃欲试,却均以失败告终。哥伦布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里。他说:“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22]吕同六:《现实中的童话,童话中的现实——〈卡尔维诺文集〉序》,见《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上),34~35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3]查尔斯·艾略特·诺顿(1827—1908年),美国著名学者。184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74—1898年曾在哈佛大学讲授美术史,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哈佛大学为纪念这位教授,从1925年起开设了诺顿讲座,每年邀请世界文化名人主讲。

[24]赫尔曼·麦尔维尔(1818—1893年),美国后期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为《白鲸》(1851),其他重要作品有《皮埃尔》(1852)、《伊斯雷尔·波特》(1855)、《代笔者巴特贝》(1857)、《骗子的化装表演》(1857)等。

[25][意]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317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6][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79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7][意]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357~358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8][意]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黄灿然译,52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29]汪曾祺:《说短》,见《汪曾祺文集·文论卷》,72页,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