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下册电子版 > 二百年孤独(第1页)

二百年孤独(第1页)

二、《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的名字与魔幻现实主义密不可分,而魔幻现实主义的称谓则是与《百年孤独》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马尔克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描述了虚构的马孔多镇布恩迪亚(亦译“布恩地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与爱恨、情仇,揭示了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全书近30万字,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迪亚家族100年的兴衰史。西班牙移民的后代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亦译“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表妹乌苏拉(亦译“乌尔苏拉”)结婚后,乌苏拉担心他俩会像姨妈与姨夫那样因近亲结婚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因而拒绝与布恩迪亚同房。一次,布恩迪亚与邻居阿吉拉尔斗鸡并发生口角,阿吉拉尔就以他被老婆拒绝同房的事嘲笑他,他一怒之下用长矛刺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日夜出没于布恩迪亚家,搅得他们寝食不安。为了躲避鬼魂,他们搬到了一个梦中曾见过的被称为“镜子城”的小村马孔多定居。不久以后,又有许多人迁居到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也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在保守党和自由党于小镇发动的内战中,布恩迪亚的次子奥雷良诺率土著村民举行了32次起义,但均告失败。内战后,马孔多升格为市。铁路修通了,外国种植园主、冒险家蜂拥而至,布恩迪亚家族却由盛及衰,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第六代子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时,由于他和姑妈阿玛兰坦·乌苏拉近亲**,生出了长猪尾巴的女孩——这个家族的第七代。此时,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破译了吉卜赛人一百年前用梵语写就的羊皮密码。当他看到密码中所写的“家族的最后一人正在被蚂蚁吃掉”时,果然发现一群蚂蚁正将女孩咬烂后往蚁穴里拖。随后,一阵飓风将马孔多从地面上吹得无影无踪。命运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二次出现了。

《百年孤独》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迷宫般的现代神话。整部小说讲述的是马孔多由衰及盛、由盛及衰的历史,100年的历程,最后回到了原地。这是一个大循环怪圈。布恩迪亚家族中的前辈近亲结婚生出带猪尾巴的小孩,到第六代近亲结婚再生出带猪尾巴的小孩,这是一个大循环怪圈。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在小说所描述的这个令人迷惘困惑的魔幻世界中,既有古老的拉美文化心理与精神意识的凝结,也有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展现;既有人类千百年生存斗争中积淀而成的深层情感、经验和原始意象的显现,也有现代人对人类前途与命运探索的焦虑与困惑。这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小说第一章的第一句话是:“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189]接着在后面的几章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时间叙述:“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阿卡迪奥将回忆起,墨尔基阿德斯给他念了几页那本深奥著作时他惊奇得震惊的情景。”“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时的情景。”……这些描述中,每一次都隐含了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时间循环与回归,每段所描述的内容先后又互成对照、互成轮回与循环,因而,这里描写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

这个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后半生在小屋里制作小金鱼,这个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重复着,其中隐含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轮回往复。或不停地缝制裹尸布,或反复地修理门窗,或每天都花许多时间洗澡……小说中布恩迪亚家族很多人这样的行为都与何塞·阿卡迪奥制作小金鱼相似,每人都处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重复之中,各自的行为又互成对照,互成循环,构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与秉性也是循环往复的。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男性,始终是阿卡迪亚与奥雷良诺的重复或相加,秉性也依次延续,其中隐含的也是时间上的轮回重复。小说中活得最长久的乌苏拉,阅尽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盛衰演变。在她眼里,一切都无非是过去的重复,她惊呼时间在打圈圈,因而她以后永远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她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对过去的追怀,也是一种时间的重复与轮回。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大循环圈的话,那么,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则是依附于大循环圈中的小圈。似乎由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所决定——布恩迪亚家族的结局,一开始就在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码中预示了,因此,无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如何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一百年的兴盛衰败史,更是一百年的时间打圈圈的历史。这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是什么呢?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以及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

**关系的存在,百年如旧,体现着婚姻观念上的蒙昧,那猪尾巴的轮回出现便是最好的说明。面对吉卜赛人的磁铁和放大镜,马孔多人反复上当受骗,足见他们对现代科学的陌生,他们采取的是拒不接受的排斥态度。正因如此,他们才把火车看成怪物,电灯又使他们彻夜难眠,电影更使他们恼火不已。显然,远离科学与文明,是马孔多人隐于百年依旧的时间轮回中的重要原因。

马孔多人在党派斗争中常常糊里糊涂地充当工具。32次起义都告失败,政治上的不觉悟,使许多村民为之白白献出生命,无助于社会的进步。马孔多社会政治的昏聩,是使马孔多陷于轮回重复的第二重内驱力。

面对种种落后与愚昧的现实,马孔多人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自觉的行动走向未来。这种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是产生贫困与落后的土壤,是使马孔多陷于重复轮回的另一重内驱力。

时间在重复轮回,便是历史在原地打转;愚昧、落后的亘古不变,便将导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消亡。这就是马孔多人的命运,于是就有“马孔多被一阵飓风刮走”的结局。《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越浓。这种落后的民族精神与心理的恶性循环,正是拉美社会进步缓慢的内在原因。所以,《百年孤独》这个魔幻的世界是具有真实性与现实性的,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性的基本特征。

马尔克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他是站在现代人的高度去审视拉美的现实与历史的,《百年孤独》中的循环框架是现代意识与传统的民族意识碰撞后的产物。马孔多人在生存斗争中的循环,拉美的社会历史循环式的停滞,固然有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原因,但从整个人类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史的大背景中看,现代人不同样重复着蛮荒时代的古人那种与命运不断抗争又不断失败(指更高意义上的)从而陷于抗争—惩罚的循环怪圈之中吗?现代人并不因为自己有了科学和文明的长足进步而忘乎所以,恰恰是这种进步使他们感到了人的无能为力与前途的渺茫,感到陷于更深的迷惘与困惑之中。这不正与马孔多人面对放大镜和磁铁时的困惑、迷惘与冷漠心态有质的相似吗?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在本质上与马孔多人、原始古人以及拉美人的生存处境相一致之处,从超现实的意义上讲,这不正是一种历史的大循环吗?所以,《百年孤独》的时间循环结构,从象征隐喻的层次上看,不仅体现了哥伦比亚和拉美大陆的现实矛盾,传达出作者对拉美深层民族精神与心理的开掘与把握,而且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原始意识和情感经验的体悟,表达了其对人类命运深深的关切与痛苦的思索。所以,《百年孤独》直接表现的虽是拉美民族精神,但内里实却凝结着整个人类的心理情感。

《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充分表现了“魔幻性”特征。

第一,小说通过运用神话、传说显示魔幻性特征。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迪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蕾梅黛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申;而马孔多一连下了4年11个月又2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记》中有关洪水浩劫及挪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所以有人说《百年孤独》是以“创世纪”开始,以“启示录”结束的一部拉丁美洲的《圣经》。

第二,小说混淆真假,通过对生活中似是而非的神奇事物的描写,表示魔幻性特征。例如,吉卜赛人带来的飞毯可以载人在空中飞翔,他们拖着磁铁在街上走过,磁铁便把各家各户的铁锅、铁盆都吸走,连门铰都吱吱作响。又如,当何塞·阿卡迪奥被人枪杀在家中时,那鲜血流淌成河,穿越大街小巷流到老宅向他母亲乌苏拉报信,血流穿越几个房间,为了不搞脏地毯还懂得拐几个弯贴壁而行。再如,奥雷良诺第二与情人佩特拉·科特**时,就会把极其旺盛的生育能力带给周围的牲畜和家禽,使家中财富剧增;俏姑娘蕾梅黛丝最后被飞起的床单裹着升上了天空……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例如,大屠杀后会下4年11个月又2天的雨;又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这种虚实交错的描写意味深长,极富艺术冲击力。

第三,小说模糊生死界线,通过描写人鬼混杂的奇异世界表现魔幻性特征。例如,阿吉拉尔的鬼魂不断地出现在布恩迪亚夫妇家园,一直追踪着他们,迫使他们离家出走,直到马孔多重创家园才得以摆脱。又如,留下记载马孔多历史羊皮书的莫尔吉阿德斯,他早就死在亚洲的一片海滩上,但是他又复活于马孔多。在马孔多他又再次死去后,他那不甘寂寞的灵魂却依然还会在这里出现,为布恩迪亚的子孙指点迷津。这体现着拉美印第安人对生死的看法:生死相通;死亡并非生命的终极,人们以死来满足生的无限欲望。

第四,小说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展现魔幻性特征。例如,关于不眠症的描写。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马孔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了这种不眠症。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种莫名其妙的不眠症所派生出来的健忘症,事实上正是作者对民众遗忘历史的象征性表达。作品中,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事物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黄色往往象征死亡,族长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去世,天上普降黄色小花,墨尔基阿德斯泡在碗中的假牙长出开黄花的植株。蝴蝶象征爱情,“一天晚上梅梅正在洗澡间里,菲南达(亦译“费尔南达”)偶然地踏进她卧室,房间里的蝴蝶多得使她透不过气来”。蚂蚁象征着毁灭,所以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那个长猪尾巴的孩子被蚂蚁咬死拖到蚁穴中。

第五,小说采用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手法,加重了小说的魔幻色彩。比如,循环往复式的叙事方法和结构。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马尔克斯借助象征、映射、夸张、意象、神话典故等“魔幻”的方式展现现实生活。他的细腻不失狂放、戏谑不失锋利、飘逸不失厚重的笔触,不仅描绘出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在独裁统治下的愚昧、落后和贫困,表现了拉美人民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与愿望,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现实处境与未来命运的理性思考。所以,马尔克斯的小说不管怎样充满魔幻神秘的色彩,却都是对本身充满神奇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思考题:

1。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有哪些?

2。简述《百年孤独》的思想意蕴。

3。《百年孤独》怎样架设了“循环”框架?它的寓意何在?

4。如何理解《百年孤独》的魔幻性特征?

5。为什么说“《百年孤独》直接表现的虽是拉美民族精神,但内里实却凝结着整个人类的心理情感”?

原典选读

《百年孤独》(节选)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第一章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清澈的河水急急地流过,河心那些光滑、洁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动物留下的巨大的蛋。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每年到了三月光景,有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家到村子附近来搭帐篷。他们吹笛击鼓,吵吵嚷嚷地向人们介绍最新的发明创造。最初他们带来了磁铁。一个胖乎乎的、留着拉碴胡子、长着一双雀爪般的手的吉卜赛人,自称叫墨尔基阿德斯,他把那玩意儿说成是马其顿的炼金术士们创造的第八奇迹,并当众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拽着两块铁锭挨家串户地走着,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墨尔基阿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吉卜赛人声音嘶哑地喊道,“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是一位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物。他的想象力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迹和魔术走得更远。他想,这毫无用处的发明倒可以用来开采地底下的黄金。墨尔基阿德斯是个老实人,他早就有言在先:“这玩意儿掏金子可不行。”可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那时信不过吉卜赛人的诚实,他用一头骡子和一群山羊把那两块磁铁换了过来。他妻子乌苏拉·伊瓜朗饲养这些家畜,原是想用来振兴每况愈下的家业的,但她劝阻不了他。她丈夫回答说:“不用多久,咱们家的金子就会多得用来铺地的。”一连数月,他执意要证明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他拖着两块铁锭,大声念着墨尔基阿德斯的咒语,一块一块地查遍了整个地区,连河底也没有放过。他唯一发掘出来的东西,是一副十五世纪的盔甲。盔甲的各部分已被氧化物锈住。敲起来里面空洞有声,活像一只装满石头的大葫芦。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他的远征队的四名壮士拆开盔甲,发现里面有一副石化了的骷髅,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铜盒,盒内有一绺女人的头发。

翌年三月,吉卜赛人又来了。他们这次带来了一架望远镜和一具放大镜,有鼓面那么大。他们公开展出,说这是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的最新发明。他们让一位吉卜赛女子坐在村子一头,把望远镜架在帐篷门口。人们只要花五个里亚尔,然后把脑袋凑到望远镜后面,就可以看到那吉卜赛女郎,仿佛伸手可及。“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一个炎热的中午,吉卜赛人又用那块巨型放大镜做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在街心放了一堆干草,借助阳光的聚焦把草堆点燃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虽然对磁铁试验的失败尚难以**,但这时,却又想出一个点子:利用这项发明制造作战武器。墨尔基阿德斯又一次劝阻他,但最后还是收下了两块磁铁和三块殖民地时期的金币,把放大镜换给了他。乌苏拉伤心地哭了。那三块金币是她父亲劳累一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的一部分,她一直把钱盒埋在床下,想等个良机作本钱用。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根本没想安慰她。他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甚至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为了证实放大镜在敌军身上的威力,他竟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经久方愈。他妻子被这危险的发明吓坏了。但是,他却不顾妻子的反对,差一点又把房子烧掉。他终日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埋头计算着他的新式武器的战略威力,最后还编出了一本条理清晰得惊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的教科书。他在书中附上了不少实验例证和好几幅图解,派一位信使把书送交政府当局。这个信使翻山越岭,在无边的沼泽地里迷过路,后来又跨越了许多奔腾的江河,在猛兽的袭击、绝望和疫病的折磨下险些丧生,最后才找到了驿道,跟骑骡的信使接上了头。虽然当时要去首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保证,一旦政府下令,他将去尝试一下,以便把他的发明向军事首脑作实地表演,并要亲自为他们操演复杂的阳光战战术。他等候回音达数年之久,末了,等得不耐烦了,便当着墨尔基阿德斯的面哀叹试验失败。于是,吉卜赛人表示了他那令人信服的诚实品格:退还金币,换回放大镜,另外又送给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几幅葡萄牙地图和几架航海仪器,还亲笔书写了一份关于修士埃尔曼的研究成果的简明提要,让他学会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躲在住宅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免得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开家务,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为了获得测定正午点的正确方法,他差一点中了暑。当他能熟练地操作仪器时,他对空间有了认识。这使他足不出户就能泛舟神秘之海,漫游荒漠乏地,还能跟显贵要人交往。正是在那时,他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独自在家中晃悠,对谁也不理睬。与此同时,乌苏拉和孩子们却在菜园里胼手胝足地管理着香蕉、海芋、丝兰、山药、南瓜和茄子。不久,也没有任何预兆,他突然中断所迷恋的工作,变得神志颠倒起来。连续几天他像着了魔似的,低声咕叨着一连串惊人的猜测,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直到十二月的某个星期三午餐的时候,他才一下子卸脱了那折磨他的包袱。孩子们也许终生难忘父亲那天坐在饭桌上首时那副威严神态。长期的熬夜和过度的思索搞垮了他的身体,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

“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