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室内乐中国作品 > 第十四讲 柴科夫斯基色彩与抒情浪漫主义的再续(第1页)

第十四讲 柴科夫斯基色彩与抒情浪漫主义的再续(第1页)

第十四讲柴科夫斯基——色彩与抒情,浪漫主义的再续

柴科夫斯基的特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了他的管弦乐作品中,他的钢琴小品则是精致的浪漫主义笔触的延续,而他的室内乐作品充满了动人的音调。这些室内乐作品技术上显得有些保守,而且本该完美和平衡的结构常常被柴科夫斯基冲动的气质和强烈的情绪所破坏。但从另一个侧面看,也许这正是浪漫主义后期室内乐创作应有的样子:不追求形式的完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的感情深度和戏剧力量上。

※柴科夫斯基的一生都与那片广袤寒冷的俄罗斯大地深深地联系在一起(图为列维坦的画作《三月》)

※柴科夫斯基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极为遵崇,文学家对这位青年才俊也非常欣赏,他们一直保持着友谊

1876年冬季的一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小厅,正在举行一场室内音乐会,台下寥寥数人,其中一名中年男子,深深陷在坐椅中,但他高大的个头还是那么突兀,布满髯须的面庞上,一双严肃而有神的眼睛。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Lyevolstoy,1828-1910),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他本身对音乐有相当的造诣,在他青年时代,曾经想写一本音乐基础知识的读物。在30岁时,他甚至打算同友人一道在莫斯科建立一个室内乐协会,不过一直未能付诸实现,后来安东·鲁宾什坦创立了“俄罗斯音乐协会”,一定程度上了却了托尔斯泰的心愿。托尔斯泰同情农民,古道热肠,为农奴的子女创办了学校,为这些贫民孩子的教育而奔走。他设想在这样的学校中设置音乐课程,特别是合唱,遂求助于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力量,这才与柴科夫斯基打上交道。

那一年托尔斯泰48岁,已经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另一套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尽管多次修改(共修改了12次),此时也行将出炉。虽然此前托尔斯泰对他已有所耳闻,而柴科夫斯基则奉托尔斯泰为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出于种种考虑,柴科夫斯基决定在让这位文学大师亲耳听到自己的室内乐作品之前,最好不要先行碰面。他委托时任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的尼古拉·鲁宾什坦[1]为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爱好者安排了这场音乐会。

※俄罗斯:一片饱受苦难的广袤大地

窗外是凛冽的寒风,雪花飘洒,莫斯科河一片冰封,几个孩子在嬉戏,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整个城市一片雾霭蒙獘……他的视线放远到了广袤的草原、奔流的河水、暮秋的萧瑟与深色的草垅,一辆马车在有气无力地咿呀前行,车夫紧裹着单薄的衣服,一点点啃着硬如石头的黑燕麦面包,他才不到50岁,可是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辛酸,鬓丝飞白,满是皱纹与愁苦的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老人,他的老婆生病在家,没有钱医治,甚至没有人陪护。他必须在圣母降生节前做完所有这些活计,他只是希望今年厄运不再缠着他……这片苦难的土地,托尔斯泰似乎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农夫,在无限的沉思中,几行热泪潸然涌出……“噢——看来我已经老了……我还在这里,哦,音乐,是的……”那个高大的身影在座位上随着呼吸起伏着,其时演奏的正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他没有察觉到这些画面都是音乐带给他的……鲁宾什坦注意到了托尔斯泰的情绪,但他没有中断,直到整部四重奏结束,他才轻声走到托尔斯泰座位前,俯下身子,手轻轻扶在他肩膀,小声问道:“您还好吗?”

我们无法确切知道托尔斯泰在那天的所感所言,关于他落泪的记述是不久后柴科夫斯基在给兄弟的信中提到的,一定是鲁宾什坦的转述。无须赘言,这应该是对于他的音乐最好的称赞。尽管后来两人发现他们对于音乐的趣味彼此存在很大的不同,但至少他们对于莫扎特都推崇备至,并且此后一直保持着友谊。

※在德奥音乐体系以外,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位作曲家能够像柴科夫斯基那样受到广泛的欢迎

※他的一生都与鲁宾什坦家族保持着强有力的联系,左为尼古拉·鲁宾什坦,右为安东·鲁宾什坦

在德奥音乐体系以外,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位作曲家能够像柴科夫斯基那样受到广泛的欢迎,他的《天鹅湖》是家喻户晓的作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yotrIlyichTchaikovsky,1840-1893)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他的一生都与鲁宾什坦家族保持着强有力的联系。在决定放弃法律转投音乐后,柴科夫斯基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什坦[2]学习,他极其刻苦,毕业时已小有名气。其后在尼古拉·鲁宾什坦的邀请下在其创办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

草率而失败的婚姻导致他精神一度崩溃,并中断了教学生涯。此后他遇到了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vonMeck),在她的热心资助下,他全身心投入创作中。与梅克夫人的传奇友谊体现在《与梅克夫人书信集》及诸多题献与她的作品中。

柴科夫斯基的特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在了他的管弦乐作品中,特别是7首交响乐作品(有序号的7首及《曼弗雷德》),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暴风雨》及《意大利随想曲》等作品中。他的3部芭蕾舞剧是他旋律天赋及精彩配器的极致体现,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他的钢琴小品则是精致的浪漫主义笔触的延续,而他的室内乐作品则充满了动人的音调。虽然与那些德奥作曲家同行相比,这些室内乐作品技术上显得有些保守,而且本该完美和平衡的结构常常被柴科夫斯基冲动的气质和强烈的情绪所破坏。但从另一个侧面看,也许这正是浪漫主义后期室内乐创作应该有的样子,或者说是柴科夫斯基鲜明的个人特色:不追求形式的完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的感情深度和戏剧力量上。

※在富孀梅克夫人的热心资助下,柴科夫斯基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不过这里有一个例外,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11),作于他31岁时,也就是文前提到的托尔斯泰在室内音乐会上听到的那首四重奏。这是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首室内乐作品,显示出他此时已高度成熟的技术,他完全掌握了四重奏创作的秘密。整部作品创造了形式上的经典范例,音乐和结构是如此的平衡和协调一致。这部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开始便有着迷人的梦幻色彩,弦乐合奏一个连续切分音型的主题,建立在9拍子上(98拍),就像徘徊在空气中的微笑,又像是平静的湖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带来安逸的画面感。温馨的第一主题后,从第二小提琴上开始一个密集的16分音符的上行音型,随后在各个声部穿插和游走,主题音型保持着切分的节奏,音调变得晦暗和忧郁。但这不快的记忆没有持续多久,弦乐四部开始一个温情的主题,摇曳的节奏型,温暖的音色和轻轻哼唱的感觉,似乎是思念的味道,你可以听到“思故乡”(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那个著名的主题)的先声。这完全是一幅冬日的户内景象,似乎是在某条安静的街道边,一幢看上去有些陈旧,但保养得很好,打理得干干净净的老房子。涵澹的空中看不到太阳,只有一片白色的光线。街窗之内,是温暖的壁炉、小碎花纹的窗帘、踩上去吱扭作响的地板、深色的雕花家具,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木筋,散发着木质的气息,书橱上的书不多,但都一尘不染地摆着。一部厚厚的,似乎永远读不完的小说摊开在膝上,想着心事的少年,字里行间在蒙獘的视线中逐渐凌乱和模糊,透过地板和房门的缝隙,隐隐传来温醇的琴声,断断续续、似有还无。午后透过窗棂洒进来的缕缕光线中偶尔飘起点点浮尘,老房子的气味愈发浓重起来,带有点点醉人的沉香……发展部着重复调式的展开,尾奏速度加快,各个声部交相辉映,如同交响曲般的精彩辉煌的笔触,显示出柴科夫斯基对于尾声的重视,他总是习惯于安排热烈喧嚣,气势十足而颇具长度的尾声。

※D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一幅精致和静谧的室内画面……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因其优美、略带哀伤而富于色彩的主题而广受欢迎,经常被以《如歌的行板》为题单独在音乐会上演奏(包括各个改编版)。这一主题是基于柴科夫斯基两年前拜访住在乌克兰的妹妹时,听到园丁(一说粉刷匠,另说木匠)演唱的民歌《孤独的凡尼亚》[3]而创作的,曲调如歌如诉,略带哀伤,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但被柴科夫斯基细致地加以处理,配以优美的和声和支声。第二小提琴长长的吟咏引入了第二主题,大提琴以拨奏半音下行,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间断地拉奏,第一小提琴上奏出深情而婉转起伏的音调。第二主题的旋律是柴科夫斯基自创的,与第一主题的民歌旋律形成对应,但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调,气质上非常相似。这一乐章就在这两首曲调中间交替吟唱,这便是令托尔斯泰落泪的那个乐章,它让人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忧伤气质,柴科夫斯基更将它化作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心声,带有一丝安慰,这是他最动人的笔触之一……

※『如歌的行板』主题取自乌克兰民歌《孤独的凡尼亚》,因其优美、略带哀伤而富于色彩的主题而广受欢迎

第三乐章谐谑曲,带有贝多芬式的**。精心设计的切分节奏加之不规则出现的重音像是被灌多了伏特加的农夫头重脚轻的舞步,随后明确而规则的舞蹈节奏型音尤其热烈,音调也变得明朗——另一个农夫也加入进来,年轻,酒精只是令他兴奋而清醒,他跳着哥萨克舞……接着节奏又变回开始的不稳定……整个开始的谐谑段,就这样由两个醉汉的舞步交替着。大提琴低沉的颤音型引入了三声中部,大提琴声部可以看做民间舞曲习惯性的主持续音,但是在酒精作用下开始变得不稳定(颤音),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似乎是那个年轻农夫,他的舞步也开始变得不稳,并放慢了速度,而第一个入场的农夫已经响起了鼾声,无意识地说着梦话(中提琴上的半音阶下行)……

※克林庄园,柴科夫斯基曾经的住所,现在已建为柴科夫斯基纪念馆

第四乐章开始小提琴奏出活泼欢愉的主题,很快各个声部都陷入16分音符的你追我赶中。随后先是全奏一个跳跃感的音调,重音被安排在弱拍上,仿佛鸟鸣啼啭一般,接着中提琴上以对位方式奏出一个甘醇欣悦的主题,共同构成第二主题……发展部着重处理第一主题,一度陷入狂风暴雨,舞蹈性的段落穿插其中,每个乐器的特性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掘,精彩的表现令人兴奋,笔力遒劲,一个快速的、动力性的尾声带来了辉煌的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