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方预备区
在场地左边线距底线4。5m的无障碍区内,画一4m×2m的长方形区域为守方预备区。
(2)攻方预备区
在攻击线左侧底线外无障碍区内画一4。5m×2m的长方形区域为攻方预备区。
2。死陀置放点
(1)男子死陀置放点
由底线中点并垂直于底线,向场内6m处画一半径为0。05m的圆点,为男子死陀置放点。
(2)女子死陀置放点
由底线中点并垂直于底线,向场内5m处画一半径为0。05m的圆点,为女子死陀置放点。
3。旋放区
以死陀置放点中心为圆心,画一半径为0。8m的圆,为旋放区(可铺设橡胶垫)。
4。攻击区
以底线中点向两侧3m处各画一条与底线垂直的平行线,线长2m。底线(以内沿计算)与两垂直线之间的区域为攻击区(以外沿计算)。攻击区可向底线外无限延长。
5。攻击线
(1)攻击区与底线重叠的线为攻击线。
(2)攻击线宽0。05m(以外沿计算)。
6。记录台
在攻击区右侧画一与攻方预备区相对应的长方形为记录台区域。
7。线宽
场地所有线宽均为5cm,均以外沿计算。
(五)器材
1。陀螺
比赛一般采用木质平头陀螺。陀螺直径9~10cm,高度(含铁钉高度)10~12cm。锥尖可安装直径不超过0。4cm的铁钉。陀螺不得上色,也不得填装金属(锥尖铁钉除外)或其他材料(图17-1)。
图17-1
2。鞭
鞭由鞭杆、鞭绳组成(无鞭杆亦可)。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鞭绳长度不得少于2m,粗细不限。
思考题
1。评价陀螺技术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如何确定放陀站位位置与旋放区的距离?
3。放陀技术和攻陀技术的关键环节各是什么?
4。影响放陀准确性和旋转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文献
1。静冬,主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刘德琼,胡英清,刘靖南,等,主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白晋湘,刘少英,龙佩林,等,编著。民族传统体育教程[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