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伪君子》
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杰作。
《伪君子》写破产贵族答尔丢夫投身到宗教界,用骗人的慈善与矫作的热诚骗取富商奥尔恭的信任,混进了他家。奥尔恭把答尔丢夫当作精神导师,百般体贴,奉为上宾。他不仅要把女儿嫁给答尔丢夫,而且还要剥夺儿子的继承权,把家产全部赠送给对方,甚至把危及生命的秘密——政治犯藏在他家里的文件也知会给了答尔丢夫。答尔丢夫不仅要娶奥尔恭的女儿,还要勾引他的太太欧米尔;不仅要霸占他的财产,还要置他于死地。在危急关头,幸好国王洞察一切,宽恕了奥尔恭,惩治了答尔丢夫。
《伪君子》是一篇击中时弊的战斗檄文。17世纪的法国社会出现了宗教热。盛大的教会势力打着上帝的旗号进行思想统治,其活动带有明显的伪善特点,教士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时,法国社会中出现的“圣体会”,是由一些顽固势力组成的宗教组织。它表面上搞慈善事业,实际上却是一个秘密的谍报机构。它把会员装扮成教徒混入老百姓中,或扮演良心导师打进宗教徒家,观察人们的言行,通过告密向宗教裁判所提供审讯材料,迫害异教徒、自由思想者和无神论者。它还把魔爪伸向资产阶级,用控制富有资产者的策略同王权较量,以削弱王权。这种行径危害性极大,它不仅为广大人民所痛恨,也为王权所不容。莫里哀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出了《伪君子》一剧,及时向这股逆流发难。无疑,他也因此遭到了教会和顽固势力的阻挠和迫害。剧本写成之后,当时法国的皇太后、巴黎议会主席、巴黎大主教等一再勒令禁演、禁读。从1664年到1669年,莫里哀先后3次上书路易十四陈述理由,对该剧的被禁进行抗争。最后皇太后去世,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诏书,宗教迫害暂缓,该剧才取得上演机会。1669年2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伪君子》成了莫里哀最受欢迎的剧目,法兰西喜剧院在1680—1960年就演出了2654场。斗争的经历和历久不衰的演出盛况,正说明了《伪君子》主题的现实性。
《伪君子》是一出经典的性格喜剧。作为伪君子形象的答尔丢夫在西方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剧中,莫里哀充分运用各种戏剧手段,刻画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答尔丢夫原乃农村破产贵族,到巴黎时连双鞋子都没有,全身衣裳顶多值60个铜子;可投靠教会后,他竟摇身一变成为良心导师。答尔丢夫依仗其在先前贵族生活中练就的一套吹牛、撒谎的手段,用三分做作、七分奉承的言辞,把愚蠢而又盲从的奥尔恭“牵了鼻子拉来拉去”[2]。
为了刻画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莫里哀在剧情结构上做了巧妙而精心的安排:先侧面交代,后正面验证。剧中,被歌德称为“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的第一、二幕,就是侧面交代。此时,答尔丢夫尚未登场,但家庭中以奥尔恭和欧米尔各为一方的两个阵营,围绕着将要登场的“良心导师”答尔丢夫展开了好与坏的评说和争论。这样,戏剧一开场就引出矛盾,抛出悬念,扣住核心,拽住观众,这不仅为主人公出场做了充分准备,而且,舞台上的这种争论也对剧中其他人物的身份、地位、态度和性格做了自然而然的介绍,为剧情的展开、矛盾的推进铺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在戏剧效果上,这种侧面交代与以后三幕的正面剖析相映成趣。
从第三幕开始,剧情切入内里,着手正面剖析主人公伪善的言行,以验证第一、二幕“争论”时抛出的“主题”。答尔丢夫一上场,作者就采用“剥笋法”,从伪善的外在表现,到伪善的内在实质,再到伪善的现实危害,层层展开,条分缕析。首先,剧本通过答尔丢夫的贪图享乐,剖析他的言行不一。当他还在教堂时,曾多次拒收奥尔恭送给他的钱款,实在推辞不掉时,也只收一小部分,并将其分送给教堂门外的穷人,以表示他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一再劝说奥尔恭应该割断与尘世的关联,凡事要淡漠些,可是,他一来到奥尔恭家便真相暴露了:一餐就吃掉两只鹌鹑外加半条切成碎丁的羊腿,然后躺到暖暖和和的**,甜甜美美地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一早又要灌下四大杯葡萄酒。好吃贪睡,俨然是酒肉之徒。接着,剧本紧紧抓住答尔丢夫对女色的贪恋,暴露他的口是心非。在第三幕第二场的开头,他就来了段精彩的表演:当他看见女仆桃丽娜时,故意加大声量对他的仆人说:“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永远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两句话,一句要向人们说明他是禁欲主义者和苦行僧,绝不会近女色;另一句则要说明他是个慈善家,绝不贪财好利。其实两句都是假话。他话音刚落,又来了个“耍手帕”的动作:他眼睛盯住穿法国敞胸连衣裙的桃丽娜看,手却放进口袋掏出一块手帕,故作惊讶地要桃丽娜接过去,说道:“把你的胸脯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遮起来”“不便看”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是欲盖弥彰,不打自招。实际上,答尔丢夫是个见了女人就动邪念的好色之徒。
接下来,剧情顺着答尔丢夫勾引欧米尔这一情节,让答尔丢夫做进一步的自我暴露。答尔丢夫头一回看见奥尔恭年轻貌美的太太欧米尔,立刻色相毕露,做出了与信士身份极不相称的丑态。他向欧米尔表达自己对她的炽热爱情,说自己所衷心希望的美妙神奇的幸福就在欧米尔身上。不料,他的话被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偷听到,并向奥尔恭告发。恶行的暴露使他面临危险,但是,他却用假仁假义的辩说,又欺骗了奥尔恭。奥尔恭反说儿子捏造谣言来败坏答尔丢夫的名声,他不仅要赶走儿子,还剥夺了儿子的财产继承权,把它转赠给答尔丢夫。答尔丢夫反倒化险为夷,因祸得福。
为了彻底揭穿答尔丢夫的本质,第四幕的剧情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以“请君入瓮”法让答尔丢夫自投罗网。在聪明的女佣人桃丽娜的安排下,奥尔恭躲在桌子底下,等答尔丢夫来了后,欧米尔故意说自己很愿意和他谈谈心,接受他的爱情。色迷心窍的答尔丢夫信以为真,很快就自己撕下了伪装,要欧米尔尽快让他得到“实际享受”。他还说,上帝“算不了一回事”,“一件坏事只是被人嚷嚷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才成其为坏事”。他还劝欧米尔不要担心她的丈夫奥尔恭,因为奥尔恭不过是一个让他“牵着鼻子拉来拉去”的人。奥尔恭这下看清了答尔丢夫的伪善嘴脸。
随后的第五幕,剧本进一步揭露伪善者的险恶用心。答尔丢夫图穷匕见,要奥尔恭家破人亡。他凭借奥尔恭给他的财产赠送文书,反而要将奥尔恭一家扫地出门;又凭着掌握奥尔恭私藏政治犯秘密文件一事,串通法院,告发奥尔恭“叛国”,还亲自带人来拘捕奥尔恭,企图置其于死地。幸亏国王圣明,派人逮捕了答尔丢夫,赦免奥尔恭无罪,才使得他一家人躲过了灾祸。至此,答尔丢夫的伪善面目暴露无遗。
全剧揪住答尔丢夫“伪善”这一性格核心,以侧面交代与正面验证相结合,用人物自我暴露的方式,层层深入地剥去其种种伪装,最终使其原形毕露。该剧对伪善性格的塑造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以至17世纪以后的欧洲,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还在于它既遵守三一律,又不墨守三一律。一方面,莫里哀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剧情不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奥尔恭家;没有从属的情节和平行的主题,作品结构也因此在总体上显出简约明晰的风格。但另一方面,《伪君子》又敢于出新,把悲剧因素、民间笑剧的情节和技巧融进了剧本。比如,答尔丢夫的伪善不仅使年轻人的婚姻险遭破坏,而且差点令奥尔恭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透出了悲剧性的氛围;而打耳光、吵架、逼嫁、父子反目、桌下藏人、隔墙偷听,则属民间笑剧技巧,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至于结尾,歌颂国王英明,实现团圆,则是莫里哀既要遵循古典主义法则,又无力处置像答尔丢夫这类恶势力代表的无奈之笔。
思考题:
1。莫里哀的主要剧作有哪些?
2。莫里哀喜剧的战斗精神表现在何处?
3。何谓“性格喜剧”?
4。答尔丢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5。试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原典选读
《伪君子》(节选)
(法国)莫里哀
第三幕第二场
答尔丢夫(看见桃丽娜)劳朗,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求上帝永远赐你光明。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桃丽娜装这份儿蒜!嘴上说得多么好听!
答尔丢夫你有什么事?
桃丽娜我要对你说……
答尔丢夫(从衣袋里摸出一块手帕)哎哟!天啊,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你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
桃丽娜干什么?
答尔丢夫把你的胸脯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桃丽娜你就这么禁不住引诱?肉感对于你的五官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当然不知道你心里存着什么念头,不过我,我可不这么容易动心,你从头到脚一丝不挂,你那张皮也动不了我的心。
答尔丢夫你说话要客气点,否则我立刻就躲开你。
桃丽娜不用,不用,还是我躲开你吧,因为我只有两句话要对你说,就是太太这就下楼到这里来,请你允许她和你谈几句话。
答尔丢夫可以,可以。
桃丽娜(自语)你看他一下又变得多么温柔!说真的,我还是相信我一向批评他的话,实在一点也没评错。
第三幕第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