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克莱听得自己身后也有声音,也有沙沙的脚步。他回头一见,只见横卧地上的石头柱子外面,也有一个人走来;转眼之间,还没来得及留神,就又看见右边牌坊底下有一个人,左边也有一个人,都来到跟前。曙光一直射到西边那个人身上,只见他身材高大,步伐整齐。看他们那样子,显然是从四面拢来,向中央包围。那么苔丝说的话,果然应验了。克莱一跳而起,四外看去,想要找到一样武器,找一块石头,看一看逃走的道路,看一看应急的办法。那时候,离他最近的那一个人,已经到了他跟前了。
“先生,你不必动啦,没有用处,”那个人说。“我们在这块平原上,一共有十六个人。并且全国都发动起来啦。”
“你们让她睡完了觉成不成?”他低声对那些四外拢来的人恳求说。
顶到那个时候,他们一直没看见她在什么地方,现在看见了她躺在那儿,可就对克莱的请求没表示反对,只站住了守候,一动不动,跟四围那些石头柱子一样。他走到石板旁边,把身子在她上面弯着,把手握着她一只可怜的小手;那时她喘的气,短促,微弱,仿佛她只是一个比女人还弱小的动物。所有的人都在越来越亮的曙色里等候,他们的手和脸都好像是涂了一层银色,他们形体上别的部分,却是黑乌乌的。石头柱子闪出绿灰色,大平原却仍旧是一片昏沉。待了不大的一会儿,亮光强烈起来,一道光线射到苔丝没有知觉的身上,透过她的眼皮,使她醒来。
“这是怎么回事,安玑?”苔丝一下坐起来说。“他们已经都来了吗?”
“正是,我的最亲爱的,”克莱说。“他们已经都来啦。”
“这本是必有的事,”她嘟囔着说,“安玑,我总得算称心——不错,得算很称心!咱们这种幸福不会长久。这种幸福太过分了。我已经享够了;现在我不会亲眼看见你看不起我了!”
她站起来,把身上抖了一抖,往前走去,那时候其余的人却都还没有动弹的。
“我停当啦,走吧!”她安安静静地说。
[1]张谷若译,选自[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暑月”,原文Thermidoreaher。法国大革命时,改变历法,更易月的名称、日数和起讫。其中有一月,叫做Thermidor,就是热的意思,始于通行历的七月十九日。
[3]上唇中部往上微微噘起,比较哈代的《马号队长》第一章,“安〔女主角〕嘴唇线道精致,曲折分明,但非古典仪型。上唇的正中间,往下去,到不了它理所应到的地方,因此,她只一想到仅属可喜的念头,那就不管她有意无意,有两三颗白牙齿的一部分,要露出来,更不用说她微笑的时候了。有人说,那种情况是很迷人的。”
[4]伊丽莎白第一,英国女王(1558—1603)。这里所说的诗人,指堪批恩(1567?—1619)而言。他在他的《樱珠》诗第二节里说,“红樱两颗轻接,明珠双行齐列,偶幸嫣然一笑,初放玫瑰含雪。”(《樱珠》意译。原文意为“熟樱桃”,为沿街叫卖之声。)此诗初见于一六○六年出版之《音乐一晌遣兴集》,堪批恩明言为己作。
[5]哈代一八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记:“要是‘爱’是真实、纯洁的,那所爱就得是不完美的。分别真实的和想象的,能实行的和不可能的,能回报接吻的爱,和化为烟云的幻想,就在于此。一个人认为他所爱的是戴安娜,是维纳斯,其实他爱的是他的所爱和那些女神不同的地方。”
[6]陀斐特,《圣经》地名,在耶路撒冷,其初为犹太人对偶像之神献牺牲之地。见《旧约·列王纪下》第二十三章第十节及《耶利米书》第十九章第四节。后来这地方用作堆垃圾的地方,烧毁的垃圾老冒烟出火,所以它又变成地狱的象征。
[7]希腊神话,地狱之王为普路托,面目狞恶,所居之地,昏暗阴沉。
[8]哈代的另一长篇小说《远离尘嚣》第二十二章里说,“那仓房……中心是一片打粮食的木头地板,用厚厚的橡木做成。因为多年叫梿枷拍打,光滑得走起来都滑脚。”
[9]几尼,英国从前钱币名,值二十一先令,后来只是一种货币价值名。
[10]七雷,《新约·启示录》第十三章第三、四节:“有七雷发声。”
[11]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新约·提摩太前书》第一章第十九节:“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其中有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我已经把他们交给魔鬼,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
[12]独身大弟子,指圣保罗而言。
[13]耕犁,指宣传天国的道而言。《新约·路加福音》第九章第六十二节:“耶稣说,手扶着耕犁而往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
[14]何西阿,犹太的预言家,所作《何西阿书》,收入《旧约》。这儿引的是那一本书的第二章第七节。
[15]奶杓饼,英国一种糕饼,是把做面包剩下的湿面,放在撇奶杓上煮熟的,故名。
[16]悬石坛,在沙勒堡北十英里,原文Stonehenge,为“悬石”的意思,现在残缺。当初完整时,必为两层石柱圆坛做成。尚无人能确定其年月,最近的说法是,该石分三个时期,在公元前一九○○年、一七五○年及一六五○年左右分别建成。现在英国天文学家郝钦斯借计算机之助,推算出来,悬石坛是英国古代居民用来确定二十四个节气的石头天文历。
[17]英国教会及法律,禁止与故去之妻的姊妹结婚,但有的地方,执行得并不严格。该法律于一九○六年取消。
[18]一个更伟大的人物,指耶稣而言。耶稣被带到彼拉多跟前时,彼拉多曾问耶稣:“你是哪里来的?”耶稣不答。见《新约·约翰福音》第十九章第九节。又《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第十一节,耶稣被祭司长和长老控告时,什么都不回答。又《马可福音》第十四章第六十节及第六十一节,亦有同样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