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探戈的起源与发展音乐特征 > 第四章 探戈作曲家(第1页)

第四章 探戈作曲家(第1页)

第四章探戈作曲家

探戈在作曲领域里的变革是巨大的。当这种艺术种类的创作精神、表达意图在众多的大众艺术中被接受并脱颖而出时,便预示着一种全新的音乐品种的诞生。

在探戈的变革浪潮中,有一些名字和探戈的历史是共存的:胡安·卡洛斯·科比安(1896—1953)、恩里克·德尔菲诺、奥古斯丁·巴尔第(1884—1941)、爱德华多·阿罗拉斯(1891—1924)和何塞·马丁内斯(1893—1939)。

科比安和德尔菲诺的作曲风格是非常特别的,很容易和其他风格区分开来。他们的曲谱至今都被认为是旋律型探戈发展的开端。他们作品的完整性、协调性和明确的意图已经超越了此前一批被视为探戈起源的作品。

科比安的主要作品有:1913年创作的《原因》(Elmotivo),1917年的《莎乐美》(Salomé),1920年的《给水和面包》(Apanyagua)和1922年的《我的避难所》(Mirefugio)。

1917年3月,科比安和德尔菲诺联合创作的《无忧无虑》(SanSouci)在蒙得维的亚首演;1918年再次在蒙得维的亚的索利斯大剧院狂欢舞会上演出,阿罗拉斯乐团演奏了科比安的《圣水》(Aguabendita);1920年5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上演的轻歌剧《熟食店》中,当红女演员玛利亚·波德斯塔(MariaPodestá)首次演唱了两位作曲家再度联合创作的经典作品《小米隆加》(Milonguita);1921年10月,另一部轻歌剧《当一个穷人高兴的时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大剧院上演时,德尔菲诺作曲的《遗忘的酒杯》首次由演员何塞·西卡雷利演唱;1923年6月,在同一家剧院里,轻歌剧《他们没跟我诉说痛苦》中也上演了他的另一部探戈作品《我们的父亲》(Padrero)。德尔菲诺的这些旋律优美的作品,其创新的曲式结构在旧时代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奥古斯丁·巴尔第、何塞·马丁内斯和爱德华多·阿罗拉斯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有着另外一种品质,尽管他们与以上两位作曲家一样,属于新出现的探戈作曲家,但他们的作品中孤独和纠结的情绪特别突出。

这三位作曲家的作品中存在地域和文化之间的纷争,尤其是巴尔第和马丁内斯的创作方式非常特殊,他们的作品中含有大量**不羁的元素,但又不失让人追忆起乡村的场景。如巴尔第的《多好的夜晚啊!》(Quénoche!)、《蒺藜》(Elabrojo)和《大木块》(Laracha),马丁内斯的《分号》(Puntoya)、《思想》(Elpeo)和《油橄榄树》(Olivero)等,这些都是他们二位最经典的作品。如果抛开某些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也广为流传,如巴尔第的《弯路》(Elrodeo)、《套索》(ElPail)、《棱标》(Chuzas)、《美男子》(Eltaura),马丁内斯的《乡村表达》(Expresióncampera)、《狡诈的牛》(elmatrero)、《角斗场》(ElPalenque)、《不好的茶叶》(Yerbamala)和《皮脆鸠》(Latorcacita)等。

图4-1胡安·卡洛斯·科比安

爱德华多·阿罗拉斯可以说是痞子的别称,他是旧时代中最为特别的探戈人,甚至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音乐家。作为演绎者、乐队指挥、班多内翁琴演奏者、他是属于“旧时代”的人,换言之,他的确是新战线上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为乐团创作的那些伟大的探戈作品,形成拉普拉塔河流域最纯正的音乐创作,这些作品的思想在被演绎出来之后和他本人不稳定的生活状况差别巨大。如1914年以马恩河战役为背景的《马恩河》(ElMarne),1913年的《小吉他》(Laguitarrita),1921年的《小脸蛋儿》(Lacachita),从这些作品中可以证明阿罗拉斯具备非凡的创作力和想象力。他和巴尔第一样,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十到十二种不同的主题风格。

我们提到的这些曲目,都属于旧时代的作曲家们远大抱负的体现。当然,这里还要提到在探戈变革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重要作品,赫拉尔多·罗德里格斯所作的《化装舞会》(Lacumparsita)。这些作品绚丽地开启了演唱探戈的可能性,于是探戈的歌词也开始出现了。

译者注

《化装舞会》(Lacumparsita),这是阿根廷所有探戈作品中被演绎的最广泛的作品。自此曲诞生以来到如今,几乎所有的探戈乐团都会演奏这首作品。为什么?此曲创作于1916年年初,由乌拉圭年轻的建筑系学生格拉多·罗德里格斯为乌拉圭学生联合会举办的狂欢节化装舞会创作。同年菲尔伯乐队在蒙得维的亚的希拉尔多咖啡馆演奏,并录制了这首乐曲最早的版本。随后曲子被引入阿根廷,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乐团指挥争先演绎,史学家胡安·勒吉多在他的《探戈的东方沿岸》一书中写道:“这首曲子用最质朴最简单的旋律打动了所有民众的心。”皮亚佐拉认为,“这是全世界最恐怖的探戈”。弗朗西斯科·卡纳罗认为,“《化装舞会》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力量,它的音乐结构足以让整支乐团拥有飞天的感觉,它既有非常柔美的小提琴旋律,又有班多内翁琴和其他重要乐器的变奏部分。更大的亮点是,它能让指挥和乐团成员之间非常巧妙地擦出**的火花。每位传统乐团的指挥都有自己的原则,个人展现探戈的方式,但演奏《化装舞会》让所有的指挥们倍感自豪,这是最棒的探戈”。

《化装舞会》也成为探戈舞会中必不可少的曲目,DJ们不管在最后一个节目(Tanda)放哪个乐团的音乐,这个节目的最后一曲必定是《化装舞会》。

图4-2《化装舞会》演出海报

并不是任何一首诗歌配上探戈音乐就能成为探戈歌词。探戈歌词是根据诗歌的长短、语气以及音乐乐句的范围进行调整的。特别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诗词环境,最终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探戈人文气候。

目前已经证实的第一首含有歌词的探戈是1916年创作的《我悲伤的夜晚》(Mie),词作者是帕斯夸尔·康图尔西(Pastursi),由钢琴家萨穆埃尔·卡斯特利奥塔作曲,这首探戈最初的名称是《祭奠》。这首词是用很普通的语言创作的,并没有掺杂俚语。从这里也可以得出新旧两个时代的另一个主要的区别,在“旧时代”里的探戈,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歌唱的。

探戈史学家路易斯·谢拉对康图尔西为探戈所作出的贡献做出这样的评价:“当帕斯夸尔·康图尔西出现在探戈的舞台上时,他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扭转了探戈作为一种低俗艺术的局面。决定这种转变的影响是什么?赛歌。康图尔西有赛歌歌手的背景。维罗尔多作为一名吉他手和歌手曾想过给探戈写词,他给萨博立多的民谣《时髦女》写过词。在真正的民族表达中,探戈和赛歌相辅相成。”

《我悲伤的夜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埃斯马尔达剧院首次登台,由卡洛斯·加德尔演唱,之后在轻歌剧《狗牙》的演出中被广泛传开。

图4-3探戈歌者:卡洛斯·加德尔

在探戈的历史变革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卡洛斯·加德尔的出现。

译者注

卡洛斯·加德尔是阿根廷探戈的名片,他的《一步之遥》出现在著名的影片《闻香识女人》中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接触探戈并且迷恋上探戈的理由,他不仅是著名的探戈歌唱家、探戈作为演唱方式的奠基人,也是作曲家、电影演员。

加德尔出生于1890年12月11日,因此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阿根廷探戈日。加德尔的出生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市,这是历史研究学者们普遍认同的版本。另一个是在乌拉圭的塔瓜伦博市,但这个版本更多的被认为是乌拉圭人为了和阿根廷人争夺探戈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地位而虚构的。

加德尔在出生后不久便被母亲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小就生活在科连特斯大街的杂货市场区,他的艺术天赋也在这里养成。年轻时加德尔的歌唱天赋就被挖掘出来,先是由意大利人教他演唱意大利民歌,后来和其他几名小伙伴组成了多重唱乡村民谣组合。1917年康图尔西创作的《我悲伤的夜晚》由加德尔演唱,这也标志着探戈演唱时代的开始。

1935年6月14日在由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飞往麦德因的途中,加德尔和他的同伴们因飞机失事而丧生。2005年6月14日,在加德尔逝世70周年之际,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市政府共同决定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加德尔日。

但《我悲伤的夜晚》并非是加德尔最经典的代表作。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非常多的经典作品,如《一步之遥》《回归》《溜达、溜达》《我亲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你爱我的那一天》《小路》等,都被很多探戈传统乐团演奏,不仅版本众多,也作为探戈作品的代表,被演绎成流行版本。

图4-4《一步之遥》

加德尔浑厚的男中音在吉他简单的伴奏中被强烈的呈现出来。所以由他演唱的大量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吉他伴奏的,且不适合在舞会中出现。所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探戈舞会中很少听到加德尔的作品。他和他的小伙伴弗朗西斯科·卡纳罗的乐团录制的两张唱片,特别是华尔兹风格的乐曲如《我不知道你的双眼对我做了什么》(Yonosequémehausojos)、《秋天的玫瑰》(Rosadeoto?o)等,均是舞会中舞者们非常喜欢的曲目。

加德尔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确定了探戈所有的演唱规则,并且成为一种非常特殊并被广泛接受的探戈表现形式。他从作为独唱歌手演唱第一首探戈开始,在处理歌词,如何强调每个词句以及说唱音乐与歌词的方式时便与众不同,在随后的40年里一直被其他歌手效仿。

还可以说,加德尔在他独特的风格中为演唱探戈所注入的所有元素,都是很自然地采用了传统痞子和流浪汉等底层阶级在各种行为中所锤炼出来的特性。

加德尔的演唱形式对很多探戈歌唱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伊格纳西奥·科尔西尼(Ignai)和奥古斯丁·马加尔迪(AgustinMagaldi)。但是这种演绎风格并没有得到回应,真正的演唱探戈的传统是纯加德尔式的。像查尔罗(Charlo)这样跟在加德尔身后的伟大的独唱演员,几乎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加德尔的演唱方式。

译者注

伊格纳西奥·科尔西尼,被誉为“马背上的歌手”,1891年12月13日出生在意大利特洛伊纳市,和加德尔一样,科尔西尼在5岁时被母亲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父亲的情况也不详,科尔西尼于1967年7月26日去世。1913年,科尔西尼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巴伊亚布兰卡市认识了加德尔,后者在当时已经表现出很强的演唱才能。科尔西尼演唱的所有探戈均有吉他伴奏,从他的演唱风格甚至抱吉他的姿势都可以看出他受到了加德尔很大的影响。科尔西尼演唱的经典曲目《永别》(ElAdios)就是为了表达对这位恩师和挚友英年早逝的悲痛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