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猿》
《毛猿》是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该剧描写的是航海工人的生活。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邮船上,烧火工人们居住在拥挤的前舱。他们生活穷困,性情暴躁,形容古怪。司炉工扬克是他们当中最有威信的。他和其他人一样,穿一条斜纹布裤子,着一双笨重难看的鞋子,光着上身,胸脯上毛茸茸的,长臂,小眼,力大无穷,凶恶、愤恨的小眼睛上面,额头低低向后削去。他比别人更显得健壮、凶猛、好斗、自信和骄傲,人们也因此而惧怕和尊重他。他文化水平低下,头脑简单,对生活向来充满信心,根本不感到自己是处在社会的底层,终日悠然自得,认为自己是世界的基础,代表着一切。他的伙伴派迪和勤昂则不同意他的观点。有一天,资产阶级小姐米尔德里德来到船上,把他称为“肮脏的畜生”,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决定要进行报复。以后,他在大街上向一位有钱的绅士大打出手,发泄心头的仇恨,结果被警察抓进了监狱。出狱后他打算炸毁米尔德里德父亲的钢铁公司,又没得逞。几番碰壁后,他十分沮丧地来到动物园,与关在笼子里的猩猩诉说衷肠,并打开铁门,让猩猩走出笼子。正当他想拉猩猩一起去报仇时,猩猩一把将他抱住,掰折他的肋骨后扔进了笼子。在笼子里,扬克痛苦地站起来,迷惘地环顾四周后,像一堆肉,瘫死在地板上。
《毛猿》共分八场,不分幕,剧情简单,但含义深邃。奥尼尔在此剧中探讨的是人的归属与现代人的命运问题。
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力量主宰着人的行动?……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过一代又一代的哲人。到了西方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工商业活动和科学技术成为一种强大的异己力量,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精神的压抑与自我的丧失,人的异化成为一件普遍现象。因此,在这一连串古老的问题面前,人们感到的是更多的困惑与迷惘。生活在20世纪初的奥尼尔与往昔的哲人们一样,面对高度发达的美国文明社会,也苦苦追索着人生意义与归属的“司芬克斯之谜”。正是这种追索,才使他萌生了写《毛猿》一剧的想法,也是他写其他许多剧本的动机所在。作品中主人公扬克的抗争,代表着人与命运、人与异己力量的抗争。
扬克的身份是邮轮上的烧火工人,实际上他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原始人类的象征。他脾气古怪,外貌像毛猿,缺少文化教养,但有强健的身躯和过人的体力。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世界的动力。他说:“我是原动力”,“我就是使煤燃烧的东西,我就是喂机器的蒸汽和石油,就是使你听得见的噪声里的那种东西,我就是烟,就是特别快车、轮船和工厂的汽笛,我就是使金子铸成钱的那种东西!”“我是终点,我是开始,我一发动,地球就转了。”[180]他充满自信,完全沉醉在自我崇拜的安慰与快乐之中。其实,他不过是任人摆弄的被压迫者,“命运”的奴隶。他和他的工人伙伴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笼子”里。
剧本开始时展现的邮轮的前舱,就是现代社会“大牢笼”的象征。这里,“一排排窄窄的铁床,三层,四面都有……排排铁床支持它们的立栏交叉起来,很像一个钢铁笼子。天花板压在他们头上,他们直不起腰来”。在这里烧火的工人就是“笼子”里“疯狂而愤怒地挣扎与反抗”着的“野兽”。他们的形象正如远古的毛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乱得一团糟;他们处于现代化机械社会中被奴役的地位,已堕落为机器的奴隶,兼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法律的控制,他们完全丧失了自由,甚至难于视听呼吸。扬克自然没有逃脱此种悲剧命运,但剧本开始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处境,自恃力量无穷,以为了不起,看不上那些有钱的资本家,认为炉膛口的烧火工人比头等舱里的那些“废物”高明,“谁开动这条船?难道不是我们这帮人吗?那么谁顶事呢?难道不是我们吗?我们顶事他们不顶事,就这么回事”。然而,资本家小姐米尔德里德却把他看作怪物,“肮脏的畜生”。这使他大为震惊,自我崇拜的梦幻被打破,他领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是值得怀疑的。他开始重新评价自己,同时因为心中愤愤不平,采取了向“上等人”复仇的行为。他要在现实中证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从而维护自身的尊严。在大街上,他故意向先生太太们寻事挑衅,但这些人却若无其事、爱理不理地走开了。这说明,扬克对现代社会中这些缺乏生命力的人也无能为力。这可悲的事实更激怒了扬克,他就挥动拳头大打出手,结果被警察投入监狱。于是,这个自以为力量无穷的扬克从邮轮这个“笼子”进入了监狱的牢笼。这是对扬克上的第一堂最深刻的现实教育课。
在监狱里,扬克并没有放弃报复的念头。狱中那幻化的“七嘴八舌的声音”一再地嘲笑他,说他是被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猿人。而他原以为自己是钢,“是钢里面的肌肉,钢背后的力量”,但在思考以后他终于明白:自己已被钢的“笼子”所囚监,坐在他头顶上的是“钢铁托拉斯的总经理”。认识进入了这一层,也就使他的关于自我价值与意义的想象同现实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进一步加剧。他怒不可遏,想如火一般烧毁这钢的牢狱,要冲出这铁的“笼子”,要与那些“上等人”抗争到底。他凭借自己那原始人般的强大体力,用力扳开了监牢的铁栅逃了出来。软弱无力的警察拿他没办法。当他来到世界工人联合会,声称要用暴力对付压迫工人的资本家炸毁钢铁制造厂时,他仍然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一人就能完成任务,可他又被人们当作奸细赶出了工人联合会。从此,他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之中,不知道该到哪里寻找归宿,精神失去了常态。在茫然中,他来到了动物园,和关在笼子里的大猩猩展开了意味深长的对话。此刻,他承认自己和猩猩都是“毛猿俱乐部的会员”,所不同的只是猩猩在笼子里而他在笼子外,但他们同时都关在一个更大的无形的“笼子”里。如果说,猩猩可以冲出那有形的笼子,扬克则无法冲出那无形的“笼子”,而且,对于人来说,在无形的“笼子”里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笼子”。扬克的抗争无非是从一个“笼子”跳到另一个“笼子”而已。事实也正是如此。他离开邮轮那“笼子”,又落进监狱的“笼子”;他引猩猩为自己的知己,他想联合它去推翻那些制造“笼子”的人们,于是他打开笼子放出猩猩,可猩猩将他掐死并扔进了笼子。这意味着人类要退回到原始时代也是行不通的。
扬克的悲剧发人深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宇宙是个美好的花园,人类是宇宙的灵长。在奥尼尔看来,社会处处是牢狱,人是无法找到归属的流浪儿。确实,在西方文明世界中,人丧失了自我及其与大自然的协调一致,社会越发展人类越往前走,这种丧失就越严重。扬克的抗争,正代表着现代人与不可知的命运的抗争。但扬克的抗争不被人所理解,他自己最后也不知应走向何处才能找到归宿。他只觉得自己“在天地之间”,挂在半空中没处着落。他无法向前走——向更高度的文明社会,因为那意味着他将更深重地被异化;于是,他只好向后退——走向猩猩怀抱正是这种倒退行为的表现。
然而,扬克最终被猩猩掐死在笼子里。“笼子”成了他的归宿,死亡便是他的结局。现代人在寻找自身价值与位置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失败和痛苦,因为他们永远挣脱不了现代社会的牢笼。人与命运抗争和寻找归属难免有失败与痛苦,但这绝不意味着人生的绝望,相反,人生的意义正寓于这种悲剧性的抗争之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是人生意义的极致。扬克的抗争尽管以悲剧告终,但他始终百折不挠,即使在临死之际他仍在拼死抓住笼子上的铁栅栏想站起来。《毛猿》通过对扬克抗争过程的描写,将人类的命运和人生的意义做了深刻而透彻的表达。
象征与内心独白的成功运用,是《毛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
剧中的人物大多具有象征意义,整个剧情也构成了一个象征的框架。扬克象征着不断进取的人类精神,他是全剧的核心人物。邮轮、监狱、动物园的铁笼都是现代社会的象征,扬克辗转奋斗于其中。他的抗争先是在邮轮,继而在监狱,最后死于关猩猩的铁笼。他从“牢笼”到“牢笼”的悲剧性奋斗过程,隐喻了人类寻找自身位置与价值的艰难历程,象征性地揭示了现代人难以摆脱异己力量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不屈不挠、永远进取和不断探索的人类意志。所以,《毛猿》虽然剧情平淡,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在《毛猿》中,作者还常常用大段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毛猿》的结尾扬克对大猩猩的那段著名独白,是表现这一人物心灵世界最淋漓尽致的片断。扬克在一连串的挫折之后,精神失常,茫然地来到动物园后和猩猩交上了“朋友”:“不错!你是个好样的!你会坚持到底!我和你,嗨?——我们俩都是这个俱乐部的会员!我们打一次最后的漂亮仗,把他们从座位上打下去!等我们打完了,他们会把笼子造得更坚固一些!(猩猩使劲地拉扯铁栅,咆哮着,两脚交换着跳跃。扬克从外衣下面掏出一把短撬棍,撬开门上的锁,把门拉开了)州长赦免你了!出来,握握手吧。我带你到马路散散步。我们要把他们从地球上打下去,我们要在乐队伴奏中死去。走吧,兄弟……”这是作者借助于幻觉手法描写的一段人物独白。扬克此时已把猩猩当作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联合、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他们之间有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意味着扬克已退回到了原始时代。这段下意识的独白,展示了扬克内心深处的非理性内容,同时也表明了其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
思考题:
1。奥尼尔的主要剧作有哪些?
2。《悲悼》三部曲与《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毛猿》的主题是什么?
4。《毛猿》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5。《毛猿》中的扬克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形象?
原典选读
《毛猿》(节选)
(美国)奥尼尔
第一场
一条横渡大西洋的邮船离开纽约作远洋航行的一个钟头之后,船上烧火工人的前舱。一排排窄窄的铁架子床,上下三层,四面都有。入口在后面。铁床前面地板上有一些长凳子。屋里挤满了人,他们喊呀、骂呀、笑呀、唱呀——一种混乱的、刚开始的吵闹逐渐高涨为一种统一体、一种意义——关在笼子里一个野兽的疯狂而愤怒的挣扎与反抗。几乎所有的人都喝醉了。许多只酒瓶手手相传。所有的人都穿着斜纹布裤子,笨重难看的鞋子。有几个人穿着背心,但绝大多数光着上身。
本剧的这一场或其他诸场的处理方法决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我们追求的效果是,被白色钢铁禁锢的、一条船腹中的一种压缩的空间。一排排的铺位和支承它们的立柱互相交叉,像一只笼子的钢铁结构。天花板压在人们的头上。他们不能站直。这就加重了由于铲煤而引起的背部和肩部肌肉过分发达所赋予他们的那种天然伛偻的姿态。工人们本身要跟图片里所设想的旧时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的模样儿相类似。所有的人胸脯上都是毛茸茸的,长臂,力大无穷,凶恶、愤恨的小眼睛上面额头低低地向后削去。所有的文明的白色民族都全了;这些人除了头发、皮肤、眼睛的颜色稍有差别之外,都很相像。
幕启时一片吵闹声。扬克坐在前台上。他好像比其余的人更健壮、更凶猛、更好斗、更有力、更自信。他们尊重他的强大的体力——因为畏惧,不得不表示的那种尊重。畏惧扬克强壮的身体,不得不表示的那种尊重。同时,对于他们,他也代表着一种自我表现、他们身份的最后评价、他们的最高度发展的个性。
七嘴八舌的声音喂!给我来一口!
来一口威士忌!
敬礼!
&![181]
干杯!
醉得像个老爷,上帝叫你挺尸去!
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