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所以尔者,寒暖有早晚故也。(《齐民要术》卷七)
2。表假设语气(102例)
主要使用在译经中:
(66)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杂阿含经》卷一)
(67)今当遣铁骑十万,径据洛阳。晋军若不退者,便当遣铁骑长驱而进。(《宋书·武帝本纪上》)
(68)王又敕诸群臣百官:“夫人去者,皆悉侍从。”(《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
前两例带假设连词,后一例不带,但所表语气相同,只是如果没有假设连词,“者”的假设语气更加凸显。从表提顿与假设语气的数量之比看,此一时期的“者”比前期有较大发展,表假设语气的用例明显增多。
(十五)时
共46例(0∶46)。表假设语气。
(69)富那奇曰:“设令被人极理毁辱,但莫见害。”世尊又告:“彼人极恶,设被害时,当复云何?”(《贤愚经》卷六)
(70)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坐禅住而坐禅,若诸比丘欲入上座禅者,当如是学。若入城时、若行乞食时、若出城时,当作是思惟。”(《杂阿含经》卷九)
(71)太子若出城北门时,唯愿诸天,勿复现于不吉祥事复令我子心生忧恼。既心愿已,遂敕御者,太子若出,当令乘马使得四望见诸人民光丽庄饰。(《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
假设语气词“时”都出现于译经中,有些还残留有时间义,未彻底虚化,因而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假设语气词“时”的萌生期。
(十六)来
共10例(1∶9)。表祈使、强调语气。
(72)时此二人即佐推车至于平地,语将车人言:“与我物来。”答言:“无物。”又复语言:“与我无物。”(《百喻经》卷三)
(73)今者正是出家之时,尔时太子。即便自往至车匿所。以天力故。车匿自觉。而语之言:汝可为我被揵陟来。(《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
例(72)前面说“与我物来”,后面又接着说“与我无物”,凸显出“来”的祈使语气。
(十七)云、已
战国至汉代的语气词“云”“已”在我们检索的13部文献中没有用例,说明这两个语气词处于萎缩状态。“已”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是必然的,因为它的限制语气有“而已”和“耳”承担,而它表陈述语气的功能却又远远不如“矣”和“也”。
语气词“云”不见用例,不过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助词“云云”,“云云”在现代汉语中偶尔还有使用。如:
(74)故遂刊石记功,垂示于后,其辞云云。(《水经注》卷七)
(75)有异人者,诬佛曰:尹文子有神通者,愍彼胡狄父子,聚尘贪婪,忍害昧利,无耻侵害,不厌屠裂群生,不可逊让,厉不可谈议喻,故具诸事云云。又令得道弟子变化云云。又禁其杀生,断其婚姻,使无子孙;伐胡之术,孰良于此云云。(《弘明集》卷一)
此外,13部文献中还有四例“云尔”。如:
(76)其余无所见,则系之此纪,以缵西京《外戚》云尔。(《后汉书·皇后纪上》)
(77)凡若斯论,亦和尚据经之指云尔。(《弘明集》卷二)
(78)此水冲渠,止其水,助其坚也,必经年历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记之云尔。(《水经注》卷十六)
(79)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今之言云尔。(《齐民要术》卷一)
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语气词“那”,表感叹、惊疑语气,如《后汉书·逸民传》中的“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不过《后汉书·帝纪》部分未见用例,其他12部典籍中也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