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视频讲解 > 三(第2页)

三(第2页)

罗马帝国也是断代史流行的时期。塔西佗的《历史》、《编年史》以及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的《业绩》都是这类作品的经典之作。

塔西佗(约公元55—120年)出身于骑士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学生。他仕途顺畅,历任财务官、行政长官、执政官等要职。作为历史学家,他有很好的从政经验。

塔西佗的早期作品有:《演说家对话录》,探讨罗马进入帝国后,演说术衰落的原因。《阿古利可拉传》是一部传记作品,传主为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这里保存了众多不列颠的信息。不列颠部落将领为捍卫自己的家园所做的努力,尤其令人感动。《日耳曼尼亚志》是罗马人最早的关于日耳曼诸部族的比较详细的记录。此书文笔优雅,取材丰富,以罗马人特有的视角审视日耳曼诸部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习俗,极具文献价值。

塔西佗的最大历史成就是《历史》和《编年史》。这两部连在一起实际上构成一部从提比略到图密善(公元14—96年)时期的罗马帝国史。他先写自己生活过的弗拉维时代,后写奥古斯都末年(公元14年)到尼录之死这一时代。前部分取名为《历史》,后部分取名为“abexcessudiviAngusti”,即“自神圣奥古斯都去世之后”,他自己又常简称为《编年史》。

《历史》属于当代史的范畴,共十二卷。现存完整的只有第一至第四卷,第五卷仅有一部分保留。所包括的时间是从公元69年初至70年8月,内容主要讲的是公元69年的内战以及韦斯帕芗及其儿子提图斯的胜利。其他的内容则全部失传了,非常遗憾。

《编年史》共十八卷,起于公元14年,止于公元68年末,内容较《历史》丰富。保存至今的有第1~4卷以及第5卷的开头部分、第6卷的绝大部分、第11~15卷的全部和第16卷的前半,是我们了解帝国早期历史的权威性作品。

在罗马史研究中,塔西佗的著作地位重要,有罗马正史之称。属于塔西佗同辈人的小普林尼曾写信给塔西佗,认为他的作品将名垂青史。[9]

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公元330—400年)是罗马帝国晚期另一位断代史作家。他出身于叙利亚安条克城的贵族家庭,是希腊人的后裔。早年从军罗马,退伍后隐居罗马城研究历史。他用拉丁文写了一部《业绩》,又称《罗马史》,始自公元96年图密善元首之死,止于公元378年的阿德里亚堡之战。虽然与塔西佗的叙事风格不同,但从时间上还是可以将它看作是塔西佗史著的续编。此书原有三十一卷,但可惜只有后十八卷保留下来。内容包括公元352年至378年这二十六年间的史事。他的著作的重要特点是: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史书内容不但涉及罗马内政,而且还大量论及罗马周边民族的动态。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业绩》可以说是最后一部古典史著。

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是西方纪事本末体的主要实践者。他与马尔库斯·奥理略的老师弗隆托是朋友,属骑士等级,曾任元首金库检查官和埃及总督等要职。据说,阿庇安获任埃及总督是由弗隆托向元首推荐的结果。他所著《罗马史》共二十四卷,其中有十一卷完整地保存下来,即西班牙战争、伊利里亚战争、汉尼拔战争、叙利亚战争和米特里达梯战争等六卷和内战记五卷。此外,保存的还有一些残片。此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保存了现已失传的众多第一手资料,而且在分析罗马的强国之路,探究罗马共和期末叶的内战原因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恩格斯对这部著作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在关于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的古代史料中,只有阿庇安一人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一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什么进行的,即为土地所有权进行的。”[10]从阿庇安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对罗马帝国有很好的认同。他认为:“由于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的时候,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超过了所有其他的民族。在他们牢稳地巩固他们的势力之前,他们绝对不因为胜利而骄傲,虽然他们有时候,在单独一天内丧失了二万人,在另一次丧失了四万人,又一次丧失了五万人,虽然罗马城本身常在危急之中,他们也绝对不因为不幸而沮丧。饥馑、时常发生的瘟疫、人民暴动,甚至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都不能挫折他们的热忱;直到经过七百年胜负不能预测的斗争和危险,最后他们才达成现在的伟大,取得现在的繁荣,作为老谋深算的报酬。”[11]这些认同的出现说明,罗马对多民族“世界”帝国的统治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当然,就史学体例而言,阿庇安的纪事本末体与中国史书上出现的纪事本末体还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国史书中所记之“事”,为大一统原则下中国内部之“事”,阿庇安所记之“事”大多涉及罗马外族之“事”;第二,阿庇安所记之“事”皆为战争,而且都是和罗马人有关的战争。中国史书中所记之“事”比阿庇安的作品要多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

客观地说,罗马史学的全盛出现于帝国时期。庞大的帝国为地中海地区赢得了300余年的安定与和平,而长时间的社会稳定与政治实践又为罗马史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研究标本。罗马史学终于在众多拉丁、希腊学者的努力下走到了当时西方世界的顶峰。

[1][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册,15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哈里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代史》,1,1。

[3]哈里卡纳苏斯的狄奥尼修斯:《罗马古代史》,1,3。

[4]李维:《罗马史》,序言。

[5][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册,17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狄奥·卡西乌斯:《罗马史》,72;73。

[7]普鲁塔克:《亚历山大传》,1。

[8]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理查德·加尼特。转引自汤普森:《历史著作史》,第1分册,上卷,135~136页。

[9]小普林尼:《书信集》,7,3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第21卷,3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1]阿庇安:《罗马史》,上卷,16~1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