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先秦至唐五代文学创作的思想走向 > 三用法和用例(第5页)

三用法和用例(第5页)

“焉尔”大部分是复合语气词。“尔”虽然可以出现在特指问句中,但是不表疑问语气,仍表提示(提醒)。如上例(80)的两个“焉尔”功能明显是同一的,能说前一个“尔”表提示、后一个表疑问语气吗?

(十一)云

全部出现于陈述句,共34例(不包括“云者”和“云尔”)。

1。表“听说”义

(82)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史记·夏本纪》)

(83)周成王曰:“寡人闻之:圣王在上位,使民富且寿云。”(《新书·修政语》)

2。表“不置可否”义

(84)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史记·孝武本纪》)

(85)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春秋繁露·曾子立事》)

3。表“不确信”义[12]

(86)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史记·孝武本纪》)

(87)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史记·孝武本纪》)

(十二)已

共110例。

1。相当于“矣”(88例)

(88)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已,故务事大。(《吕氏春秋·务大》)

(89)晏子曰:“哀吾君必不免于难也。吾笑吾夕(亦)死已。”(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十二)

2。相当于“也”(22例)

(90)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成,(由)其中心行之,亦君子已。(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

(91)此皆内自强,从心之败已。(《春秋繁露·王道》)

(十三)而已、耳

两者共415例,表限制语气。

1。而已(244例)

(92)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项羽本纪》)

(93)夫治乱之端,在于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新语·忧边》)

(94)平陵虽(唯)成(城)而已,其(鄙)尽入粱(梁)氏矣。(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赵献书于齐王》)

2。耳(171例)

(95)天子、诸侯所亲者,唯长子、母弟耳。(《谷梁传·襄公三十年》)

(96)今圣人之所言者,亦以怀其实,穷而死,独其糟粕在耳。(《淮南子·道应》)

(97)笱(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弟兄,若禽守(兽)耳。(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

(十四)兮

共35例,主要出现于引文及一些歌词中。如:

(98)《诗》曰:“何恤人之言兮!”(《荀子·天论》)

(99)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高祖本纪》)

(100)“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宜一兮。”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君子慎其独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