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下册目录 > 二静静的顿河(第1页)

二静静的顿河(第1页)

二、《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1928—1940)是20世纪苏联文坛的一部巨著,主要描写顿河哥萨克在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内战争)和两次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历史巨浪冲击下的浮沉、聚散和变化。作者以恢宏的历史意识观照俄国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哥萨克社会,深刻地表现了顿河哥萨克的社会景象、历史特征和精神风貌。这部熔铸了十月革命现代意识与顿河哥萨克历史命运的悲剧史诗,为作者赢得了广泛的世界声誉。

为了表现严酷的现实,《静静的顿河》着意把中农哥萨克置于叙事的中心。小说开始的时候,顿河哥萨克已经出现了日趋激烈的阶级分化,富农珂尔叔诺夫家雇工成群,贫农珂晒沃依家则一贫如洗;村中富商莫霍夫家里连门把手都镀了金,可是丁钩儿等工人连生计都难以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驱使哥萨克从边远的草原汇入了历史的巨流。战争引爆了革命,使摒弃了军人天职的哥萨克在十月革命后转向了苏维埃,以波德捷尔珂夫为首的顿河哥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接管了顿河军屯州的全部政权。但是,哥萨克要背弃传统走向革命,注定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在国内战争的严酷岁月里,红军与白军在顿河地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哥萨克不愿放弃土地,幻想“顿河自治”,竟然在白匪的煽动下发动了三次暴动,不仅一度对红军构成了巨大威胁,也给自己留下了累累创伤。顿河掀起的这些历史旋流,深刻地揭示了农业文明与现代战争之间的矛盾,真实地表现了哥萨克浴火重生的悲剧里程。

肖洛霍夫对顿河哥萨克历史命运的描绘,始终凝聚着他对重大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作者敢于直面严峻的现实,全面探讨哥萨克暴动之历史、阶级、社会的根源。在深层意义上,哥萨克暴动乃是源于自身那种保守、凝滞的精神状态,即哥萨克世代相因的传统观念和特权思想。就表层原因来考察,除白匪军官、反动富农和外国武装干涉军的反革命煽动之外,哥萨克暴动的原因更有哥萨克与俄罗斯、乌克兰之间的族群矛盾和红军的失误。1918年,哥萨克第一次暴动的导火线是溃退到顿河地区的乌克兰赤卫军任意抢劫和强奸妇女的不法行为,次年第二次暴动的直接起因是红军进入顿河草原后对哥萨克的过火镇压。这些描写,从政治的角度提出了区分敌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从政策和策略的角度提出了避免极“左”错误、巩固工农联盟的问题,从道德的角度提出了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问题,从而艺术地总结了顿河地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静静的顿河》以强烈的悲剧意识观照历史交替时期普通人的命运,塑造了葛利高里这个复杂的艺术形象。

葛利高里最初是一个热情、英俊、豪勇、勤劳的青年。他大胆地背叛传统的道德观念,厌倦毫无**的夫妻生活,与饱受生活磨难的阿克西妮亚一起私奔;但又恪守哥萨克的荣誉和所谓军人的天职,来到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前线。他不乏善良美好的人性和渴求真理的**,逐渐接受了贾兰沙的革命思想,公开侮辱慰问伤员的皇族。然而,回到故乡之后,那种与生俱来的哥萨克气质又战胜了他人向其灌输的那些宏大的革命真理。在此后3年的军旅生活中,葛利高里虽然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打仗,但是沙俄军队这个大染缸使他的心肠变硬了,哥萨克荣誉驱使他在战斗中以忘我的勇敢和疯狂的冒险著称。

十月革命爆发了,“已经在政治上睁开了眼睛”的葛利高里率先加入了红军并升任连长。不过,他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到顿河草原两军对垒的性质,当他看到波德捷尔珂夫不经审讯就下令砍死40名白匪军官时,实在不能认同这种人性中被战争激活的兽性。适逢负伤,他便借机回家,幻想离开这个“沸腾着仇恨的和难以理解的世界”。此后,哥萨克发动了第一次暴动,葛利高里被裹挟进去。但他在思想上与白军格格不入,不久就自动离队回到了家乡。

红军兵临鞑靼村,决定捕杀葛利高里,他不得不仓皇出逃,结果家中被抢。此后,正在给红军运送炮弹的葛利高里又被列入了10人黑名单,他闻讯远走高飞,幸免一死。不久,哥萨克暴动再起,葛利高里怀着“保卫顿河”的愿望盲目地加入了暴动,并从连长升至师长。作为一个哥萨克人,他勇猛地与红军作战,同时,他又觉得自己反对的是人民,因而痛感前途渺茫,在行动中亦往往自相矛盾:刚刚下令杀害红军俘虏,一转念又将其释放回家;头一天在战斗中杀死了4名水兵,第二天又强行打开监狱,释放了100多名红军家属;听说红军朋友落入白军之手,他飞马驰救,把马都跑死了。他渴望结束战争,常常违抗白匪将军的进攻命令,结果被降为连长。1919年底,红军取得了节节胜利,葛利高里“愉快地”参加了红军骑兵师,怀着“赎罪”的心情勇猛作战,多次立功受奖,由连长升任副团长。然而,由于他参加过哥萨克暴动,次年便被复员回家。

在7年的戎马倥偬之中,葛利高里时刻魂牵梦萦于庄稼汉生活的艰苦豪迈和淳朴和谐,但其田园幻梦注定不能实现。一天夜里,镇上又派人来逮捕他。他在东躲西藏时,被福明匪帮强拉入伙。流窜了几个月,葛利高里终于逃出匪窝,决定带着阿克西妮亚远走南俄,去过太平日子,不料她在途中饮弹身亡。埋葬了情人,葛利高里像幽灵一样地在草原上游**了半年之久。最后,一种顺应潮流的思想与刻骨铭心的亲情驱使他在“五一”大赦之前,将武器扔进顿河,大踏步地回到了顿河母亲的怀抱。

葛利高里是一个在急剧的历史变革时期看不到曙光、不能把握自身命运、长期左右摇摆的中农哥萨克的典型形象。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他两次投奔红军,三次参加哥萨克暴动,长期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为一个悲剧形象,葛利高里身上凝聚了颇具哥萨克气质的“人的魅力”。他能够与阿克西妮亚共同演奏出一曲充满原始生命之美的爱情悲歌,也能挺身反抗沙俄军官、叛军司令和白匪将军的**威。这种**澎湃的野性之美诠释了狂放不羁的哥萨克对人和人性的永久价值的尊重。在小说中,葛利高里天性中善良仁义的一面,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完全泯灭。他那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生,在苏联文坛上提供了反思人性的另一种视角,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肖洛霍夫的创作继承了托尔斯泰等古典作家的心理分析传统。在具体手法上,《静静的顿河》中的心理描写具有形象生动、辩证复杂的特征。作者善于将人物隐秘的思绪诗化为伸手可触的视觉形象。例如,用遭人践踏但是顽强生长的小麦映照阿克西妮亚不甘心葛利高里被人夺走的复杂心情,将娜塔莉雅由于丈夫不忠而产生的难以言说的愤懑宣泄为压迫大地的隆隆沉雷。作者刻意揭示人物矛盾的、复杂的思想情结,展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错位,通过描写娜塔莉雅对葛利高里爱恨交织的心路历程,以及伊莉妮奇娜面对珂晒沃依这个杀死彼得罗的“刽子手”向杜妮亚求婚时由断然拒绝到默默承受的心理漂移等细节,形象地说明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复杂纷纭、甚至互相矛盾的综合体。小说还广泛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象征,巧妙调动人物的行动、语言、对话、表情、眼神揭示人物的心灵运动,以充分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丰富性和多面性。

肖洛霍夫是一位纤敏细腻的写景大师。《静静的顿河》以时间为轴,周而复始地描写顿河草原的春、夏、秋、冬,或浓墨重彩,使人心旷神怡;或惜墨如金,也能画龙点睛。这套由100多帧原生态的风景画组成的艺术长卷,使小说独具一种不疾不徐的长河风格与浓郁的乡土气息,实现了大师叙事与民俗风情的完美结合。小说的景物描写为人物的情感所浸透。当葛利高里陶醉于自己初恋美梦的时候,顿河草原便呈现出全部的妩媚:蓝天丽日下一望无际的草原,静谧的、在霞光下泛着玫瑰色彩的哥萨克农舍,月光下平静而又不息奔流的顿河。当他被红军清退回家、前途暗淡之时,草原则好像被施了妖法,死一样的沉寂:地上蜿蜒着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天上见不到一只飞鸟。小说中有很多追求“通感效应”的景物描写,如“一道干燥的闪光划破天空,稀疏的雷鸣声压迫着大地”,“苦艾的刺鼻的苦味烧着嘴唇,大道被暑热蒸得好像在冒烟”,“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思考题:

1。《人的命运》是一篇怎样的小说?

2。肖洛霍夫的创作有什么独特的个性?

3。为什么说葛利高里的形象凝聚了“人的魅力”?

4。为什么说《静静的顿河》是“哥萨克历史命运的悲剧史诗”?

5。《静静的顿河》取得了哪些突出的艺术成就?

原典选读

《静静的顿河》(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第一部卷一第四章

傍晚,大雷雨袭来。褐色的浓云笼罩在村庄的上空。狂风在顿河上掀起阵阵波涛,拍打着河岸。村周围的绿树外,闪电照亮了天空,稀疏的雷鸣声震撼着大地。鹞鹰伸直了翅膀,在乌云下盘旋,一群乌鸦呱呱叫着跟在后面。从西面涌起的黑云喷散着冷气,顺着顿河飘动。河边草地那边的天空黑得吓人,草原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沉默着。村子里响起了一阵关百叶窗的乒乓声,在教堂做过晚祷的老太太们,画着十字,匆忙地赶回家去;大风旋起的灰色尘埃,像巨柱,在校场上转移,被春天的闷热蒸发得干渴的大地已经尝到第一阵甘霖。

杜妮亚什卡摇晃着两条小辫子,飞也似的穿过院子,关上了鸡窝的小门,然后站在院子中间,翕动着鼻翅,就像马停在障碍前面一样。孩子们在街上乱蹦乱跳。邻家八岁的孩子米什卡正在一只腿蹲着,打着转儿,——脑袋上戴的爸爸的大制帽,也在打转儿,完全遮住了他的眼睛,——他尖声地喊叫着:

毛毛雨,毛毛雨,停一停,

我们要钻进灌木丛,

祷告上帝,

跪拜耶稣。

杜妮亚什卡羡慕地看着米什卡的两只尽是裂纹的光脚拼命地在地上踢踏。她也想到雨地里去跳舞把脑袋淋湿,好叫头发长得稠密而又卷曲;她也想像米什卡的同伴一样,脚朝天在路旁的尘土上拿大顶,冒着倒到蒺藜上的危险,但是母亲正怒气冲冲地噘着嘴唇,从窗户里往外看呢。杜妮亚什卡叹了一口气,跑回屋子里去。雨下大了。一声霹雳在屋顶上炸响,余声隆隆,直向顿河的对岸滚去。

在门洞里,父亲和汗流满面的葛利什卡,正从耳房里往外拖一张卷着的大渔网。

“拿粗线和大针来,快点儿!”葛利高里朝杜妮亚什卡喊道。

厨房里点起了灯火。达丽亚坐下来缝渔网。老太婆一面摇晃着孩子,一面嘟哝说:

“老东西,你总在出馊主意。全家都该睡啦,煤油一天比一天贵,你还点灯。现在捞什么鱼呀?你们发什么疯呀?还要出去乱闯,要知道,老天爷正在院子里发怒哪,你听听,你听听,雨下得有多大!主耶稣基督,圣母娘娘……”

一道耀眼的蓝光照亮了厨房,霎时,一片寂静:可以听见雨点打到百叶窗上的声音,紧跟着就是轰隆一声干雷。杜妮亚什卡叫了一声,把头扎进渔网里去。达丽亚拿着小十字架朝窗户和门直摇晃。

老太婆用恐怖的眼神望着在她腿边嬉戏的小猫。

“杜恩卡!你把它赶走,鬼东西……圣母娘娘,宽恕我这有罪的人吧。杜恩卡,把小猫扔到院子里去。去你的,鬼东西!叫你……”

葛利高里把渔网上的一条木棒扔在地上,摇晃着身子闷声地大笑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