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理论第四版 >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第3页)

第一节 经典文本阅读(第3页)

[8]博喻酿采,炜烨枝派:博喻,多方设喻。酿采,满蓄辞采。炜烨,光明貌,指色泽的绚烂。枝派,指铺张的描写。

[9]摈古竞今,危侧趣诡:厌旧而喜新,从偪侧奇巧中见情趣。

[10]浮文弱植,缥缈附俗:文词浮华而根底浅薄,内容空虚而投合时好。

[11]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养气所以充实情志,不同的情志,表现为不同的文辞。

[12]《札记》(自此至士衡矜重,多录《札记》语)曰:“《史记·屈贾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此俊发之征。”

[13]《文选》谢惠连《秋怀诗》注引嵇康《高士传》赞曰:“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患,蔑此卿相;乃赋《大人》,超然莫尚。”

[14]《汉书·扬雄传》:“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16]《后汉书·班固传》:“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17]《后汉书·张衡传》:“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18]《魏志·杜袭传》:“粲性躁竞。”

[19]《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载桢平视太子夫人甄氏事。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序》曰:“桢卓荦偏人。”

[20]《魏志·王粲传》:“籍才藻艳逸,而倜傥**,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

[21]《魏志·王粲传》:“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注引《康别传》曰:“孙登谓康曰:君性烈而才俊。”此俊侠之征。嵇康《幽愤诗》自述其个性最确切。兴高,谓旨趣高迈;采烈,谓言辞峻烈。

[22]《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愍怀之文,岳之辞也。”

[23]《晋书·陆机传》:“机服膺儒术,非礼不动。”

[24]《札记》曰:“自此已下,言性非可力致,而为学则在人。虽才性有偏,可用学习以相补救。如令所习纰缪,亦足以贼其天性,纵姿淑而无成。贵在省其所短,因其所长,加以陶染之功,庶成器服之美,若习与性乖,则勤苦而罕效,性为习误,则劬劳而鲜成,性习相资,不宜或废。求其无弊,惟有专练雅文,此定习之正术,性虽异而可共宗者也。”纪昀《黄叔琳辑注附载纪昀评本》曰:“归到慎其先入,指出实地功夫。盖才难勉强,而学可自为,故篇内并衡而结穴侧注。”《庄子·则阳》:“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郭象曰:“居空以随物,而物自成。”才有天资,有当作由。

[25]斫梓染丝,功在初化:斫梓,语本《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染丝,语本《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梓因斫而成器,丝因染而成色,一成莫变,故云“功在初化”。这里是比喻学慎始习。

[26]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意谓开始从事写作,就必须取法乎上。

[27]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语自《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辐,车轮中直木。车辐贯在车毂,叫做辐辏。掌握了车轮轴心,则车辐可以相辅相成。

[28]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这两句分别承前“习有雅郑”和“气有刚柔”而言。意谓取法雅制,端正创作的方向,按照个性特点锻炼艺术才能。

[29]肤根:当作“肤叶”,与“骨髓”相对成文。

[30]雅丽黼黻,**巧朱紫:丽而不伤于正谓之雅丽;雅丽与**巧相对而言。黼黻,古礼服上的绣文,白与黑相间叫做黼,黑与青相间叫做黻,比喻文章的藻彩。**巧朱紫,语自《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朱,正色。紫,代表一种不正常的颜色。这里的朱紫是偏义复词,偏取紫义。

[31]范文澜《注》:“上文云:‘陶染所凝’,此云‘习亦凝真’,真者才气之谓,言陶染学习之功,亦可凝积而成才气也。”

[32]语体问题,我们的古人早就有论述。“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的体裁问题,而“赋、比、兴”就是语体问题,按朱熹的解释:赋——直陈其事——叙述语体;比——取物为比——明喻语体;兴——托物起兴——象征语体。这是诗的内部不同体裁的三种不同语体。《典论·论文》《文赋》和《文心雕龙·定势》中提出的“昭体”和“晓变”等原则,都是对语体理论的发展。参见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195~199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3]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247、24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4]钱锺书:《谈艺录》,162~16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热门小说推荐

大明第一臣
青史尽成灰大明第一臣
...
民国奇人
南无袈裟理科佛民国奇人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