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族体育选修课学的是什么 > 第二节 体育健身的科学安排(第2页)

第二节 体育健身的科学安排(第2页)

(4)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控制运动量,因为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时虽然自我感觉较好,但身体并不一定能承受较大的运动量,如果盲目增加运动量,特别是运动强度,就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二、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因此,锻炼者在体育锻炼前应根据自身条件、健身目的,制订出一个长期稳定而又切合实际的锻炼计划。在制订长期体育锻炼计划时,至少应考虑锻炼者的健身目的、年龄和季节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根据健身目的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每个人都有较明显的健身目的,这是人们科学安排体育锻炼的重要依据。如果是为了一般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那么,安排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时间就比较灵活一些,可以跑步、打球、练习武术等,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是为了提高肌肉力量,就应该以力量练习为主,每周训练3次,其余时间用于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增加肌肉力量应有较科学、现实的目标,制定目标时不要太高,要留有余地,目标过高,肌肉力量增长过快,不仅对肌肉本身不利,反而会破坏机体的协调发展。如果以减肥为主要目的进行体育锻炼,就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以使体内的多余脂肪充分消耗,通过体育锻炼减肥,每月减2千克体重比较合适。如果女性为了保持优美的身材和体形而进行体育锻炼,就应该多做一些健美操运动。

(二)根据季节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对安排体育锻炼也有影响,锻炼者应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安排体育锻炼,并应注意季节交替时体育锻炼的内容的衔接。

1。春季锻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时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为一年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寒冷的冬季,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肌肉、韧带也较为僵硬,所以开春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加强体内的新陈代谢,逐渐提高各器官的机能水平。体育锻炼的内容应以有氧代谢为主,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运动形式多为长跑、自行车、跳绳、爬山、球类等。在春季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充分伸展僵硬的韧带,以减少运动损伤。同时,要注意脱穿衣服,防止感冒。

2。夏季锻炼。夏季天气炎热,给体育活动带来很大不便,但如果夏季停止体育锻炼又破坏了体育锻炼的连续性。所以,夏季既要坚持体育锻炼,又要掌握锻炼的项目和时间。夏季最理想的运动是游泳,这项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同时又可防暑解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或适合进行游泳运动。夏季可供人们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还有慢跑、散步、太极拳、羽毛球等。在进行这些项目的运动时,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以防身体脱水和中暑。

3。秋季锻炼。秋季是体育锻炼的大好季节。许多重大的国际比赛都安排在秋季进行,说明秋季适合多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如篮球、排球、足球、长跑、武术、自行车等。一些冬季锻炼项目,如冬泳、冷水浴等,也应该从夏末秋初就开始准备,以便使身体有一定的适应过程。秋季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气温较低,锻炼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另外,秋天的天气干燥。锻炼前后要补充水分,以保持黏膜的正常分泌和呼吸道的湿润。

4。冬季锻炼。冬季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所谓的“冬练三九”就是这个道理。冬季体育锻炼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人可进行长跑、足球、拔河等,少年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老年人可选择慢跑、太极拳、广播体操;北方还可练习滑雪、滑冰。冬季锻炼时身体生理机能惰性较大,肌肉组织容易受伤,所以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最好采用口鼻呼吸方式,吸气时,口不要开得太大,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口腔黏膜。

(三)根据年龄科学安排运动量

体育锻炼时,运动量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量过小,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量太大,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因不同年龄的人身体状况不同,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也不同。

1。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锻炼者的活动量不断增加,以使运动量不断适应日益提高的身体机能。如果青少年的活动量只是停留在较低水平,那么,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就只能保持身体机能不下降,而无法有效地提高身体机能。

2。成年人的身体机能较为稳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保持身体机能,预防种种疾病。在体育锻炼的开始阶段,活动量可逐渐增加,当身体机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应保持原运动量。从青少年时就开始进行体育锻炼者,到成年阶段,活动量也不要继续增加,因为在成人阶段,想较大幅度地提高整体机能是不现实的。

3。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延缓衰老,所以,老年人锻炼时的活动量不要太大。体育活动的开始阶段,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当活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运动量就应保持相对稳定。作为长期锻炼计划,老年人活动量的变化趋势应该是逐年减少的。这是由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人虽然身体机能比一般老人好,可以延缓他们的衰老过程,但并不能抑制人体的衰老过程。即使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是逐年下降的。如果老年人的活动量常年不变,甚至增加,则很容易由于身体机能的不适应,而出现各种意外事故。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切不要因为自我感觉较好,而随意增加运动量。

(四)中断体育锻炼后怎样重新恢复运动

前面提到,要想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必须坚持经常、系统的体育锻炼,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由于生病、受伤、家庭意外事件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中断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那么,再开始体育锻炼时,就要根据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时间长短和锻炼者的身体情况,重新制订一个短时间的恢复性体育锻炼计划。

1。由于身体状况而中断体育锻炼,如疾病、受伤等,在恢复锻炼时要注意活动量应相对较小一些,恢复锻炼时多做一些轻微性活动,恢复时间也可长一些。如果是由于非身体原因而中断体育锻炼,活动量可大一些,适应时间可短一些。中断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其恢复时间就越长。

2。在过渡性锻炼过程中,主要进行小强度体育锻炼,运动形式有慢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心率以每分钟120次为宜,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40次。

3。对年轻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好,代谢旺盛,过渡性锻炼的时间可短一些,一般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而对老年人来说,同样的原因中断体育锻炼,其过渡时间要比年轻人长一倍。

三、一次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体育锻炼实际是以每天为单元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每天进行一次体育活动。人体进行一次体育活动,一般都要经过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逐渐增加、保持相对稳定的活动时间、身体疲劳与恢复等阶段,因此,体育锻炼者应学会科学地安排每次锻炼,以获得理想的健身效果。

(一)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每次体育锻炼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通过准备活动既可以提高锻炼效果,又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的和专项性的。一般性准备活动指在正式练习前所进行的活动量较小的全身性体育锻炼,运动形式主要是慢跑,同时可做一些伸展性体操和牵拉性练习,主要目的是使身体各器官活动充分,为即将开始的体育锻炼做好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天气冷准备活动时间可长一些,天气热可短一些,如果活动的形式是散步,则可以不做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主要指一些与活动项目相似的准备活动内容,如踢足球前的传接球、射门,武术前的踢腿、劈叉等。专项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但活动的质量要高。准备活动不仅使身体机能进入最佳状态,而且也要使心理活动达到最佳水平,准备活动结束时,应保证身体和心理的全身心投入。

(二)运动强度逐渐增加

在正式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时,活动量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这样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器官都有一定惰性,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比运动器官的惰性更大,所以活动一开始,肌肉能进行大强度活动,但内脏器官的活动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状态,从而造成内脏器官与运动器官的不协调,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活动开始后,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

(三)足够的锻炼时间

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应当以有氧运动形式为主,因此,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但要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在体育锻炼中,运动强度并不是主要的,而运动时间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体育锻炼者在安排锻炼时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保证基本的锻炼效果,每天锻炼的时间应至少在半小时以上。在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之间出现矛盾时,应首先考虑运动时间,如果每天锻炼不能保证半小时的话,即使强度增加,健身效果也不明显。

2。如果锻炼者的工作、学习较忙,每天无法挤出完整的半小时进行锻炼,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即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若干次,也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者或身体机能较差者,如果一开始不能进入持续半小时的体育锻炼,亦可采用此办法。

3。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不是说每次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不管从事什么强度的体育锻炼,即使是散步这种小强度的体育锻炼,锻炼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一般情况下,每天锻炼1小时效果最好,身体机能好的,时间可长一些,机能差者,时间可短些。

(四)身体疲劳与恢复

人体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必然会产生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任何体育锻炼都会产生疲劳,人体只有通过体育锻炼产生疲劳,才能出现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但是,疲劳的不断积累也可能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后者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了解锻炼时疲劳产生的原因,掌握对疲劳的诊断和消除方法,对提高锻炼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