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作品选知识点 > 天国篇第三十三章(第1页)

天国篇第三十三章(第1页)

天国篇·第三十三章

“童贞的母亲,你儿子的女儿,卑微与崇高超过一切创造物,永恒的天意的固定目标,你使得人性如此高贵,以致它的创造者都肯使自己成为它的创造物。[37]在你的子宫中,爱被重新燃起,这种爱的温暖使得这花在永恒的平安中这样发芽开放。[38]你在这里对于我们是爱的正午的火炬,你在下界、凡人们中间,是希望的活的源泉。圣母啊,你那样伟大,那样有力量,谁要是想获得神的恩泽而不向你求助,谁的愿望就如同企图无翼而飞。你的慈悲不只对祈求者必应,而且屡次在祈求以前先应。你心里充满怜悯,你心里充满同情,你心里充满慷慨施舍的意愿,凡是创造物所有的一切美德都集于你的心里。这个人,从宇宙最低的深坑直到这里已经看到一个一个的灵魂的状况,[39]现在祈求你恩赐他那样大的力量,使得他能把眼睛抬得更高,直接向终极拯救的幸福目标仰望。我先前渴望见到上帝从未甚于我现在渴望他,我向你奉上我的一切祷告,愿我的祷告不会不足以令你感动,以你的祷告促使最高的福显示给他。我还向你祈祷,能做到你所欲做的女王啊,在他获得如此伟大的灵见后,愿你使得他的感情保持健全。[40]愿你的保佑克服他作为凡人的种种感情冲动:请看贝雅特丽齐和多少位圣徒一同为我的祷告向你合掌!”

那双为神所敬爱的眼睛凝望着那位祈祷者,向我们流露出。虔诚的祷告使得她多么喜悦;随后就转向了那永恒的光,我们确信,任何创造物的眼光都不能这样深入其中,把它看得那么清楚。[41]我正在接近一切心愿的目的,我的渴望的热烈程度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极点。伯纳德以微笑示意我向上看,但我已经自动做出了他愿我做的动作:因为我的视力变得越来越纯净,对那自身是真实的崇高的光观照得越来越深入。自此以后,我所看到的一切超过我们的语言表达力的极限,我们的语言对之无能为力,而且记忆力对所见的如此繁多的情景也无能为力。犹如梦见什么的人,梦醒以后,梦中的经历留下的印象还存在,其他一切都回想不起来,我就是这样,因为我所见的一切几乎完全消失,从其中产生的甜蜜之感还滴在我的心中。雪在日光下消融就是这样;西比拉写在单薄的叶片上的神谕随风散失就是这样。[42]

啊,至高无上的光啊,你那样远远超出凡人思想的极限之上,请你重新让你当时显现给我的形象稍微浮上我的脑海,并使我的语言表达力那样强,以至于它能把你的荣光的一小粒火星留传给将来的人们;因为,如果我的灵见的一星半点儿能回到我的记忆中,而且有几分能在这些诗句中得到反响,人们将对你的胜利获得更清楚的理解。

我相信,由于我所忍受的活生生的光极其强烈,假如当时我的眼睛离开了它,我一定会感到迷失在茫茫一片黑暗中。[43]我记得,由于这个缘故,我更勇敢地忍受下去,直到我使得我的观照与无限的善合一为止。[44]

啊,浩**的神恩哪,依靠你,我才敢于定睛对永恒的光如此深入地观照,以至于为此竭尽了我的视力!

在那光的深处,我看到,分散在全宇宙的一切都集结在一起,被爱装订成一卷:[45]各实体和各偶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好像以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熔合在一起,致使我在这里所说的仅仅是真理的一线微光而已。[46]我确信,我看到了把宇宙间的一切熔合成和谐的整体的这个结子,[47]因为我说这话时,感到更加快乐。

仅仅一瞬间就使我忘记了我看到了什么,忘记的程度超过二十五个世纪使人们淡忘那一令涅普图努斯对阿耳戈的船影惊奇不置的冒险之举。[48]我的心就这样全神贯注、坚定不移、固定不动、视线集中地观照,越观照越燃起观照的欲望。面对着那光,人就变得如此幸福,以致永不肯从那里转移视线去看其他的事物;因为善作为意志的对象全集中在那光里,凡在其中的都完美,在其外的则都有缺陷。[49]

现在我的语言甚至对于表述我所记得的一些情景。都要比一个仍用舌头舔**的婴儿的语言还更不足。并非因为我所观照的活生生的光不仅有一种外貌,相反,它的外貌一直同先前一样;而是因为我的视力在观照的进程中逐渐增强,由于我自身发生的变化,它的唯一的外貌,在我看来,就不断地变化。[50]

在那崇高的光的深奥而明澈的本性中,我看到具有三种不同的颜色和同一容积的三个圆圈显现在我眼前;一个似乎是由另一个反射的,犹如彩虹的一条弧形彩带是由另一条弧形彩带反射的,第三个似乎是由那两个同样发出的火焰。[51]

啊,我的语言与我的概念相比是多么不足,多么无力呀!我的概念与我的所见相比相差那么多,说它“微不足道”都还不够。

啊,永恒的光啊,只有你在你自身中,只有你知道你自身,你为你自身所知道而且知道你自身,你爱你自身并对你自身微笑![52]

那个这样作为反射的光产生的、显现在你里面的圆圈,经我的眼睛细看了稍久,我发现,似乎它自身里面显现着一个用与它自己相同的颜色画成的人像:[53]因此我的视线完全集中于这人像上面。

如同一位几何学家专心致志地测量圆周,为了把圆化为等积正方形,反复思索都找不出他所需要的原理,我对于我所看到的新的形象也是这样:我想要知道那个人像如何同那个圆圈吻合,它如何在那里面有它的位置;但是我自身的翅膀飞不了这样高:[54]忽然我的心被一道闪光照亮,在这道闪光中它的愿望得以满足。[55]至此我的崇高的想象力缺乏能力了;[56]但是我的欲望和我的意志已经在爱的作用启动下好像各部分全受相等的动力转动的轮子似的转动起来,这爱推动着太阳和其他的群星。[57]

【选自[意]但丁:《神曲》,田德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第二层地狱是犯邪**罪者的灵魂受苦的地方。地狱共分为九层,由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小,痛苦则一层比一层大。第一层(“林勃”)中只有叹息的声音,第二层中受苦的灵魂就发号哭的声音。

[2]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Minos)是克里特岛的国王,在位时公正严明,死后成为冥界判官。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叙述奥德修游其界时见到了他:“我就又看到宙斯的显耀儿子弥诺(即米诺斯),他手里拿着黄金的王杖,坐在那里,给鬼魂们宣判;鬼魂们在阴府的大门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请他裁判(《奥德修纪》卷十一)。堆吉尔在《埃涅埃斯纪》中叙述埃涅阿游翼界时,沿袭荷马史诗的传统,也把米诺斯作为冥羿判官,诗中说:“……在这里,有选任的陪审官指定他们席位,米诺斯任审判官,掌有决定权,他把这些默不作声的灵魂召集起来开会。听取他生前的经历,决定处分”(《埃涅阿斯纪》卷六)。在荷马史诗中,米诺斯作为庄严的王者形象出现,在维吉尔史诗中,则把他描写为具有罗马法官开庭审判时的气派。但丁从维吉尔诗中借用了这个神话中的人物作为地狱判官,但他根据基督教关于异教的神祇皆是鬼物的说法,把米诺斯塑造成有尾巴的、狰狞可怖的魔鬼形象。

[3]指在地狱里受苦的罪人。他们正如耶稣关于叛徒犹大所说的,“不生在世上倒好”(《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因为这样他们就不至于入地狱。

[4]指地狱。第三章第一章称地狱为“愁苦之城”。

[5]这句话是有所本的:“下到阿维尔努斯(罗马神话传说中阴府入口处)是容易的;狄斯(罗马神话中的冥神,亦作冥界)的黑门昼夜开着;但是掉转脚步,再走出来,到阳间的空气里,那是困难和危险的”(《埃涅阿斯纪》卷六);耶稣登山训众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

[6]维吉尔对运载亡灵渡阿刻隆河的船夫卡隆说过同样的话。

[7]即没有一点光明之薏。诗人在这里又大胆使用了一个以声觉代替视觉构成的隐喻。

[8]这些犯邪**罪者受苦的方式是一报还一报,罪与罚关系极为密切,地狱里的狂飙是他们的情欲的象征,他们生前受情欲驱使,不能自制,死后灵魂就被地狱里的狂飙刮来刮去,永远不得安息。

[9]原文是ruina,注释家对这个词有不同的解释。萨佩纽注释本和波斯科-雷吉奥注释本都认为,指的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发生的大地震使地狱里塌方所形成的断层悬崖。犯邪**罪者的灵魂受审判后,就被卷下这个悬崖,到第二层地狱受苦,所以每逢被狂飙刮到悬崖前面,他们就想起,是神的力量使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而诅咒“神的力量”。译文根据这种解释。

[10]但丁怎么知道,受这种惩罚的是犯邪**罪者,诗中没有说明,可能是维吉尔告诉他的,也可能是他看到惩罚方式后,自己猜想到的,从诗中的情景看来,后一种可能似乎更大。

[11]这里用椋鸟密集成群,展翅乱飞的撼状,来比拟大批阴魂被狂飙刮得凌乱翻腾的状况。

[12]这个比喻不仅以群鹤的哀鸣来比拟亡魂们的悲号,还以群鹤齐飞时排成行列来比拟其中的一批阴魂结成队形随风飘来飘去,这一批就是那些“因为爱情离开人世的灵魂”(自杀者和被杀者)。

[13]塞米拉密斯是传说中的亚述女王(公元前14世纪或前13世纪),但丁从公元5世纪历史家奥洛席乌斯(Orosius)的《七卷反异教徒史》中得知她的事迹。书中说她****无度,甚至和她儿子有**的秽行,最后被他杀死。中世纪以她为纵欲**的典型。

[14]“拥有如今苏丹所统治的国土”这句话不符合历史事实:“如今”指1300年但丁游地狱的时间,“苏丹”指当时统治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的君主;但是,除了埃及以外,马木路克苏丹只占有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一部分,古代亚述王国的本土则属于伊尔汗国,并不在他的版图之内。注释家认为,诗中出现这一历史地理上的错误,是由于但丁把亚述所征服的古巴比伦王国(Babylonia)和埃及尼罗河畔的城市巴比伦(Babylon,即古开罗)混淆了。这种差错无关宏旨,并不使但丁的诗减色。

[15]指迦太基女王狄多。伊利昂城被攻破后,埃涅阿斯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迦太基。狄多对他发生了爱情,并且背弃了对临死的丈夫希凯斯所发的不再嫁的誓言,同他结了婚。后来,埃涅阿斯服从神意,离弃了她,到意大利重建邦国,她因此自杀(见《埃涅阿斯纪》卷四)。

[16]克利奥帕特拉(公元前69—前30)是埃及托勒密王朝女王,姿容秀媚,罗马大将凯撒进军埃及时,她深得他的欢心,并且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凯撒被刺死后,执政官安东尼是罗马“后三头”之一,也对她十分迷恋;安东尼在阿克兴角海战(公元前31年)中被屋大维击败,她和他一同逃往埃及亚历山大城,在敌军围城时自杀。

[17]海伦是斯巴达王墨涅劳斯的妻子,具有绝代姿容。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渡海来到斯巴达,爱上了海伦,把她拐走。希腊人动了公愤,共同兴师问罪,渡海讨伐特洛亚人。“多么漫长的不幸的岁月流转过去”指经过十年战争才攻破伊利昂城,夺回海伦。荷马史诗《伊利昂纪》集中描述十年战争中的五十一天的事情。

[18]阿奇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希腊英雄,武艺高强,所向无敌,由于他退出战斗,希腊大军被特洛亚人击败,后来,他重上战场,杀死了伊利昂城的主将赫克托尔,希腊大军转败为胜。据奥维德的《变形记》和中世纪的《特洛亚传奇》所说,阿奇琉斯爱上了伊利昂城老王普里阿摩斯的女儿波利克塞娜,被诱入神庙,由埋伏在那里的帕里斯用毒箭射死,所以诗中说“他最后是同爱情战斗”,结果失败。

[19]帕里斯是普里阿摩斯的儿子,赫克托尔的弟弟。他娶了河神凯勃伦的女儿奥诺娜为妻,但他骗到海伦后,就离弃了奥诺娜;伊利昂城被攻破时,他被菲洛克特特斯用毒箭射伤,奥诺娜精通医术,他求她医治,遭到拒绝,毒发身亡。

[20]特里斯丹是法国骑士传奇《特里斯丹和绮瑟》(12世纪)中的人物,奉命航海去邻国为他叔父国王玛克迎接新娘绮瑟公主,在归途中误饮了为玛克和绮瑟结婚准备的一种神秘饮料,结果对绮瑟发生了永远不变的爱情。玛克发现了他们相爱之后,把他们逐出王宫,但最后宽恕了绮瑟。薄伽丘在《神曲》注释中说,特里斯丹“被国王玛克甩毒箭射伤,垂死之际,王后前来探枧,他顿时把她搂在怀里,因用力太猛,他和她的心都迸裂了,这样他们俩就一同死去。”

[21]“骑士”泛指上述的英雄人物,其中只有特里斯丹是骑士,其余的人本来不是骑士,但在中世纪流行的属于古代系统的传奇中都被塑造成骑士的形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