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先秦时期语言学发展概况 > 三尝试语气词看(第2页)

三尝试语气词看(第2页)

[2]贾齐华:《疑问句尾的“为”词性演变探略》,《中国语文》2003年第5期。

[3]相关论述可以参阅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98页。

[4]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王海棻:《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第339页。

[5]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6](清)俞樾:《群经评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章炳麟:《新方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8]关于“里”演变为语气词的途径及时间,详参本书第四章第四节。

[9]这些典籍包括《礼记》《墨子》《商军书》《尉缭子》《孟子》《庄子》《易传》《荀子》《韩非子》《战国策》《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公羊传》《论横》《说苑》《新书》《淮南子》等。

[10]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11]梁银峰:《祈使语气词“来”的形成过程》,《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1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361页。

[13]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98页。

[14]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312页。

[15]梁银峰:《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

[16]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65~268页。

[17]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第361页。

[18]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107页。

[19]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313页。

[20]相关论述可以参阅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82页。

[21]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71页。

[22]近来得见梁银峰《祈使语气词“来”的形成过程》一文,与我们的论述多有相合处,故而对这一部分做了大幅删节。梁文认为“从东汉开始,附着于动宾短语之后的‘来’逐渐虚化为兼表趋向和语气的成分,六朝以后‘来’进一步演变为语气词。表示趋向或语气的成分是从双核心的后核心动词经语义弱化逐渐演变而来的,V[-携持义]的进入是这种演变的语义条件,祈使句则是这种演变的语用环境。”(第212~213页)另外,梁文还举了三组例句以对比说明“来”的祈使语气,此处转述两例:

(1)a。时此二人即佐推车,至于平地,语将车人言:“与我物来。”(《贤愚经·索无物经》)

b。祗域复言:“汝可白长者妇,但听我治,若差者,随意与我物。”(《佛说奈女祗域因缘经》)

(2)a。尔时有比丘……乞食至一**女家,**女曰:“比丘,共作是事来。”(《摩诃僧祇律》)

b。有一比丘……次行乞食至一家,时有一女人语比丘言:“可入大德,共作此事。”(《摩诃僧祇律》)

[23]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53,第331~332页。

[24]陆俭明:《现代汉语中一个新的语助词“看”》,《中国语文》1959年第10期。

[25]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长沙,岳麓书社,1996,第357页。

热门小说推荐

苟在四合院捡漏
梦的边缘看雪苟在四合院捡漏
...
天域苍穹
风凌天下天域苍穹
...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