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怎么想到Billow?”摩莱尔问。
“Billow,Billow!”从下面传来不耐烦的叫声,“是您的清唱剧里出现的一个字,我不知道,这个Billow是什么!”
***
1706年在威尼斯,作曲家、羽管键琴演奏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在一次化装舞会上看到一个面戴黑色面具弹斯宾耐琴(Spi,一种长方形的羽管键琴)的人。此前他从没有见到过,有人能将这种乐器弹得如此娴熟,如此神奇。他听得入迷,随后斩截地说道:“只有魔鬼本人才能做到,若不,他就是那个撒克逊人!”
他说对了,他就是那个著名的撒克逊人:乔治·弗里德利希·亨德尔。从这一天起俩人成为终生好友。
***
那是亨德尔在伦敦经营歌剧院的时期,他自己坐在管风琴前亲自指挥乐队。观众对这位作曲家的伴奏听得十分入迷,把其他的都置之脑后了。这使台上的歌唱家十分恼火,特别是一个意大利歌唱演员,他怒从心起,对大师破口大骂并狂暴地说道,在下一次演出时他要从台上跳到管风琴上去。亨德尔听到后就在下一次排练时对那位歌唱演员说:“我听说了,您要从台上跳到我的管风琴上。请告诉我您准备在哪一个晚上演出时表演您的节目,我要在剧院的海报上公布,您的这一跳肯定会比您的歌唱带来更大的收入!”
***
亨德尔有一天在伦敦拥挤的道路上丢了自己的假发。沉浸在沉思默想中的他根本就没有觉察,直到一个年轻的姑娘提醒他时,他才发现。事有凑巧,这个少女是一个理发师的女儿,她家的理发店就在附近,她帮助作曲家从窘境中解脱出来。亨德尔非常喜欢这个姑娘,从这以后他不断地来这家理发店并准备筹划结婚。为了表示他的爱慕之情,他把他的清唱剧《救世主》总谱赠给了这位姑娘。
有一天他进入这家理发店,没有人发现他;那个姑娘正在为一个顾客理发。就在这时候她朝向她身后的父亲喊道:“给我再从那份乐谱上撕几张下来,要卷发用!”亨德尔一声不响地走出了理发店,一股疾风扑面而来,他的结婚念头随风而逝。
***
亨德尔有一次被责备,说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了不少其他作曲家的东西。他为自己进行了辩护:“啊,这些音乐新手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对待这些优美的旋律!”
***
亨德尔在一次爱尔兰之旅的途中不得不停下来,尽管他不情愿,可他不愿浪费时间,于是询问这座小城的一个管风琴师,能否找到几位能视唱乐谱的合唱队员。管风琴师向他推荐一些歌手,这其中有一个印刷工,他有一个好嗓子,是唱低音的。
在试唱时,这个人却唱得糟糕透了,亨德尔恼火地大声叱责:“你这个混蛋,你不是说过你能视唱吗?”
这位男低音胆怯地回答:“我是能的,但不是在第一次就行的。”
***
为乌德勒支和平庆典,亨德尔要演出他的《乌德勒支感恩赞》,在进行彩排时,他对乐师们说:“我的先生们!一个无赖,他今天要犯一个大错误了!”
他忘情于自己的这部作品,为乐师们的精湛演出着迷,可是作曲家本人却干脆忘记了指挥一个乐段的进入。首席小提琴朝他喊了一声,他只是耸耸肩,继续指挥下去。
在排练结束时,他向乐师们道歉:“我的先生们,我就是那个无赖!”
[1]Billow,有波涛汹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